•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近百年来中国民生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时间:2021-07-12 08:00: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继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以效率和公平的平衡为目标,围绕土地和资本两大核心经济因素,分别以新民主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其进行了继承、创新和发展,并指导了中国民生问题的不断改善进步。在当今社会,实现民生主义最基本的途径:一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富裕程度;二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民生建设;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93.0/D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0)03-0169-05
      
      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效率与公平是民生之两翼,效率解决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改善问题,公平解决发展机会均等和共同富裕问题。中国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同时要解决好土地问题和资本问题,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孙中山最先把“平均地权”与“节约资本”联结起来统一考虑,形成了民生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吸收和借鉴了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的合理因素,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部分内容,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又是对上述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有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处理好市场微观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土地流转和资本利用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解决与公平效率相关的民生问题。
      
      一、孙中山民生主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生活状态、基本发展机会和基本权益的状况。民生问题的含义可以以一定时期的人为坐标,从纵横两个方向来理解:从纵向上看,主要是解决效率问题,讲生产力的发展和单个人的生活水平提高问题;从横向上看,主要是解决公平问题,讲共同富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目标,二者辩证统一地存在于民生之中,只有做到兼顾二者平衡发展,才能收到共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理想效果。只是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不同,经常在二者之间侧重点有所转换。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由过去的泱泱大国变成了被列强瓜分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认为近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是“既贫且弱”。面对这一状况,他最先从民生问题的角度来观察中国社会,并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救国纲领。他在一系列的论著中都谈到民生问题:“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民众的生命便是。我们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年来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他还说,民生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政治活动的中心和一切历史活动的中心,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为了实现他所提出的民生思想,解决中国深重的“社会问题”,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的办法,民生主义问题包括了吃饭、穿衣、生产到社会文化、组织结构到种种社会进步,把国家建设的基本问题概之于民生之中。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民主建国思想的核心问题,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是民生主义的两个基本点。平均地权的具体做法是“核地价”、“征地税”、“收归国有”、“土地涨价为公”,它是民生主义的核心和建设“社会的国家”关键所在。在关于资本主义化途径的问题上,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和“国家社会主义”(集产社会主义)。节制资本的主要内涵在于限定私人资本的经营范围,他认为,“(中国实业)不能委诸个人及其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国家社会主义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节制资本的补充,它的基本内容是“国家一切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是民生主义思想的又一个亮点,孙中山说:“凡是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对世界资本主义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一种纠偏和修正。作为民生主义的两大经济纲领,平均地权是以土地为中心对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节制资本是以资本为中心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二者既注重从效率的角度去调动农民和资产阶级的积极性,同时又通过国家按平均地价购买地权和限制资本过度扩张的方式兼顾了公平,使民生的两个基本方面在民生主义的理论层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诠释。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一是想通过“节制资本”,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防止少数人垄断国民经济命脉危害国计民生,减轻工人痛苦;二是想通过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来逐渐消灭地主经济,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痛苦。
      孙中山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谈到民生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认为其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他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民生主义,则抵抗少数资本家,使人民共享生产上之自由。故民生主义者,即国家社会主义也。”“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要不受这种痛苦的意思,就是要共产。所以我们不能说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不同。”“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可以看到,孙中山在说明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时,是强调其相同的一面的,认为这是本质的,即他认为两者的目的都是推翻资本统治,打破阶级的不平。如果说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同,他认为那只是方法的不同。“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思想尤其是他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和理论,是具有明显的主观社会主义性质的。列宁曾对三民主义作过评价,认为它“首先是同社会主义空想,同中国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即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其次是同宣传和实行激进的土地改革的计划结合在一起的”,具有“主观社会主义思想”的色彩。1924年孙中山提出了“扶助农工”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国民党一大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给“三民主义”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三民主义就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虽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但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实践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革命实践

    推荐访问:近百 中国 民生 年来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