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浅论李鸿章的外交思想

    时间:2021-07-02 04:01: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西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传统的对外政策和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开始向近代外交发展。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是当时经历中国对外交涉次数最多的人。“以夷制夷”和“外须和戎”是他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李鸿章;外交;以夷制夷;和戎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从维护统治阶级和自身的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都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长期的外交实践使李鸿章形成了独特的外交思想:“和戎、自强”是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出发点,“保全和局”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环节。
      第一,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和戎是李鸿章办理外交的出发点。他认为“开衅即不可收拾,与之战,法始必负,继必胜,终必款”。又“处今时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在弱国无外交的情况下,力保和局,遵守已订立的外交和约,减少因战争带来的损失,争取自强的时间与空间,这是李鸿章“和戎”的含义。但“外须和戎”决不是拱手听命。李鸿章办外交虽带有一定的妥协性,但并不妨碍他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进行有限的御侮斗争。他希望通过“和”来积蓄力量,抵御外侮,实现“守土保和局”的目标。他希望通过变法自强来取得平等的外交地位。但李鸿章为达到“和戎”的目的,可以不问是非曲直,甚至可以不顾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变法方面,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此,李鸿章的“变法”先着手军事工业,他在上海开办了我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还派遣军官、工匠出国学习制造、驾驶。
      第二,遵守条约,力保和局,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保全和局”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环节,是对“和戎”思想的补充完善。李鸿章自己对和局的理解是,“明是和局,必阴为备战,庶和可速成而经久”。其和局思想本身是无可指责的,但不免有丧失主权的时候,这在中法、中日战争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外交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弱国无外交,所以在外交谈判中,李鸿章在据理力争的同时,妥协的一面也表现得很明显。李鸿章要保全的“和局”就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换来的“和局”。尽管这些条约丧权辱国,但都必须奉若神明。李鸿章继承了曾国藩“守定合约,绝无更改”的主张,一再强调“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中外交涉事务,必须“谨守约章”。他希望以不平等条约作为对列强的约束,以为只要遵守条约,列强就无机可乘。但事实证明西方列强贪得无厌,他们总是能找到理由开战,通过新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来获得新的特权。然而按照李鸿章的外交方针,又只能一次次承认和执行这些新的不平等条约来“保全和局”以求苟安。这种恶性循环将中国拖向了国家主权大量丧失的深渊。
      第三,“以夷制夷”的外交战略,即在强敌如林的情况下,运用远交近攻的合纵连横之术,使强敌相互对立、相互牵制,以维持中外相安局面的理论,构成了李鸿章“和戎”思想的核心内容。李鸿章深知外交要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而中国缺乏这种实力。在强敌如林的局势下,要想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就得制定有效的战略。为此,他想运用传统的合纵连横政策,利用各国矛盾,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首先李鸿章采用令“各国均沾”的制夷策略,使得各国均有利益获得,从而相互牵制,防止某一个国家在某个地区享有过分的特权。其次与别国结盟,来对抗其他列强。再次,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下,所谓的国际调停只是列强牟取利益的工具,“调停”大多以失败告终。李鸿章以夷制夷的策略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和八国联军的谈判中,李鸿章认识到八国联军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和无法调和的矛盾,他充分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国家的损失。“以夷制夷”是利用列强之间的相互冲突来以夷攻夷,以求得生存的一种外交策略。但列强各国在侵略问题上尽管有矛盾,但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的一致性多于他们之间的矛盾性,清政府“以夷制夷”的结果常常是“制夷”不成,反被“夷制”。
      第四,李鸿章外交失败的原因。李鸿章的外交策略,有可取之处,也对近代中国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最大的原因还是由于当时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正值西方主权国家国际体系和东亚朝贡体系相对抗的时代,李鸿章在外交上的失败也代表了东亚朝贡体系的失败,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其次李鸿章在外交中以忍让为核心,始终把“以夷制夷”的策略奉为不二法门。在很多情况下,这个策略是起不到效果的,因为西方列强在中国都有共同的利益,这个共同的利益能够使众列强暂时把矛盾搁置起来。再次是李鸿章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是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这些没落的地主阶级看不到世界的发展变化,使李鸿章在外交中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始终缺乏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也是李鸿章外交思想无法产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鸿章办外交有既妥协投降又积极抗争的特点,这是其外交思想的二重性。“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力保和局”以及“以夷制夷”的思想始终贯穿于李鸿章的外交生涯中,其中有得也有失。他企图利用“以夷制夷”来使外国人互相对立,但清政府腐朽衰落,“以夷制夷”根本行不通,相反导致了列强对中国的联合瓜分,这是李鸿章始料未及的。但李鸿章的外交对缓和中西关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李鸿章外交的失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只有加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推荐访问:外交 思想 李鸿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