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时间:2021-06-27 08:01: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以同化力、引领力为内核的文化软实力,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外面临着西方社会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设置的“冷战”屏障、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威胁,对内存在着文化结构层次脱节、硬实力支撑薄弱的困难。确立为人民谋利益、符合人类共同利益要求的文化发展方向,构筑国家文化安全防御体系,构建并完善文化发展目标“三位一体”的实现机制,是应对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所面临挑战的首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同化力;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0)04-0190-05
      宁德业(1968—),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尚久(1970—),女,吉首大学副研究员,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长沙410082)
      本文系湖南省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YBB303)、湖南大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2009年招标课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全球化、一体化日趋深入,国际竞争领域日益拓展,从经济领域的技术竞争到文化领域的价值竞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面对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发展潜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可以赢得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解读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和文化力概念的统整。界定与把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首先需要准确把握软实力的涵义与实质。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是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1990年在“美国衰败论”的氛围中提出的,是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趋于多极化这样一种国际关系的视角下来阐释的。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独立于硬实力(Hard Power)而存在的国家力量,它源于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国际制度,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其重要性在信息时代将更为突出。这正如他本人所言:“一个国家达到其在世界政治中所期望的结果,可能因为其他国家希望追随它,羡慕其价值观,以其为榜样,渴望达到其繁荣和开放的水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实现世界政治目标的方式,确定议程,吸引其他国家,与通过威胁、运用军事或经济武器迫使他们改变同样重要。软权力(使得他者期望你所期望的目标)吸引民众,而不是迫使他们改变。确立预期的能力往往与无形的权力资源相关,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被视为合法的或有道义威信的政策等。如果我能够让你期望去做我所期望的事情,则我不需要迫使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国家代表着其他国家所期望信奉的价值观念,则其领导潮流的成本就会降低。”[1](P6-7)约瑟夫•奈对软实力概念的阐释,指出了软实力在主体、对象、特性、来源(要素)、实现手段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国一些学者对文化软实力概念做出了界定。他们指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构成一国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包括凝聚力、吸引力、创新力、整合力、辐射力五方面。”[3]“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吸引力、文化亲和力和文化规制力。”[4]这些学者的界定无疑存在一定的科学性,但在我们看来,他们对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理解只是从不同视角对奈的软实力的实现手段予以了阐发,并未真正揭示出软实力的基本内核。
      根据约瑟夫•奈的阐述及国内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软实力概念中的“软”指的是一种依附性,它同时依附于目标、目标作用的对象和硬实力,软实力的体现需要硬实力的支撑、目标、他者认同这三个条件。没有必要的或强大的硬实力支撑,软实力失去了根基;离开目标,软实力无从体现也无法衡量,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力、亲和力其实都只是潜在的软实力,必须在某一目标的统领或引领下,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软实力;软实力必须借助他者(目标作用的对象)的行动才能体现,他者认同是软实力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沿此思路深入下去,不难发现,他者认同是同化力的结果与体现;方向是目标的内在属性,方向引领力是目标的潜在功能,因而同化力和方向引领力是软实力的内核。同时,需要是力量的源泉,同化和引领都必须以国民的生存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人是文化的产物,其生存生活需要是在文化的濡化中和引导下形成的或改变的,是通过其生活目标、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得以体现的。离开文化,无法理解与把握人的生活需要尤其是高级需要,同化和引领也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软实力无从实现,因此,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综上,我们认为,文化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借助文化媒介同化与引领其受众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以实现共同目标(利益)的能力。换言之,文化软实力就是一国文化对其受众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所具有的同化力和引领力。
      
      二、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热潮的兴起
      
      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时下已是国内传媒的“热词”和学术研究的热点。我们借助中国知网()检索查询到:国内学术界对软实力、文化力的探讨始于1993年。最早探讨软实力的是王沪宁,1993年他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文化力研究始于贾春峰,1993年他在《党校科研信息》上发表了《加强市场经济的“文化力”研究》一文。由此可见,我国学者对软实力、文化力进行研究的起步时间也并不算太晚。但我国学者关注软实力(不包含软力量、软权利)的热潮却是从2004年才开始兴起的,关注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热潮更是从2007年才开始兴起,这种情况可以从表1、2、3中列出的具体数据中获得非常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文化力、软实力及文化软实力所属研究范畴占有的比例方面,文化力研究一直以经济为主,文化次之;软实力(包含软权力、软力量)研究在2004年以前以国际政治为主,从2004年起经济成为软实力研究的主要范畴,但软权力、软力量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政治(国际政治)领域;文化软实力研究以文化为主,经济次之,这种情况可以从图4、5、6、7中列出的具体数据中获得非常清晰的认识。
      是什么力量导致了文化软实力研究热潮在我国的兴起呢?又是什么力量导致了其所属研究范畴的转向呢?在我们看来,这最终应归根于经济因素。众所周知,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经过两年多准备和试探,2004年后中国企业大范围、大幅度地进军国际市场,在发达国家垄断技术、规则制定权、市场话语权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为提升自身的形象和竞争力,独辟蹊径地选择了发展软实力的路线。同时,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热潮兴起的主要推动力还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7年,北京奥运会的大量场馆设施建设完成,需接受国际奥委会的检查验收并开始试运营,中国的国家形象、国民形象面临着国际社会的检阅与考验。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热潮兴起的根本原因。

    推荐访问:当前我国 应对 实力 面临 挑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