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拓展

    时间:2021-06-27 08:01: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海派经济学淮海论坛”就当代马克恩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发展以及学科定位进行了研讨,对研究范式、学术原则和基本经济制度与体制改革以及“中国模式”、金融制度创新、劳动价值论等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海派经济学淮海论坛;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自由主义
      中图分类号:F0—0;F043;F0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2—0159—05
      
      2007年发端于美国目前还在发展的这场百年一遇的世界性金融一经济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再次折戟沉沙。而《资本论》的重新畅销(“欧洲重新出现了马克思热、《资本论》热”,著名经济学家洪远朋再次修订完善的《通俗<资本论)》于2009年4月份亮相后,“迅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热烈反应,上市近10个月以来,网上销售加上读者邮购已逾万册,市场零售也将近6000册”,而且还被列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第二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且将可能迎来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徐州师范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等单位主办的“海派经济学淮海论坛”,于2009年11月21日在徐州师范大学隆重开幕。来自淮海经济区的20多所大学的近百名学者与会。海派经济学主要创始人、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所长、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委党校李炳炎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艳教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于金富教授等著名学者莅临论坛并做学术报告。徐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徐放鸣教授出席论坛并致欢迎词。
      现将本次论坛取得的成果综述如下。
      
      一、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与理论贡献
      
      1.对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承与创立历史过程的新概括
      程恩富把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和发展,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和三种不良倾向。即新建阶段与“仿苏”倾向、“革命”阶段与极左倾向、改革阶段与“仿美”倾向。于金富则把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奠基阶段(1978—1986)、初创阶段(1987—1996)和确立阶段(1997—2000)。
      
      2.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的历史贡献
      应该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尤其为改革开放做出了远非西方经济学可比的历史贡献。当然,这并不否认西方经济学的精华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应该指出,这一积极作用不包括华尔街版的所谓“中国十大经济学家”所引进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事实上,新自由主义理论,不仅十多年来在很多方面误导了改革,而且现在依然是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大障碍。还有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历史贡献功劳的抢夺现象。对此,程恩富指出:“有些‘改革家,只是社会主义市场取向改革的‘同路人’,实质属于资本主义市场取向改革的‘改革家’或‘改向家’(类似匈牙利的经济学家科尔奈、苏联的经济学家波波夫)”;真正对我国改革开放做出理论贡献的,是“一贯比较谦虚,反对市场炒作和学术泡沫”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某市场”、“某股份”之类的学术炒作,程恩富以一丝不苟的科学考证精神(指出何年何月发表于何刊物),实事求是地作了十个方面的甄别:“刘国光是主张缩小指令性计划和市场改革取向理论和体制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于祖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苏星是社会主义股份制理论和体制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卫兴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和体制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杨圣明是平等与效率有机结合理论和发展战略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张薰华是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理论和体制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许涤新和刘思华是我国构建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文明理论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田雪原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及其理论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洪远朋是经济利益核心理论和政策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程恩富是大文化经济学理论和文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最早倡导者和创新者”。由此再看某些“主流经济学家”或“媒体经济学家”的“被吹嘘”现象,就引人深思了。
      此外,我国学者吴树青、苏星、吴宣恭、林岗、张宇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创新;卫兴华、蒋学模、文魁、胡钧等在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中,突破把按劳分配视为社会主义唯一分配原则,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把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纳入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体系的理论;季崇威、高鸿业、程恩富、王振中、左大培等学者,继承了马克思从生产力角度认识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然性的经济思想,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层面对对外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探讨等等,都对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再创新
      
      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原则,程恩富将其“扼要地概括为:‘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并做了精彩阐释,赢得了与会学者的普遍认同。
      程恩富指出:“‘马学为体’,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根本和主导。”“西学为用”是在“‘马学为体’前提下对‘西学’的借鉴和利用”。“国学为根,就是要在中国经济学现代化过程中,重视自古以来经济思想中反映一般经济规律和中国特殊经济国情的精华。”“主张剔除其封建性的经济思想糟粕,吸收其体现中国优良传统的科学性的精华。”“‘马学’、‘西学’和‘国学’,这三大知识体系本身都属于思想资料和理论来源的范畴。要真正推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还必须结合当代国内外新的经济实践,以‘世情为鉴’和‘国情为据’”。“‘世情’的真相是中国经济学在现代化进程中把握正确方向的重要借鉴”。“国情为据”,即“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科学现代经济学,只能依据由生产力水平最终决定的社会形态、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等复杂因素构成的国情”。“中国经济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综合创新’”,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经济学为根本,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知识和合理元素为借用,以古近代的经济思想资料为弄清中国国情特征的历史源头,进行可持续的综合创新和理论超越”,“为的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因而,“要实现两个超越:既在具体化的意义上超越马列经典经济学,又在科学范式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当代 拓展 经济学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