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接受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性分析

    时间:2021-06-23 08:02: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话语接受的有效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密切相关。话语发出者要全面把握并合理满足接受者的话语需要,优化话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表达教育信息,话语接受者才能准确理解并有效接受发话者的话语意义和话语意图,才能给发话者以语言或行为的反馈,使发话者能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话语接受;有效性
      [作者简介]何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博士研究生,重庆400715;川北医学院学生处讲师,四川
      南充637000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11-0028-03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和接受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出者通过语言载体向话语接受者传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过程。教育者能否运用语言传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受教育者知理、明道,获得启发、提高觉悟、转变态度,话语接受者对语言接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研究上,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特点、功能、原则为主转向语言接受者的接受研究为主,重视语言接受的研究。
      话语产生过程,可以概括为话语表达一话语倾听—话语理解—话语接受—话语和行为反馈五个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话语发出者只有在全面把握并合理满足接受者的话语需要,在优化话语语境的基础上准确表达教育信息,话语接受者才能正确理解并有效接受发话者的话语意义和话语意图,才能给发话者以语言或者行为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的有效性。
      
      一、满足话语需要
      
      需要是人行为的动机和原动力,存在某种需要,人才有动力去采取行动满足这种需要。马克思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话语接受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就是因为这种话语的属性能够满足接受者的内在话语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出者必须认真分析、准确把握话语接受者的话语需要,根据其话语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的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亲和力、感染力。
      那么,话语发出者需要满足话语接受者哪些需要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笔者认为,话语发出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合理满足话语接受者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个人希望与他人建立情感,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获得友情、赢取信任,产生归属感的需要。话语接受者对话语的接受,离不开接受者与话语发出者相应的情感体验。发话者要得到接受者的信任,接受者能够从交谈话语中感受到发话者的真诚、关怀与爱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教育人、转化人的功能。一是教育者要实事求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接受者,从客观存在的、受教育者身边发生的或者熟悉的事实出发,避免不切实际、天花乱坠的空谈。只有实事求是的发话者才能赢得接受者的信任。二是教育者要用生动、形象的话语传道授业解惑,避免枯燥乏味、纯理论式说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话语接受者具有自主选择权,对发话者显性“道德说教”式话语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或厌恶情绪,厌烦空洞的、直接的显性道德说教。教育者可以采用讲故事、举例子等新颖亲切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语言转化为接受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使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道德教化,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三是教育者在交谈中要多用第一人称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消除接受者的顾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形成发话者和接受者语言交际的良性互动。如“我们班这次班会开展得特别好,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你的这种做法有些欠妥,咱俩坐下来好好谈谈”等话语。用第一人称将发话者主动置身于接受者所在的心理距离内,让接受者意识到发话者与自身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这比用第二人称更能拉近心理上的距离,使交谈氛围更融洽,交谈更有效。
      (二)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个人尊重自己,也希望得到他人尊重、认可、表扬的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主导和主动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是平等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应该充分体现对接受者的尊重。一是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人民素有重礼仪、讲文明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的十字礼貌用语让话语接受者得到了尊重,从而使交流更为有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用文明礼貌语言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并尽量少表达利己和损人的话语,少赞誉自己和贬低接受者的话语。二是注重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能感受到交谈对方的喜怒哀乐,能察觉到对方的真情实感,因此,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注重眼神的交流,能让接受者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对他的尊重。三是多用肯定性话语,尤其是面对应当受到批评的话语接受者,发话者多用肯定性话语,对接受者值得肯定的行为进行肯定,然后再委婉地道出其不足之处,能使接受者更易于接受发话者的语言或建议。四是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语言交流的调味剂,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微笑面对接受者等都能够让接受者及时感知发话者的心理状态与情感反应,了解发话者的情绪变化,达到轻松有效交流的目的。
      (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希望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理想、抱负的需要。人们对于有效性问题的关注是以认识、判别实践活动结果是否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为驱动的。如果发话者的话语能够满足接受者自我实现的需要,接受者认为发话者的话语对于实现自我理想这一结果是有效的,能帮助其实现自我理想,接受者就会积极接受这类话语。因此,话语发出者应当深入了解接受者的理想和抱负,不只是知道接受者说什么,还应该了解接受者做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进而比较接受者当前的思想状况和实现自身目标的差距,用语言正面引导、及时说服接受者。如“我知道你想要当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你也一直在为之奋斗,但是人民教师是蜡烛,愿意奉献自己,照亮别人,你在这点上可能还做得不够”。
      
      二、优化语境
      
      理解和接受语言是一个认知过程,遵循着“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心理规律。当一个人听到具体话语的时候,首先要调动贮存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并分析现场语境,并以此为基础对发话者的话语进行理解和解释,获取发话者的话语意义和话语意图,接受发话者的话语。因此,对接受者大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视野 话语 有效性 接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