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时间:2021-06-19 00:04: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编者按:胡锦涛总书记到延安考察时动情地说,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世世代代继承下去,发扬下去。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连续32年坚持不懈地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在军内外大力宣传延安精神,成为传播、弘扬、实践延安精神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事迹充分说明: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不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 见证着中国革命一段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不平凡岁月。这里,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连续32年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他们先后组织393批、15万余名部队干部和地方各界人士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还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向人民群众宣传延安精神。学院先后荣获“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和“全军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院校”,《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课被评为“军队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延安革命传统教学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军队级一等奖。
      
      坚持32年不断线——
      始终高举延安革命传统的精神火炬
      
      时间回溯到32年前。1978年6月,十几辆解放牌大卡车满载着300多名军校学员,颠簸在通往延安的黄土路、沟壑间。学员们一路高唱着“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奔向他们心中的圣地。当时,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刚刚成立,这是他们组织的第一期学员进行延安革命传统教学。
      首次“寻根之旅”历时12天,窑洞、土炕、木桌、油灯……一件件朴素的陈列物,强烈撞击着学员们的心灵。“延安十三年”、“艰苦奋斗”、“共产党员标准”、“三大作风”的专题讲解,让大家为之振奋。
      首批教学的成功,坚定了学院开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的信心和决心。曾在“抗大”学习工作过的第一任校长陈赤红和政委张鹤田主持召开院党委会,正式作出《关于开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的决定》。此后的32年间,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和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西安政治学院开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始终没有断线。1989年5月中旬,正是那场政治风波山雨欲来的时候,院党委顶住各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如期组织312名学员,乘着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奔赴延安。当学员队伍整齐地行进在宝塔山下时,沿途群众纷纷驻足凝望。当地一位老红军动情地说:“看到了你们,就看到了我们这支军队的希望。”
      改革开放,在带来人们思想解放的同时,也使利益至上的思潮开始泛滥,一些传统的神圣的东西受到置疑。“有头脑的跑沿海,没头脑的跑延安。”像这样的议论,有一段时间在西政院教职员工中竟然也有一定的“市场”。针对这种倾向,1990年5月,院党委及时作出了《关于新形势下深入进行延安精神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五个扩展”,即:把延安精神的学习和教育扩展为全院的共同任务;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每一位同志;把短期集中教育扩展为在校全程教育;把学员在校教育扩展到毕业后继续受益;把学习和宣传延安精神扩展为实践和发扬延安精神。
      一大批教员情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如“践行延安精神先进集体”中共党史教研室,“延河抢险救人”先进群体,“满脑子都是事业”的王也秋,“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侯敬智,“三尺讲台献终生”的吴教练、余子明,“延河岸边一纤夫”张万斌等等。
      一堂试讲课,一生延安情。现为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的杨玉玲对记者说,她怎么也没想到,当初自己试讲了一堂课,这一生便注定与传播延安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
      1990年7月,西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杨玉玲,被特招进入西安政院中共党史教研室刚一个月,领导就让她担纲延安革命传统教学任务,讲《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一课。她从没有上过现地教学课,担心讲不好。教研室的同志们就手把手地教她讲台怎么站,话筒怎么拿,开场的语气、语调怎么把握,怎样消除紧张心理……正式讲课那天,她发挥得很好。一位当年在延安战斗生活过的河北离休干部听完她的课后,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这些没有经历过当年延安生活的年轻人,把我这个‘老延安’讲得掉了眼泪。”
      “第一炮”打响后,杨玉玲很快融入到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的队伍。不到6年,她把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设置的所有课程都讲了个遍,成为教研室第一位“全能型”教员。而且,她从校内讲到校外,向全社会激情传播延安精神,还被延安干部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在这个讲台上,杨玉玲一站就是20多年。这期间,她主编和参与编写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系列教材15部,出版专著3部,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军事科学》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有2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先后荣获“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用她自己的话说,“试讲第一堂课走进了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在心灵深处就再也走不出去了。”
      在延安市北约3公里处的河庄坪,坐落着一个占地70亩的教学基地。西安政治学院组织学员来参加教学都要在这儿栽上一些树留作纪念。一次,在延安教学基地建宿舍楼时,一棵大柳树影响到楼房的施工,工作人员找来伐木工具,准备把这棵树砍掉。闻讯赶来的院领导动情地说:“这棵树不能砍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基地里的这些树,是一批批学员和教职员工亲自栽种的,它是我们学院进行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的历史见证,更是延安精神薪火相传的真实记录。”
      延安革命传统教学,是学院办学的“自选动作”,没有专项经费和场地,学院一直坚持开源节流、多方筹措。他们先后为基地建设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建造了2600平方米的窑洞式楼房和1000平方米的大食堂,目前教学基地建筑面积已达6000多平方米,一次可接待500余人。近年来又新建了多媒体教室,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侯沟门村等处设立了14个实践性教学点,彻底改变了“大地作操场、食堂作课堂”和“住在帐篷里、睡在草席上、吃在野山坡”的简陋环境。
      在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初始阶段,从西安到延安路途400多公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学员坐的是老式“解放”牌大卡车,走的是简易公路。有人便提出,动这么多车和人,万一出事故,不仅学院建设会受影响,甚至会牵涉到领导,到头来得不偿失。学院历届党委班子态度坚决,心无旁骛,始终做到不在个人和单位暂时利益上打算盘,在精心打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灵魂工程”上狠下功夫。据统计,32年来,学院直接担负教学输送任务约233批次,出动车辆17840台次,累计车队行程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圈。由于全院上下共同努力,32年来未发生任何重大责任事故。从西安到延安这条路,被学员们形象地誉为“铸魂之旅”和“信仰之路”。
      
      不当导游当导师——
      让延安精神真正进入灵魂深处
      
      地方学员李某“两次泪流满面”的故事多次触动学院教职员工的心。李某曾是驻地一名优秀大学生,申请参加了西安政院组织的延安革命传统教学,特别是在“四八”烈士陵园听教员讲《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一课时,激动得泪流满面,表示要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后来,李某因贪污公款,触犯了法律。在宣判大会上,李某痛悔得泪流满面,说自己对不起先烈。
      这件事让学院上下开始反思:不能让延安革命传统教学成为一次简单的红色旅游,传播延安精神,不能只让人感动一阵子,而要让人受益一辈子。作为施教者,不是当导游,而是当导师。

    推荐访问:万里 追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