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时间:2021-06-17 08:0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成败与兴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凸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凸现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凸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作为学校,尤其是我们农村基础教育,落实该意见精神更显意义重大。应如何立足农村教育实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005年春季,我校政教处对5-9年级900余名学生作了一次调查:就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回答“喜欢自己组织的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0%,“喜欢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的占25%,而“喜欢学校或班主任组织的活动”的学生只占15%。
      调查反映出:学生喜欢自己组织的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活动,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的教育。而我们的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形式单调的问题,反映出教育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问题。对学生束缚太多,以致学生定向思维,创新意识淡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还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就谈不上学生在快乐中接受了。
      目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很好体现,教育者把学生当成无条件接受的“存储器”,老师怎样说,学生就要怎样记,犹如机器一样按指令运行,教师的教育方式一般是“管、卡、压”,说教过多,灌输得过多,重在提要求、树规矩,而忽视研究如何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是迫于学校的某种“威压”才去“按要求”做,毫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在学习知识与道德理论上缺乏鲜活的生活依据,缺乏亲身体验和感受。
      因此,我们认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解决的不是途径、方法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观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变革。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潜能,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只有学校教育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需要出发,以自主发展为归宿,教育的实效性也就会不断增强。
      
      二、转变角色,以情动人,实施人文化关怀
      
      热爱、尊重、了解学生,实施人文关怀,是教育的出发点,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所在,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基础。
      我校2004年秋季一次学生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对“教师热爱、尊重、了解、每一个学生”这一条,评价是最低的,满意面不到60%。调查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上有很大不足,没有给学生创造平等民主的学习平台,不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受人尊重的权利,在诸多纪律的约束和制度的限制下,没有注重对他们应有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一次次的表彰和鼓励都只局限于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而忽视了多数学生,特别是辅差工作不够落实,没有及时抓住差生的亮点去鼓励他们。在课堂教学、处理突出问题乃至日常的师生交往中,也常常出现不尊重学生人格,不体谅学生感受的情况,特别是极少数教师言语刺耳,行为过激,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伤害。学校往往过于关注学生言行的“是非”,而忽视与学生心灵的“共情”。漠视学生权利,缺乏人文关怀,已成为当前德育管理中突出的问题之一。
      所以,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正如周济部长所说的:“我们要带着一种爱、带着一种情,真心实意地把这一代人培养好,以这样一种感情做德育工作是根本,只有大家都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工作,全社会都这样做下一代的思想道德工作,不讲形式,不讲名利,真心实意,才能切实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放在实处。”
      
      三、改革传统教育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使教育从空中楼阁走向生活世界
      
      农村基础教育大多是“黑板上讲道德”“书本上学道德”,很少联系生活实际,这造成了教育与宽广的社会大课堂的分离,学生的道德视野越来越狭隘,孩子们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实践经验和生活情感。思想道德在理论上作为学科可以独立分科,但在实践中,它融渗于学校教育的全部和学生生活的全部,与社会紧密相联,是不能分离的。道德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离开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倡导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心公益,在社会生活天地中丰富自己的感受,积淀人生的经验,从小培养公民的责任感。生活中酸甜苦辣都有,只有通过体验百味人生,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生活不是过去时,也不是将来时,而是不折不扣的现在进行时。学校德育必须面对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勇敢地面对真实生活,是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德育方法生活化应成为德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从政治化、抽象化、知识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我们更应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帮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受新生活。
      
      四、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多元激励评价机制改革,促进其全面发展
      
      当前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些局限的因素,德育在夹缝中生存。尽管全社会在喊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教师对自身教学专长的重视程度及完成教学任务的付出程度要普遍高于对班级教育、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教师中还远不能达到“我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教师”的自觉德育境界。因为“教学、分数、评优、职称”是硬指标,而“品德教育”是软指标。教学活动必须“参与和完成”,而德育活动是“额外负担”,使得德育在一线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与自上而下“严谨的德育管理”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多元评价机制改革。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闪光点。为此,我们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多元性即过去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同学多主体评价,变过去单一的注重成绩评价为对学生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评价。学校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三好学生”的评价方式,变三好为多好,实施“多星级学生”评选或“特长小行家”评选。这样,德育工作会更有实效。
      
      五、立足社会实际,充分利用八个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以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资源,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我校每年都坚持组织团员和少先队员到县烈士陵园去祭扫和到县博物馆参观学习,引导和教育学生重温历史,缅怀先烈,立志报国,振兴中华。
      二是以各类英雄人物为教育资源,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革命传统教育。2004年,我校在全体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小雷锋在行动”活动,组织了3次“今天怎样学雷锋”讨论会,1300名学生参加了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实践经验,又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推荐访问:中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农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