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明清时期景德镇商帮行会与陶瓷发展

    时间:2021-06-16 16:04: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景德镇商帮行会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发轫于南宋,活跃于明中叶,鼎盛于清乾隆年间,多数是同业、同行组织。制瓷业由于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加上宗族、乡土关系,行业特色鲜明,按地域分“帮”,按职业分“行”,二者关系密切。帮会主要有都帮、徽帮、杂帮。商帮行会与政权融合,帮规与国法相对应,具有控制、约束、调解功能。根据政治、经济、血缘三重标准,其成员具有等级身分,宗族强调伦常秩序,富有慈善性。商帮行会提高了陶瓷生产技术,促进了景德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中心。
      [关键词] 明清时期;景德镇;商帮行会;陶瓷发展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0)01—0011—08
      
      一、景德镇陶瓷帮会形成的原因
      
      社会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群的结合,加上血缘地缘、宗教道德,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有序性。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中国手工业中心,因为结构与功能的单一化,城市社会内部分工完善,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市民群体,完成了从乡民到市民的转变。
      1 历史背景。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建都杭州,经济重心南移,江西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其人口之众、物产之富均名列各路前茅。根据统计,1215年(南宋嘉定八年)浮梁全县户数已达79498户,人口计121507人。但宋代的统计数字,一贯是户多口少,这与兵役制度有关,宋代统计户口只计丁口,所以浮梁实际的人口大大超过12万余人。元代战乱频繁,北方瓷窑衰败,唯景德镇瓷业蓬勃发展。《陶记》日:“景德镇陶窑,共三百余座”。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景德镇人口已达192148。元泰定元年(1324),辖匠户400户,较至元十五年(1278)浮梁瓷局所辖匠户增加了3—4倍。元以前,景德镇瓷业尚未与农业分离,陶工亦是农民,处于“耕且陶焉”的家庭副业状况。
      明代,景德镇瓷业大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外地商人和匠人。商人和小业主的原始资本逐日增多,出现了业主出资自备工具和原料,雇佣劳动者生产的手工工场,瓷业从农业中分离,商贸发展,形成街市。明隆庆年取消海禁,赋税折银日益增加,占赋税总额的绝大部分。因为生产者更多地出售产品换取货币,大批产品投入市场,使商品在当地难以销售,不得不向外寻求市场。明代官方统计的景德镇户数、人口大量减少,1522年(嘉靖元年)户数不及2万户,仅为元初5万户的三分之一强,人口也只十万余人,约为元初19万的二分之一强。但实际人口数量不是如此,一方面许多人沦为官私佃户,人不在册,而身在景德镇;一方面景德镇作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制造和销售中心,大量农民、工匠、商人从四面八方涌入。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设立,加速了都市发展,扩大瓷业生产规模,总计御厂劳动力,正如隆庆年间巡按刘思问所言:“大小工匠约有五百,奔走力役之人不下千计”。嘉靖二十一年(1542)从事陶瓷的人口达到10万。万历年间“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
      清代结束了明代的编役制和官办官烧制,康熙19年恢复御器厂后,300余名工匠与其他“办事人役”一样,都“支领工值食用”,“向上工夫派饶州属邑者悉罢之”,工匠具有独立性,获得较多的自由。瓷窑实行官搭民烧,提高民窑烧造精细瓷器的技术,形成了“官民竞市”、“官民共荣”的盛况。乾隆时,浮梁县人口达25万人。清代景德镇地域范围不大,却是商贾云集,五方杂处的工商城市,有“十八省码头”之称。
      2 产业分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家庭式制陶一般都以农村副业的形式出现;作坊式制瓷,反映了規模的扩大和分工的具体;产业化生产陶瓷,出现了大型作坊和窑场。集约化的陶瓷产业出现在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市郊或市区,品种较多、形制规范、工艺复杂、分工细致。景德镇陶瓷产业分工有8业36行,大致分为:第一为烧窑业,共分窑厂、满窑、挛窑,窑厂势力最大,掌握着陶瓷生产的主要环节,没有它陶瓷生产就无法进行。第二为作坯业,有四大器四小器,二白釉、灰可器、脱胎器、黄泥巴、描金、满尺盘、琢器,四大器最有势力,产量大人数多。第三为画桌业,即釉下彩绘,共有画大中器、画灰边、画脱胎、画描饭闭。第四为匣砖业,有砖山行、大器匣、小器匣。第五为搬运业,有茭草、汇色、打络子、削杀利篾、打货蓝、挑瓷把桩、下驳、挑窑柴、搬运。第六为瓷器下脚修补业,有彩红和洲店。第七为工具制造业,有模型、坯刀。第八为服务业,有轿行和马行。
      上述行业还可细分,作坯业有拉坯、印坯、利坯、刹合坯、装坯、打杂等;烧窑业有把桩、驮坯、加表、收兜脚、楠匣打杂、小伙平等;匣钵业有做匣、利坯、打杂、帮工、车土、槌土等。原料业主要是瓷土行和釉果行,遍布浮梁、鄱阳、乐平、余平、贵溪、祁门等县。燃料业主要是松柴行和槎柴行。辅料业指匣钵。瓷用工具业有模型业、坯刀业、筛箩业、毛笔业。红店、彩绘门类有粉彩、墨彩、新彩、刷花等。工匠人夫按工种分类组合,出现了行帮的雏形。
      
      3 技艺分工。景德镇陶瓷造型分圆器、琢器、镶器、瓷雕四大类。圆器专指在辘轳车上制作的盘、碗等圆形品种,以杖拨车,轮转成型,效率较高,厚薄均匀,生产者主要是都昌帮;琢器即琢磨之意,拉坯和模印镶嵌,包括缸、瓶、坛、罐、壶、盅等品种,生产者主要是抚州帮;镶器专指方型坯块镶接成的缸瓶等,不用辘轳车拉坯,生产者主要是都昌、浮梁、抚州帮;瓷雕依其操作方法,可分圆雕、捏雕、浮雕、镂雕等,生产者主要是都昌、南昌、新建、抚州帮。
      官窑分工计二十三作,官匠是划入匠籍的留存工匠,他们是编役,叫“上班匠”,一有烧造,由人籍匠户例派,四年一班,拘集各厂上工,自备工食。官匠以外,召募来的叫“雇役”,如“敲青”、“弹花”、“裱褙”等。工匠以外,尚有“夫”、“雇夫”、“砂土夫”、“上工夫”。民窑分工,《天工开物》说:“一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秧然规制,各不相紊”。“或描花、或堆花、或暗花、或锥花或玲珑……无不具备”,分工精细,画者只画不染,染者不画,为的是“一其手而不分其心”,“以成其画一之功”。
      
      民营陶瓷作坊、工场有数千户。一件瓷器从淘炼泥土到制作陶坯,再进窑烧成,都有不同环节和工种的专门分工。从规模和分工看,景德镇制瓷已达到手工工场阶段,窑户就是手工业作坊主或手工工场主,他们雇佣“挟其技能以食其力”的工匠,提高了生产力,促使瓷业与农业分离。“技术将工人专门化了,使他们不便务农。浮梁之民,富者为商,巧者为工。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土著居民十之二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地到景德镇谋生的人口激增。为保护集团利益,各种群体应运而生,同乡会、

    推荐访问:景德镇 行会 明清 陶瓷 时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