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成也闪电,败也闪电

    时间:2021-05-26 00:00: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kcl/tkcl201405/tkcl20140510-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kcl/tkcl201405/tkcl20140510-1-l.jpg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坦克这种划时代的新武器,然而战争结束后,西方大部分军事理论家们仍然普遍视火力为战场上的实际主宰者,坦克这类新武器在其眼中,不过是对火力主宰地位的补充,是低于步兵地位的存在。不过世界上还有另外一批军事理论家,他们所经历的战争与刚才提到的那些人经历过的完全不同:一次大战结束后,德国与俄国一样满目疮遗,但正当胜利者都沉浸在战胜的喜悦中时,这个失意国家内部,一些优秀的职业军人却悄悄地酝酿着一场伟大的军事改革,这场军事改革最终的“落脚点”,被坚实地“踩”到了“坦克”上,也就是在下一场战争中,坦克究竟该如何被使用,并且以此来赢得战争的问题。
      闪电战的“启蒙”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军界人士纷纷对坦克作战的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当时所形成的普遍看法是:一,坦克是一种战术性突破兵器,只能在战术范围内使用。二,坦克是步兵、骑兵进攻的辅助性工具,而非独立的兵种;三,坦克使用的原则是分散到各个步、骑兵单位。很显然,这一结论没有超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实际使用状况的范围,因而后来被称之为“传统的坦克观念”。但另外极少数具有远见的军人,如富勒、利德尔·哈特,埃蒂安纳、马特尔、戴高乐等人却发现坦克具有潜在的战略性价值,将对未来战争样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他们针锋相对地指出,未来是一个机械化战争的时代,其观点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坦克是未来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独立的陆军兵种。二,坦克应作集中的使用,以它为核心加上摩托化的其它诸兵种组成的机械化部队,可用于战略性作战。三,机械化部队突击与战术空军的配合是未来主要的陆战形式。这些西方军事家的观点在欧洲各国军界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鉴于魏玛共和国时期,改名为国防部战争局的德军总参谋部,始终在追踪西方国家军事理论的最新动态,所以后来闪电战的理论根源无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西欧的军事理论界。不过,任何国家的任何作战理论既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妄想靠着照搬他国军事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正因为如此,要讨论闪电战的理论根源,还不能不提一提德国鲁登道夫的总体战。鲁登道夫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认为,战争不仅仅是军队的问题,也是人民的责任,总体战需要民族整体的力量,而在这种论调下,闪电战可以说是总体战具体实行的产物。如果说总体战提出了一种纲领,一个理念的话,那么闪电战就是一个具体实行的计划、具体实行的方案。于是,德国军事家在德国1870年统一战争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普鲁士统一战争的经验,再加上一战末期渗透战的探索,并引入了西方军事理论界对机械化战争的某些观点,最终提炼出所谓的闪电战理论。
      闪电战究竟是什么
      闪电战理论是第二次吐界大战中德国军事战略的基础,换句话说,其不仅仅是一种所谓的“战役法理论”,更是一种国家军事战略的集中体现,首先是为打一场“有限规模的短期战争”这个目标而服务的。要知道,早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尚未掌权的纳粹就意识到,如果一场欧洲战争不能速决,它就会变成一个妖魔,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吞噬民众和资源,而且还会吞掉掌权者本身。所以,纳粹对于使用军事手段的看法,实际上是要再次使战争成为以精英控制战略为基础的、有目的和工具性的武力使用手段。
      换句话说,在纳粹的思想深处,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一旦发生战争,德国的武装力量必须迅速和决定性地行动,以便在战争完全爆发以前就解决战斗。有意思的是,出于某种说不出口的原因,普鲁士军官团的老班底们也默认了纳粹的想法,即德国国防军无力打一场“真正的”欧洲规模的战争。事实上,继承德国传统的军官团大体上不愿让纳粹过多地分享其军事控制权。大部分军官并不特别保守,然而他们都是正统的军人,主要关心军队自主自治和军方特殊身份塑造,连同在战争条件的急剧变更中,维持规划战争、进行战争的特殊技能。在纳粹掌权后的情绪化氛围中,创建一部现代化的、但依旧自主自治的军事机器,并且返回到一种以作战为中心的战略,似乎仍然可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有限规模的短期战争自然是符合德国军官团整体利益的。也正因为如此,闪电战理论的本质,不过是德国在帝国主义毫无限制的扩张目的,与达到这些目的的现实能力之间不能相适应的一种现实性选择,要求在敌人未来得及完成动员和展开本国武装力量之前,用极短时间内夺取战争的胜利,避免陷入持久战的泥潭……
      从战术角度而言,闪电战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先于敌军迅速集中和展开作战部队,保障战略的突然性。实施最强大的首次突击,以便在初期交战中即取得决定战争结局的决定性胜利,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进攻方向,以包围与合围的方法歼灭敌人武装力量。法国战役中的德军装甲集群战术正是贯彻了这个宗旨。西线英军战地观察员发回报告,称“德军坦克部队像是钢铁洪流,见不到一个人影”。与波兰战役相比,这次小试牛刀真正使整个西方社会彻底陷入恐慌之中。
      在实战中,作为一种具体的“战役法理论”指导原则,闪电战以高度机动化的部队为主体,快速撕裂敌方防线并突入其防线深远纵深,打击其后方防御弱点和为做好充足战斗准备的部队,瓦解敌方主要防线上的配置,使对手陷入混乱当中便于各个击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占据整个战场的主动权与支配权,在空中部队对敌方防御全纵深全程压制的情况下,地面部队必然会给敌方部队带来毁灭性打击。这一假设并非异想天开或者是一厢情愿,而是基于对德军官兵战术素质的绝对信赖,但军事冒险的色彩也是相当浓郁的。不可否认,德军对于自己装甲集群战术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坦克质量和数量上同对手的差距,法国战役之后,在东线战场初期的一系列大会战中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然而,这种顺风顺水的军事冒险却先是在莫斯科城下受挫,然后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被撞得粉碎。结果,当超过了“胜利顶点”的德国军队在1943年彻底丧失了东线战场上的主动权后,对于德国来说,战争彻底进入了令其感到惶恐的消耗战新阶段,闪电战也就首先在战略层面破产了。当然,1944年尽管德军在东线彻底转入战略防御,但其利用大量突击炮、坦克歼击车、重型坦克和精锐步兵打的机动防御战,以及期间适时发动的反突击还是基本依照了闪击战的原则,而在西线发动的阿登反攻则成为德军闪击战作为一种战役法理论在战役层面的绝唱……

    推荐访问:闪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