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解读法律课堂的德育密码

    时间:2021-04-09 12:01: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以法律课程的人身权一课为例,分析在法律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法律课程 德育 渗透
      面对国家示范性学校建设的新机遇,针对新形势下技校生的特点,笔者以法律课程的人身权这一课为例,尝试解读法律课堂的德育密码,谈谈在法律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和反思。
      一、法律课程德育渗透的实施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寻找有关人身权的案例(尊重人身权和侵害人身权的案例各一个),并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也提前搜集好生活中与学生相关的人身权的典型案例。
      首先,每组派两个学生分别展示一个人身权的案例,并进行简评;然后由学生归类;最后由全班学生现场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故事奖、最佳评论家等奖项。学生们兴致很高,积极参与。第一组学生讲了自己去超市被保安怀疑偷东西的经历,第二组学生表演长辈偷看自己日记信件的情景,第三组学生描述了自己的一张相片的奇遇记,第四组学生展示周岩案件的新闻图片。通过学生们的踊跃发言和展示,使学生对人身权的理解从感性深入到理性,不仅掌握了人身权的定义及类型,还在情境体验中提高了心理认知水平,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学会调节,产生情感共鸣,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获得知识,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无痕渗透。
      同时,教师也向学生介绍了山西“黑砖窑”案件,并展示了相关的图片资料。学生听完,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对于严重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自由等人身权利,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在国内外造成了恶劣影响的行为,只有依法从严惩处,快审快判,才能震慑犯罪,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自由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这时,教师又抛出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八年级一班14岁的女生李欣玥以死抗争校规“女生必须剪短发”事件,让学生讨论学校是否有权力要求女生必须剪短发。学生们激烈争论,学生甲说:“剪不剪头发是我们的人身自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学校是什么?流传得久了,又能怎么?规矩是死的!而且爱美人人皆有,怎么能剥夺别人爱美的权利,这样会伤害学生们幼小的心灵!”学生乙说:“学生留什么头发是他们的自由,特别是女孩子,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我想只要头发符合学生,不太另类,都可以接受,强制剪短发是侵犯人权吧。”通过讨论,学生们达成共识:“单从校规方面来看,学校有权规定学生的衣着打扮,但不能侵犯学生的基本权益。校规制定应该是民主管理的结果,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都应该共同参与制定。只有经过这样的程序,校规出台后学生及家长才容易接受。”就这样,学生在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掌握了维护人身权的方法、途径,学会尊重,学会珍惜,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逐步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珍惜人身权、维护他人人身权的教育,使之学会依法维权。课后,笔者对这节课进行如下反思。
      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进行生生互动,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同时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学生的人格品质逐渐完善。
      二是通过情境导入、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思考、研究,才能改变课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状况,真正提高法律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是在法律课教学中要注意案例的精选、精讲,要坚持“正面引导,负面反思,正面为主”的原则,弘扬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精神。不要让课堂变成案例的堆砌,避免课堂成为故事会,表面看无比热闹,实际却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四是法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学会依法维权,这本身也是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教师是否有心。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就能找到德育的契机,不仅能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更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三、建议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完善知识构成,做到既“精”又“杂”,要注意授课技巧,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再次,教师设置的合作探究主题要有吸引力和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效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四是,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身体力行,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品德修养得到升华,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推荐访问:德育 解读 课堂 密码 法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