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外语语篇分析研究

    时间:2021-04-08 04:01: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语篇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界的重视。文章简要介绍了语篇分析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开创性地将主体间性融入语篇分析之中,研究了语篇分析过程中主体性的体现,提出在语篇分析过程中建立语篇构建主体和语篇分析主体间的主体间性,并论述了如何在主体间性指导下提升语篇分析能力。
      关键词:语篇;语篇分析;主体性;主体间性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100—03
      语篇通常是指用于某种场合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从形式上看,语篇是按照语言系统的规则构成的复合语言符号,从功能上看,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哈里斯(Z.S.Harris)指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想要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只学习该语言的语音、词汇及语法、句型等知识是不够的,必须站在语篇的高度,了解语篇产生的语境模式,掌握语篇结构、谙熟信息结构的传递模式等,对语篇进行充分的理解与分析。
      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形势下对语言教学的新要求,语篇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界的重视,从系统功能语法、图式理论、信息结构、主述位等不同视角对语篇进行多参数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倾向。在此,融合主体间性理论,试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外语语篇分析进行研究。
      一、语篇分析理论研究
      语篇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50多年的研究史中,语篇理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语篇分析是语篇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针对语篇的形式和功能进行的分析。通常所说的语篇分析,是相对于句子分析而言的。多数语言学家认为,语篇分析应该是超语法分析,这是因为根据语篇的特点,其分析的界限不会小于一个单句。有关语篇分析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中期,它融合了语言学、符号学、人类学、心理学、文体学、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渐形成了旨在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的交叉性学科。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语篇分析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模式。到目前为止,语篇分析主要可分为宏观结构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两大类。其中,宏观结构分析是指对整个语篇进行理解和概括,认识信息传递的主干和骨架。微观结构分析则指从微观上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不仅分析单句的语义功能,而且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因此,总的来说,语篇分析的最主要内容为语境分析、衔接与连贯分析、句际关系分析、宏观结构分析等内容。随着对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该项研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首先,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语篇分析与语言学其他分支、教学法结合起来,比如语法学、文化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等;其次,研究者也将语篇分析研究成果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外交、政治、新闻媒体、法律、科技宗教等社会交际活动领域,把语言放在更大的广度中用以揭示其本质和特征。
      二、主体间性理论研究
      主体间性本是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西方哲学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反思中产生的。它超越了传统的主体和客体矛盾对立的紧张冲突,关注人与人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的平等、相互交往、相互对话与相互理解。胡塞尔指出:“在共同形式中最先构造出来的东西以及其他交互主体的共同东西的基础,就是自然地共同性。”在胡塞尔之后,海德格尔、马丁·布伯等人进一步完成了本体论领域中的主体间性阐释:“由于这种有共同性的在世之故,世界向来已经总是我和他人共同分有的世界。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在之中’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他人的世界之内的自在存在就是共同此在。”“马丁·布伯则认为“我—你”突破了“我—它”关系,构建起了一种新型的和谐统一的主体—主体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的现实性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合。主体与主体在进行交往时,要依靠语言,交流思想,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以实现双方的彼此理解、信任与认同,达成意义共识,并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下,在主体间传递意义。因此,当人与人之间产生交往活动时,主体间性也就随之产生。总之,主体间性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内在规定性,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过程中的主体间关系而衍生出来的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有关系。它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極救”了人的主体性的危机。
      三、语篇分析中主体性的体现
      “语言在本质上是一套社会符号系统,是人们用于日常交流,传播知识、文化等的重要工具。每一种语言的繁衍、发展与演变都植根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而作为语言的体现形式的语篇,是用来反映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的,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观念、表达内心想法的具体形式。构建语篇的主体是有行为能力、有思维能力、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语篇的形式、内容、规模取决于语篇构建主体的个人特点、知识水平、思维习惯以及使用语篇进行交流的目的、场合等与主体相关的诸因素,这在口语语篇中体现尤为明显,比如对话、演讲、辩论等。在书面语篇中,比如各种题材的文章、报道、论述等中,同样存在着语篇构建主体对语篇结构、形式、内容、风格等的影响,语篇的构建受着语篇构建主体自身认知水平、心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体现在语篇中,控制着语篇的衔接、连贯、主述位结构的交替与发展、文化缺省模式等等。所以,我们说,语篇的构建时刻体现着主体性特征。另一方面,对于已构建好的语篇的解读、理解与分析也具有主体性特征。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语篇会有不同程度的分析和解读,同样受着自身多种因素的限制与制约,要想最大程度地理解语篇,感受语篇组织者的潜在意图、内在想法,就需要构建主体和分析主体之间建立和谐、平等、共通的心灵契合、最大限度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也就是说要建立彼此间的主体间性。
      四、主体间性视阈下的外语语篇分析研究
      1.语篇构建主体与语篇分析主体的差异性对语篇分析带来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如果语篇构建主体和语篇分析主体存在于一个共同的民族文化群体,有着共同的思维模式、信仰、风俗,这种差异就相对小一些。但是,对于非母语建构的外语语篇,由于构建主体和分析主体分属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等,二者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两个主体的差异性会对语篇的分析和理解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由于对语篇构建主体所处群体文化信息的匮乏,会造成对于构建主体在语篇所要传递的信息的误读,对于文化缺省的还原障碍,以及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的解读空白等等。

    推荐访问:分析研究 主体 外语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