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美\日\德三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分析

    时间:2021-02-25 20:01: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由于受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制约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发展。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处理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主要经验:(1)明确区域开发的目标;(2)完善区域发展的法律制度,建立区域发展管理机构;(3)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4)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计划;(5)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要走一条具有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首先要建立综合性区域协调管理权威机构;其次加强立法,填补区域协调发展的立法空白;再次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纵向和横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后立足主体功能区的互补,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经济差距
      
      不论是世界范围的南北、东西发展差距,还是各国国内的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已经受到当今世界的普遍关注。协调区域间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英国就进行了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实践。美国、日本和德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都曾遇到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它们都摸索出了解决的途径,并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区域间差距呈现扩大态势。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政策,争取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肩负的一项紧迫任务。美国、日本及德国是世界上解决区域经济差距问题较为成功的国家,学习和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有效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美国、日本及德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历史考察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曾经也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美国分为北部、南部和西部,其中北部包括东北部和中北部。美国北部是其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气候较寒冷,不利于农业耕作和作物生长,但是水、煤、木材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而且该区域紧邻大西洋,在大西洋航运和贸易中居有利地位,这些有利因素使得该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南部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向来落后于北部。尤其是南北内战以后,南部逐渐沦为美国的黑暗地带和边缘地带。直到二战前,美国南部仍以贫困、落后、种族歧视、人口外流而著称。美国大开发初期,西部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到处是荒野高山,交通十分不便,经济很不发达,产业结构非常单一,主要是农业和初加工业。此外,由于过度的垦荒和大量的砍伐森林,美国西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西部在相当长时期里是美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区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国内地区差异的变化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地区差异呈逐步缩小的趋势。长期落后的美国南部地区在经济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美国传统的发达地区——东北部地区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國地区差异再度出现缓慢扩大的趋势。美国东北部地区经过将近20年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逐渐恢复,经济增长速度重新加快,美国原来已经开始缩小的地区经济差距重新开始缓慢地扩大。
      日本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本土面积较小,其历史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东京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经济圈和距离该经济圈较远的地区——“过疏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三大城市经济圈由于自然环境和条件较好,且与太平洋邻近,因此与外界联系十分方便,在历史上一直是日本经济、贸易发达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开始推行新的产业政策,大量重化工业的设备投资在环太平洋带状地区进行。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城市圈成为全日本的政治、金融、信息和生产流通中枢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这一地区又得到进一步发展。过度的膨胀导致三大城市圈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人口急剧流失、地价高涨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使得经济衰退。与三大城市圈的产业相比,日本过疏地区产业规模小,缺少有竞争力的产业支撑。与其他地区相比,过疏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落后。
      德国北部地区是德国工业化的起源地。上世纪初,以鲁尔地区为中心的老工业区依靠资源优势成为德国工业化早期的重要动力。此时,德国南部处于相对落后的农牧业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南方新兴的机械、汽车和电子工业蓬勃发展,而北部老工业区忽视了转变结构,发展速度放慢,经济逐渐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国家。经过40多年的发展,民主德国建立了内部缺乏效能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而联邦德国则创建了带来“经济奇迹”的民主法制国家,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①。1990年德国统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凸现出来,西部地区经济繁荣,而东部地区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整个工业已经老化。
      
      美国、日本及德国协调区域发展的实践
      
      1、明确区域开发的目标
      美国在实施区域开发政策时已经十分明确通过区域开发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主要包括促进落后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增长。
      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期,为了强化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功能,追求经济快速发展,政府政策向“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区”倾斜,但这也导致了这一地区工业布局过密,人口集聚过度的“膨胀病”。为了消除经济布局的过密过疏问题,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政策重点转向了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最早兴起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欧,是当时的发达国家对抗大萧条的手段,德国的区域政策就是这样起步的。联邦德国的穷州主要是原有的区位条件差的农业区、德国分裂后的东部边境及遭受结构性危机打击的老工业区。这些地区与富州经济水平差距过大,引起了生活水平悬殊、劳动就业和社会安定等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联邦政府将区域开发政策和目标定为:一是使生产要素在空间范围内得到最佳配置,激活条件不利地区的发展潜力,实现全国经济最大增长;二是缩小各地区在收入及福利方面的差距,实现全国各地区生活均等化;三是减少产业结构单一地区的脆弱性,促进各地区产业结构稳定发展,增强各地区适应经济周期的能力。
      
      2、完善区域发展的法律制度,建立区域发展管理机构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麻梭浅滩和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法》,并依法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由其领导、组织和管理田纳西河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一带的水利综合开发和利用。1965年又通过了《阿巴拉契亚地区发展法》,并依法成立了阿巴拉契亚区域委员会,负责制定地区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优先发展领域,

    推荐访问:经验 区域协调发展 分析 德三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