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广播证券节目在金融动荡期的传播新样态

    时间:2021-02-20 20:01: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2015年六七月间,A股经历了中国证券史上最大股灾。在此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节目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财经信息、解读救市政策,为维护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资讯选择、解读角度、话题引导、垫乐搭配四个方面详述了广播证券节目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并思考归纳了新时期广播证券节目所处媒体环境的变化、听众自身特点以及对节目诉求的演进。
      【关键词】股灾 救市 广播证券节目 证券类听众需求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6月15日到2015年7月8日,A股经历了中国证券史上最大股灾。24天里,上证指数跌幅超过30%,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40%。在金融市场动荡时期,作为广播证券节目的排头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节目充分整合中央级财经媒体资源,及时传播国家最新救市信息,第一时间解读救市政策和市场变化。大到资讯的选择、解读的角度、互动的引导,小到垫乐的搭配,都做出了精心的策划和安排,为稳定投资人情绪、坚定投资人信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广播证券节目在股灾中的传播实践
      (一)优先选择重大利好资讯
      资讯,是广播证券节目的基础信息。不同于网络可以无限链接,不同于报纸可以无限扩版,广播的播出时间只有24小时,空间有限。因此,广播的内容必须做减法,做选择。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思路选择资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交易实况》资讯选择标准按重要性依次为重大、实用、趣味。股灾中,投资人信心殆尽,我们优先选择重大利好政策,及时播、反复播,而且特别强调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投资人对政策意图更清晰。同时,股灾中市场连续调整,投资人的情绪很低落,在选择资讯的时候,我们还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消息,用以调节节目紧张的节奏。
      (二)重点解读长期趋势
      解读,是广播证券节目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听众对每条信息的需求有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交易实况》是一档日播节目,每天都会邀请五位嘉宾讨论交易机会。日常节目中的股评,我们会把解读的重点放在每天的短期机会筛选和短期趋势分析上。而股灾期间,我们把解读的重点更多地放在长期趋势的分析上,节目中的多次股评都是在分析上证指数的月线、季度线甚至年线,从大的周期角度看待当时的暴跌,化解听众的恐慌情绪。
      (三)引导听众参与话题互动
      伴随式收听是听众选择广播的重要原因,因此广播证券节目中的互动环节就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广大投资人通过与主持人的互动,表达观点、分享意见。
      比如在股灾初期,市场对政策预期强烈,《交易实况》选择了话题“我为救市献一计”,让广大投资人从监管层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救市意见。在微信平台上,听众反响强烈,提出各种角度的建议,如“央行降息降准”“证监会暂停IPO(首次公开募股)”“建立平准基金”“汇金、社保基金入市”等,这些政策在后续的救市进程中陆续兑现,既让听众有了节目互动的参与感,也增添了为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并得到回应的满足感。比如:在股灾最恐慌的时候,投资人对所有利好视而不见,不计成本地卖出。《交易实况》选择了话题“说出你心底的怕”,让投资人冷静反思自己到底在恐慌什么。很多听众在微信平台反映,真的写下来,忽然发现,其实没那么可怕。所以,好的互动话题其实为听众、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控制情绪、冷静客观分析市场的机会。
      (四)搭配音乐稳定情绪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在广播节目中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舒缓情绪。股灾期间,《交易实况》节目组每天都会根据话题内容精选音乐。比如在应对股灾的最关键时刻,一曲《保卫黄河》唱出了广大听众心底的呼声,表达了广大投资人捍卫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决心;在应对股灾最艰难的时候,音乐《真心英雄》让广大听众产生强烈共鸣,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在股灾过后,面对连续暴跌造成的巨大损失,一曲《从头再来》让很多听众泪流满面。
      二、股灾后对广播证券节目的反思
      股灾是一个窗口,让广播从业者重新审视广播媒体、媒体环境、听众需求、资产配置等因素的巨大变化。展望未来,广播证券节目应充分分析听众特点,适应媒体环境的变化,做出更有贴近性和指导意义的节目。
      (一)媒体环境的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之后,人类进入了微博、微信媒体时代,每个人手中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信息数量空前巨大,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判断,信息的质量难以保证。
      这些特点在这次股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条消息,无论真假,有时甚至有违常识,但是只要它具有“眼球效应”,冲击力够强,就会迅速传播,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比如:在股灾期间的每天傍晚时分,国家“救市”政策的各种传闻就通过微博、微信快速流转,信息真假难辨,极大地扰动了投资人的情绪,造成了恐慌情绪的进一步蔓延。
      在信息的洪流中,真实准确的信息成为稀缺产品。广播电台播出的信息和解读都被受众认为是代表官方、代表主流,这样的公信力,在信息主体多元的时代显得极为珍贵。广播证券节目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权威性优势,强化自我识别度,在网络时代努力确立“证券话语中心”的地位,对股民时刻具有“听听证券广播怎么说”的黏性,这是证券广播节目扩大受众规模、增强影响力的关键。
      (二)听众特点的变化
      1.金融资产配置需求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同时勤劳的中国人积累了庞大的财富。富起来的中国人,对投资理财的热情空前高涨。居民理财的投资方向也正在由固定资产转向金融资产。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固定资产经历了15年的大发展之后,我国的人均住宅面积和家庭住房水平都有了大幅改善;同时,从1980年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让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购房适龄人口数量和购房需求大幅萎缩。房地产作为投资首选的时代已经过去。证券类资产的投资价值和配置需求空前凸显,2015年A股市场的成交金额达到创纪录的253万亿元人民币,是当年我国GDP的3倍多,这个数字震撼了每个人。未来,中国人的投资理财方向会更多地关注以股票为代表的金融类资产。

    推荐访问:动荡 节目 广播 传播 金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