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高校素质教育方法新探: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0-08-13 07:26: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素质教育推行十年来,各高校在此方面几经探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与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对于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并从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教师理念化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81-02
      
       进入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国民素质是综合国力的关键部分。这已在全世界形成共识,并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素质教育的涵义及现状
      素质教育的最基木内涵,是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各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上可谓各显神通,想尽办法。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开设各类思想道德类课程和人文基础课。这些课程的设置和讲授方法却往往新意不大,多因循课堂灌输的方式,使学生难以产生兴趣。以至于这类课程现在已经变成学生心目中的“必逃课”或“放松课”,严重违背了高校设置这类课程的初衷,也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效果。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必须经由“下学上达”地“内化”才能转化为素质,多上几节课是否就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令人怀疑。同时,“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始终未能真正进入或未被完全纳入整个学校素质教育体系。大部分高校的素质教育还是以传统“第一课堂”中的课程为主,而对大学校园中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生活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没有进行良好规划,更谈不上善加利用。
      二、高校素质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
      素质教育不是针对某些优势群体的精英教育,也不是着眼于学生中弱势群体的补漏学习,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既要体现全面性还要兼顾特殊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教育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增进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促使他们能够得到全面且可持续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应试教育”的影响还较为深远,导致高校的素质教育大多还停留在“恶补”的阶段。可是高校的素质教育本身有着自己的任务和要求,应该在之前具备的素质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但目前的状况看,高校的素质教育还不能很好的和中小学素质教育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等院校过分强调了“第一课堂”主渠道在育人中的作用,使“第二课堂”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第二课堂”的教育内容和组织程序规范性差,长期以来又未能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同时由于在教育效果和人才素质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尺度,“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得不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三、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并不容易,要使教育内容内化为教育对象的自身素质需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下面将从教学、活动、教师等三方面,来论述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1.教学活动化。在这一点上,著名教育家杜威的观点很有启示意义。杜威主张,在整个学校生活与教学中学生必须是积极主动参与者,而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协助者。
      我国以往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识记的过程,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以教师灌输、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重教师轻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在教学中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在科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提升,不仅学习知识,更要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活动的设计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教学结果最终的认定不仅要参考正常教学检验中试卷、论文等,还要参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以往知识的熟练运用程度。
      2.活动教学化。大学校园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活动的丰富多彩。然而丰富多彩的活动要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就必须要对各类活动进行规范,使之更加科学。
      课堂教学的规范与科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订了科学规范的教学计划。把每一项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都按照课程设置来要求,规划出一个学生大学期间在哪一学期有哪些必修的活动课程,又有哪些可供选修的活动课程。必修活动课程是根据学生成长需要在思想品德、读书学习、专业技能、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需要,设置学生必须参与,体现学生参与的全体性的活动。必修活动由于全体学生都参与,一般有老师指导。选修活动课程则是根据每个学生个性、能力、爱好的不同,而设置的可供学生选择参与的,体现选择性的活动。这类活动有一定的偏重,或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参与,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方向性的显著的促进作用。它更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以往学校活动的特点往往是长期性活动缺乏变化,临时性活动缺乏规划,学生参与时比较被动,参与之后收获有限。同时参与活动有很多不同层级的方式,创意活动、组织活动、参与活动、观摩活动……这些不同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讲层次也是不同的。学生参与活动后应写出专门的心得,相当于课程结束时的论文,分析从活动中获取的宝贵经验,再由活动的组织单位或负责老师予以认证。这样,活动就能够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领域里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将各类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纳入高校的学分体系中,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按照课程来对待,制定教学计划,分配学分,要求学生参加一定比例和时间的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果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这样就能更好的把大学校园活动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3.教师理念化。教师是否具有素质教育的理念,对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有着重大的影响。先进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所有的学生的发展为最根本目标。教育价值的体现在于人的发展,素质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体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意提供条件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在活动中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把素质教育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在开始教学行为或活动时积极主动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不放过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教师要创新教育观念,拓展多项思维,善于质疑,打破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素质教育中,我们要使教学活动化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活动教学化增强活动的科学规范性,以形成有效的素质教育导向。作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教育的真正成功,需要各方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紧张有序地、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2001,(5).
      [2]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42).
      [3]李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实施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1998,(5).
      [4]丁小强,胡庆芳.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3,(09).
      [5]单中惠.“从做中学”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9).
      [6]郝桂荣.适应大学素质教育需求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高校 法新 高校素质教育方法新探 国防教育高校素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