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特征及“新闻螺旋” 食品安全小知识大全

    时间:2020-08-08 07:52:1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根据贝斯沃斯和凯莉(Beard sworth,A.& Keil,T.)提出的“典型的食品危机”报道的特征以及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新闻螺旋”的观点,以香港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为例,分析和验证媒体关于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特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公报 三鹿事件 食品安全 新闻报道
      
      食品安全报道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报道领域。报道的多与少,以及报道的程度都会影响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媒体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危机报道的报道原则。
      
      一、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原则和特征
      
      对于媒体如何报道有关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有很多研究者对疯牛病和转基因食品等作了详细研究,而贝斯沃斯和凯莉(1997)是为数不多的试图去区分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原则特征的人。他们认为,“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可以被描述成‘一个集中性营养焦虑的极大爆发’,这种焦虑可以抓住公众的认知,而且可以增加长短期结果的意义。”根据他们的观点,一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可以被辨认出来,是因为它表现出来一种一致的形式,包括以下方面:
      1、一个最初的“平衡”状况存在于公众意识中,而这种意识大多数是无意识的,或者是不关心的,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2、公众最初认识到一个新的潜在的风险因素。
      3、公众的关心逐步建立,安全事件变成一个利益焦点,并且关心公众争辩的各个领域。
      4、公众对这些新因素的反应最初经常由一些需要避免的嫌疑食品条目所组成。
      5、公众的关注逐渐消退,因为注意力从问题中转移开来,一个新的“平衡”状况建立起来。然而,慢性的、低水平的焦虑可能会坚持,并且可能会推动一个议题在稍后的时间苏醒。
      贝斯沃斯和凯莉认为,探究引起公众关注不断变化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螺旋”被认为是研究者辨别公众焦虑状况的概念。公众对媒体描绘的问题的反应,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中又被重新编辑成新闻了。“观众反应报道”,增加了公众的问题意识,增加了敏感性,因而,一个焦虑的螺旋呈上升趋势。他们认为焦虑被“放大”的过程,加重了公众的恐惧和忧虑,至少在问题没有最终解决之前。
      根据贝斯沃斯和凯莉的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步骤和“新闻螺旋”的观点,现就大公报关于“三鹿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
      
      二、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
      
      本文搜集了2008年9月12日―10月23日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通过标题、栏目、报道内容等分析大公报对“三鹿事件”的报道特征。
      大公报在9月12日至10月23日关于“三鹿事件”的报道,总共搜集到208条。其中要闻13条,国内版新闻97条,港澳版新闻58条,评论9条,两岸版新闻19条,国际版新闻5条,教育版新闻1条,中药版新闻2条,财经版新闻1条,副刊1条,特稿1条,编辑部推荐1条。大致可以将报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9月12日至9月15日,新闻螺旋形成期,也就是报道初期。共有8条新闻,其中要闻版2条,国内版新闻4条,两岸版新闻1条,教育版新闻1条。这个阶段的报道内容,主要是三鹿公司承认奶粉被污染,介绍了什么是三聚氰胺以及公众对此事件的反应,黑客攻击三鹿公司网站等。一连串的公众反应形成了一个“反馈圈”――媒体报道“三鹿事件”,公众攻击三鹿公司网站,媒体又报道公众的行为,“三鹿事件”由此进入了香港市民的视野,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奶粉以及食品安全问题上。
      第二个阶段从9月16日至10月9日,新闻螺旋成熟期,也就是报道中期。共172条新闻,其中,要闻版10条,国内版80条,港澳版40条,评论7条,两岸版16条,国际版4条,其他15条。此阶段的报道,密度大,涉及到国内和港澳台地区,包括国际、经济、教育、中医等多方面内容,也报道了乳制品生产厂家、政府部门的回应,公众的反应和一些利益集团的反应及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开始挖掘细节,寻找此次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第二,报道此次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乳制品企业名单,提醒广大市民注意。第三,报道有问题的乳制品企业的处理机制以及报道召回产品,商场下货等新闻。第四,报道政府部门态度及措施。第五,报道在其他食品中发现三聚氰胺,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第六,开始报道港澳台地区和国际国内等对此次事件的态度以及事件的进展情况。第七,从医学、科技等角度为公众解读三聚氰胺,并告知其危害性和安全性。
      第三个阶段是从10月10日至10月23日,新闻螺旋进入另一个平衡状态,也就是报道末期。此阶段的新闻报道减少,大众关注度减弱,此次事件也逐渐淡出媒体的视野。其中国内版新闻15条,港澳版新闻15条,评论2条。在此阶段的报道中,此次奶粉事件原因已经找出,大众也逐步解除顾虑,恢复食品安全信心,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
      在整个报道过程中,贝斯沃斯和凯莉提出的“新闻螺旋”也有所体现。媒体报道乳品受污染事件,公众对媒体的报道作出反应,这些反应在随后的新闻报道中又被重新编辑成新闻。随着类似公众反应报道的增加,逐渐增加了公众的问题意识,开始关注问题。一旦媒体中止了这种反馈性报道,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呈上升趋势的焦虑螺旋。9月12日的报道将“三鹿事件”引入香港市民的视野中,也把香港市民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乳制品以及其他食品上。随着公众对报道的反应以及大公报关于各方对此次乳制品事件反应的报道,又将各方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相关讨论上,一系列的报道呈螺旋状上升趋势。此后,大公报关于此事的报道平息下来,不再报道各方对此次事件的反应,但类似乳制品受污染,如饼干中出现三聚氰胺,多家乳制品名牌企业也被发现有产品受污染等,或将公众又带入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和焦虑中。因此,当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媒体是否应该考虑公众的承受能力以及报道影响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做好类似食品安全报道作出必要的反思。■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推荐访问:食品安全 螺旋 特征 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特征及“新闻螺旋” 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