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马来华人 1949,改变马来华人命运的轨迹

    时间:2020-07-23 08:01: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49年神州大地风云变色,也冲击着马来半岛,改变着华人的命运。当时马来半岛华人社会分成国共两派,而反共的英殖民政府全力镇压马共,将马共人士和亲共人士遣返中国,导致许多华人家庭从此隔绝,甚至终生无缘再团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马新两国与中国交往正常化,但当年一些返回中国的华人仍无法回马来西亚或新加坡,成为“亚细亚的孤儿”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南洋的马来半岛,尤其是华人社会,而其影响更是延续至今……
      马国有华裔人口约600万,占国家总人口的23%,属于第二大群体;华人在新加坡占总人口的74%,约277万。马新两地华人从中国移民南来的历史悠久,不过大规模的移民还是在上世纪出现。中国人移居马国在1957年马国独立后停止,但在新加坡,上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至今,又出现为数不少的中国新移民到这个岛国打拼。
      
      早期移民梦断回乡路
      早年,许多中国移民到南洋是为了改善生活,并希望有朝一日能衣锦还乡,让家乡的家人都能过较好的日子。不过,国共战争改变了他们的命运,1949年新中国成立,也因马国政策转变,令许多人梦断回乡路,最后带着见不到家乡亲人无法落叶归根的遗憾离开人间。
      国共斗争也导致马来半岛的华人社会分成两派。其中已是南洋成功企业家及侨领的陈嘉庚,本是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但在上世纪40年代回中国访问,与国共两党都有接触后,开始对共产党产生了解,并在1946年国共内战时,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1949年,陈嘉庚应毛泽东之邀回国,并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此后,他定居中国直至去世。
      马国的中国及东南亚研究学者谢诗坚指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马来半岛仍由英国人统治,不过,英国人在1948年预见中共在与国民党的战争中将会取得胜利后,在马来半岛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在军事、政治、教育及文化方面压制境内受中国影响的左翼力量,避免马来半岛被“赤化”。英国人颁布紧急法令,宣布马共为非法政党,推行新村政策,把50万名在森林边缘及马共活跃地域的村民强迫迁至集中营,并对他们实行宵禁政策,试图切断村民与马共的联系。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共同对抗日军侵略的马共游击队展开军事行动,迫使马共撤退到马国与泰国边界的深山。
      他说,为了压制马来半岛境内的左翼力量,1949年2月,英国人支持成立了由亲国民党人领导的马华公会,协助争取华人社会的支持,以对抗受中共影响的强大左翼力量,并成为马国执政联盟成员党。此外,英殖民政府也管制被指是“共产党温床”的华校,同时禁止马来半岛居民访问中国,凡回返中国者将不再允许来马。
      谢诗坚还透露,他的叔叔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回返中国结婚,结果直到他在1990年离世也没有机会重新到马国与其他亲人团聚,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尊孔独立中学校长吴建成对记者说,他的父亲在上世纪20年代年仅8岁时就随亲人移民马来半岛,期间曾多次提起要回中国老家探亲及回味他当年出生的地方,不过,因为政府的限制,随后又因年老体弱,直到1992年逝世,都无缘重温他的童年生活并见到亲人,最后带着无奈与遗憾离开了人间。这种情况在马国很多华人家庭都有发生。
      1948年,英国人血腥镇压马共时需要大量兵员,于是到处抓壮丁当兵。许多华人家庭为了避免孩子当兵,纷纷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此外,许多被英国人怀疑是马共支持者的华人也被扣留并遣送中国,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拒绝接受被遣返的马国人才停止。无论是逃避兵役或被遣送中国者,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无法再返回马国,远离家人,两地相思。
      在马来半岛出生的陈文祥在上世纪50年代因父母担心他被拉去当兵,被偷偷送到中国留学,结果当马国独立后全面切断人民访问中国时,陈文祥变成有家归不得的“亚细亚孤儿”,家人无法前往中国探访他,他也无法与家人团聚。70年代马中建交后,马国有限度地允许人民访华,陈文祥的哥哥随旅游团回乡探亲,两兄弟才有机会见面。可是,他还是不能回返马国。直到90年代马中关系正常化,陈文祥才重新踏上他的出生地,不过这个时候已经相隔近半个世纪。
      现年72岁的李其木是新加坡人,他与许多第一代、第二代新加坡人一样出生在中国。年幼时因家庭贫困,父亲被迫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1947年,中国国内战争激烈,年仅9岁的他随母亲逃难到新加坡,随后在新加坡落地生根,故乡变成很遥远的地方。
      上世纪60年代,李其木进入东南亚唯一的中文大学――南洋大学,与许多同学一样深受左翼思想的影响,并因此投入革命运动。在李光耀政府对左派及马共展开全面的镇压行动中,他与地下组织同志逃离新加坡,最后逃抵马泰边境的森林,成为游击队员,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1989年,马共与马泰政府签署和平协定后,李其木与新加坡籍的游击队员虽然想要回返新加坡与家人团聚,可是因新加坡政府提出的条件苛刻,他决定不回新加坡,而是随马来西亚籍的太太定居在马国。
      
      南洋大学无奈成历史
      虽然新加坡目前与中国关系密切,可这些受到新中国成立影响而拥抱左翼思想的新加坡人,还是有家归不得,成为“亚细亚孤儿”。一些新加坡游击队员带着遗憾离开人间,这包括被李光耀形容为马共在新加坡的“全权代表”方壮璧。至于仍活着的人,他们快速衰老的躯体则在与时间竞赛,等待奇迹的出现。
      1949年中共击败国民党成立新中国,对马来半岛产生极大冲击。由于对赤化的忧虑,英国人在马来半岛对左翼加强镇压,同时阻碍半岛人民与中国的交往,而怀有浓厚中华情结的左翼,展开反击行动,南洋大学就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诞生。
      1953年,新加坡著名侨领陈六使号召半岛华人社会设立一所华文大学,个人也捐出500万新元。他的行动即刻获得华人社会的热烈回应,小贩、小商、三轮车夫、司机及劳动阶级以各种形式支持,南洋大学很快就在1955年成立。
      南大不仅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中文大学,也成为左翼力量的重镇,因此成为英国人及亲英国的马新政府的眼中钉。半岛左右翼的博弈使南大成为双方必争的据点,华文教育也被新加坡政府视为是左翼的温床,因此面对被铲除的命运。
      南大成立后与政府的斗争从未间断,最终也导致陈六使被新加坡政府取消南大理事会主席职位及公民权。1980年,新加坡政府把南大与新加坡大学合并,南大因而成为历史。
      由于重英轻华及强烈的反共立场,被当局与共产主义画上等号的华文也成为被打压、被边缘化的语言,英文成为新加坡的主导语言,受华文教育者被排除在主流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马来半岛失去了重要的华文教育资源。半岛的华校师资、课本在此前皆来自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师资几乎中断,课本也被本土化,半岛华文教育的中国影子逐渐淡化。
      
      苦尽甘来限制终取消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反共国家中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国家。1974年第二任总理阿卜杜勒・拉扎克勇敢地踏出第一步,不过,马中关系发展仍然缓慢,直到1989年马国政府与马共签署和平协定后,两国关系才逐步正常化。
      马中建交谈判艰苦,由于当时还处于浓厚的冷战时期,而中国对马共的支援及马国境内约40万名没有国籍的华人问题困扰着两国,经历18个月11轮谈判,两国才终于达成建交共识。
      谢诗坚认为,阿卜杜勒・拉扎克当年是因国内政治的需要而与中国建交,不是为了与中国搞好关系。他指出,在与中国建交前,华人选民基本上倾向在野党,为了赢取华人选民的支持,阿卜杜勒・拉扎克打出“中国牌”,并在大选中充分利用他与毛泽东握手的照片宣传,最终赢得了大选。
      面对马共武装斗争的马国,对中国始终保持深厚的戒心,不仅两国关系无法正常化,两国人民的往来更是受到严格管制。1957年至1974年,马国人民欲访问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马国护照第一页清楚写明中国与朝鲜、古巴、南非及以色列是被禁止访问的国家。两国建交后,马国政府稍微放宽人民访华,不过仍有诸多限制,包括访华者年龄需超过50岁,只能探亲及经商。
      1989年马国政府与马共进行和解谈判,政府放宽人民访华限制,允许超过30岁的人民到中国旅游,不过必须是随团集体出发,而年龄超过50岁者则可以自由申请到中国旅游。不过,访华旅行团必须有警方随团,以监视团员的行动,而人民访华也被限制三年一次。
      谢诗坚指出,他在1980年以商人身份参与“广交会”,不仅需要向当局申请,同时在中国期间不能离开广州,而晚上随团的警方代表也会查房,确保所有团员不会开溜。团员返马后仍会受到警察情报部的电邀,要他们报告在广州期间所见到的人。管制的严密程度可见一斑。
      1989年,马共与吉隆坡政府签署和平协定,马共结束武装斗争,马中关系的最大障碍消除了,马国政府宣布撤销人民访华的限制,马国人到中国旅游,不再有年龄、次数及形式的限制。出席“广交会”的商家虽然还是需要向贸工部提出申请,不过所有申请皆被批准。而且商家出席“广交会”时逗留中国的时间从原有的15天放宽至无限期,同时商家也不再受限制到中国其他城市访问。这为马中两国关系开创了新局面。然而,这一拖已经是50年,许多人没有等到这一天……
      新中国成立60年后,马中两国人民已经可以自由往来。如今,更有不少马国人到中国经商和深造。在新加坡,中国经济、中国专才、中国劳工、中国移民已成为狮城社会成长的动力。
      (1月5日《参考消息》,原载香港《亚洲周刊》)

    推荐访问:马来 轨迹 命运 1949 改变马来华人命运的轨迹 我们能改变命运的轨迹 我慢慢改变命运的轨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