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_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要实现“四个创新”

    时间:2020-03-27 07:30: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必须实现“四个创新”:一是社会管理主体要创新,二是社会管理方式要创新,三是社会管理手段要创新,四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要创新。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四个创新”
      〔中图分类号〕C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1)06-0098-04
       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示范班上指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党组织强不强,党组织书记怎么样。中央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基层,就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基层党组织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必须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实现“四个创新”。
       一、社会管理主体要创新
      我们党有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组成了一个社会管理的巨大网络。作为这个网络的连接点,每个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从单纯重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向社会协同管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管理转变,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的创新。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作用的凸显,根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存在的固有缺陷。政府与市场,一个是“看得见的手”,一个是“看不见的手”,到底哪只“手”的作用更大一些,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21世纪的今天,人们一直在争论,见仁见智,没有定论。在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上陷入两难境地的时候,人们开始寻求“第三只手”即公民社会来弥补二者的缺陷,在二者之间引入一种平衡力量,建立起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足鼎立的局面。公民社会,有好多种定义,但主要是指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其中就包括社会组织。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单位人”不断地向“社会人”转变,原来的单位控制也相应地逐渐向着社会管理转变。这种管理上的转变表明,社会事务不再是各级党和政府包办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参与的公共事务。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社会管理中,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利益协调、化解矛盾、规范行为乃至应对危机等方面,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慈善救助、公共健康、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对政府作用的有益补充。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中,共同做好社会管理这篇大文章。
       作为体制外的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自愿性、组织性和独立性,在现代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组织只是社会管理中的主要力量,不能成为主导力量。无论在国家管理的宏观层面上,还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微观层面上,党和政府始终都是管理的主导。换句话说,在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要把自己定位为“掌舵而非划桨”。“掌舵”就是要把握社会管理的大方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丝毫不能含糊的;而“划桨”则要交给社会组织,众多社会力量一起“给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善于调动基层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它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同时,也要依法对基层社会组织进行管理和规范,强化它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对于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社会组织二者之间“掌舵”和“划桨”这样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积极培养和扶持各类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它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候,需要基层社会组织的支持和配合,要利用它们的社会辐射力联系群众、凝聚群众。而社会组织也需要向党的基层组织了解党的大政方针,需要得到基层党组织的扶持和领导。所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只能是共同存在、一起发展,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各自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社会管理方式要创新
      实现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要从传统的偏重管制控制的管理方式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运用群众路线的管理方式转变。政党既是一个政治组织,也是一个社会组织。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更多地是强调政党的政治功能,强调其管制控制社会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则要把政党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结合起来讲。基层党组织拥有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可以通过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借助于服务社会、群众路线的社会管理形式,形成党组织强大的凝聚力。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来讲,服务群众要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在群众需要党组织的时候,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才能做到真正为群众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只有服务好了,才能管理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国硬件建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公路、商场、学校、宾馆都建立起来了,但“软件”建设特别是公共管理方面的建设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培育各类服务组织,主动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创新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构建起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和谐社会、服务基层群众的工作体系。比如,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当中的基层党组织,提供政治指导、利益协调等服务;继续完善共产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和义务奉献日制度,让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完善信访接待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党组书记要亲自抓,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完善定期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设立公开信箱、电子信箱,提供一切可能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只有建立和完善服务群众的法规和制度,把为群众服务列入工作制度体系,才能在明确工作程序和法则的基础上,依法为群众服务。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服务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靠制度来约束,靠制度管人、管作风,真正把为群众服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实践证明,任何时候只要有了群众的参与和配合,党的事业就会顺利的多,而一旦失去了群众,党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最容易变成官僚主义的党,变成脱离群众的党。苏共失去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僚主义盛行,脱离基层、脱离群众。我们党要以苏共为鉴,就必须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运用群众路线进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首先,处在社会管理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千万不要陷入事务主义、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泥淖,而是要做联系群众的先锋。联系群众,要作出制度性的安排,并将其列入干部的考核体系。党员干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都要安排固定的时间去群众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蹲田地、下车间、进食堂、入澡堂。要深入实践走到群众当中去,做到“走近群众带感情、深入调研知实情、关注贫弱送真情”,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其次,要把领导群众与向群众学习联系起来。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组织观念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就必须改变那种官僚主义的、较少考虑人民群众意愿的领导方式,改善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古人云,官民相亲,其力断金。这是讲和谐官民关系的重要性。而要想官民和谐,就必须创新领导方式,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创新领导方式,还要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把群众当作自己的老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各项工作环节都要细心考虑群众的诉求,倾听群众的意见。“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为群众执政,为群众信赖,替群众办事,基层党组织的威望才能愈加深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才能愈加坚固。
       三、社会管理手段要创新
      实现社会管理手段的创新,就是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说服教育、法律制度、信息技术等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并且使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运用说法教育的方法做群众的工作,不断地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我们党历来就有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这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基层党组织一定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要认为基层工作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浪费时间;也不要认为发展经济可以代替管理,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各级干部一定要牢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的重大调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断出现,群众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想不通”和“不理解”,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靠强制力量是解决不了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的,思想上的疙瘩始终还是要从思想上来解开。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利用党的政治优势,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靠制度、用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要善于解答群众关注的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帮助群众去疑释惑,理顺情绪。要结合群众实际情况,既给群众讲道理,又要让群众讲道理,用事实说话,让事理做主。在说服教育的同时,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制度、政策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要努力用法律和制度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教育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特别要注意,在进行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时,一定要减少“人治”的因素,减少权力的干扰,要让群众去除疑虑、心服口服。基层的矛盾纠纷常常是合理的诉求与不合理的诉求相互交织、现实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互交织,因此在法律和制度解决不了的特殊情况下,还是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群众进行说法教育。
       实现社会管理手段的创新,还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在我国,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之一。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来看,网络民意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是网上第一时间揭露、公开事件的真相,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扩散,尔后形成强大的网络民意,迫使网下不得不跟进事件,最终在民意压力之下作出处理。这说明虚拟社会已经走向了现实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实社会。面对信息社会复杂、多变的形势,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已经难以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中国第一网民”,党和政府对互联网和网络民意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组建网络管理队伍,积极地在网上进行发帖、跟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引导网络民意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也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推行电子服务,倾听群众意见,及时与群众交流和沟通,做到问政于民。最重要的是,要统筹管理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随时跟踪基层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动态,对一些不和谐因素要做到抓早、抓小、抓快。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和挑战。一定要熟练掌握和利用好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要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在发挥党的社会管理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我们党对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不断地探索,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就是要摒弃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社会管理模式,主要从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和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两方面入手,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俗语云,打铁还需自身硬。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重要的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是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建设。做基层工作的同志,往往把视野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小天地,不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都要通盘细致考虑,提前做好预警工作,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其次是要加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仅要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基层党组织既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也要考虑到市场经济弊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每项制度和措施出台之前,对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要考虑充分,把配套措施落实到位。再次是要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社会矛盾的出现,有些是由于领导干部或者职能部门不依法办事,或者处理事情有失公允,甚至直接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造成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下降。要严格依法执政,不滥用权力,不做权力以外的事情;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行使。最后是要加强班子建设。总体来看,党的基层领导班子大多是有战斗力的,能够很好地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有一些基层领导班子热衷于争位子、挣票子,思想上不思进取,工作上满足于维持现状,守好摊子、不出乱子,大大削弱了党在基层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班子建设,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高,想干、能干、会干,在群众中有威望的同志选拔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工作者,使他们成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服务群众的中坚力量。
       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基层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对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能起到有效预防和化解的作用。首先要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就是要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想早一步、抓早一步、做细一步”。其次要建立化解矛盾纠纷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制。在排查中一旦发现了矛盾纠纷,就要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避免把事情陷入到“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怪圈;化解矛盾纠纷和处置突发事件,坚持以说法教育为主,对群众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明辨是非,提高觉悟。要针对不同情况分类处置,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突发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合理的,不能简单地用强制措施去解决,涉及经济纠纷的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对一些推诿扯皮的问题,要通过完善相应的审判裁决机制来解决。而对演变成打砸抢事件、政治动乱、暴乱的,则必须态度坚决,措施果断,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予以严厉控制和打击。最后要建立善后处理机制。善后处理,要落实和兑现有关政策。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要尽快兑现,不能失信于民;对政策、制度、法规等明确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善后处理,还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回访涉及事件的群众,听取意见,稳定情绪,及时了解群众的新要求、新想法。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反思事件中的经验教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为以后处置同类事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 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求是,2010,(2).
      〔2〕严书翰.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历程和理论〔J〕.党的文献,2011,(2).
      〔3〕杨群红.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4).
      
      责任编辑 于晓媛

    推荐访问:基层党组织 创新 社会 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要实现“四个创新” 坚持四个创新推进组织工作 基层党组织建设内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