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少年张冲之烦忧 少年张冲六章

    时间:2020-03-02 07:34: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读完杨争光的小说《少年张冲六章》,我有一种被重重一击的感觉。没错,是金庸笔下的那种“化骨绵掌”!被掌击的我感觉到体内某些坚硬的东西正一点点地消融。接着,我又想起了台湾的张铁志,想起他总喜欢在文章里引用的一句话:“这个时代所有坚固的东西似乎逐渐烟消云散了。”是的,说的正是我此刻的感受。
      被消融的那些坚硬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想,这正是我这篇文章要弄清楚的。而此刻,我却有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为自己,也为小说内外的“张冲”们。渐而,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感受到他们叛逆面孔下深深浅浅的烦忧。这很奇怪。要知道,从教15年的我,这样那样的“张冲”并未少见,而如此“敌对”又如此“忧郁”的少年却是第一次发现呢!当然,我也知道,这是我自己的问题。
      少年张冲的烦忧首先来自他的父亲,来自他父亲那“水磨石”一般沉重的爱。父亲张红旗,这名字让人想起崔健,想起他那首《红旗下的蛋》。从文革走过来的父亲,自然希望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清华、北大,虽然他自己连北京也没有去过。张红旗在院子里用水磨石做了一张石桌,这让张冲倍感纠结。这一份姐姐不能享受的“殊荣”是他烦忧的开始,进而一点点地全部压在了他那颗小小的心上。显然,张冲不是那种很善于学习的人,他坐在父亲亲手垒砌的石桌旁时常发呆。最终,因念不准英语而考了零分的张,中第一次被父亲张红旗吊在了门栏上。此时他忧郁的对象还是父亲。他问妈妈:“是不是我读书好了,爸爸就不会那么头晕,那么头疼?”然而,当张,中再一次被当作一头牛让父亲张红旗栓在牛栏里时,他的忧郁已经化成了一颗坚硬的石头,他像牛一样在食槽里吞食草料,这着实吓坏了父亲张红旗。最终,张冲离开家去县城读中学时,掀翻了压在他童年里的、父亲用水磨石给他做的石桌。不久后,他又剜掉了县公安局副局长的一只眼睛。
      如何看待父亲张红旗对儿子张冲的“野蛮”态度呢?父子沟通,父亲嘴里常带着脏话,话不投“己”便拳打脚踢。这,大概是中国式沟通的典型了。所谓“中国式”沟通,便是“说服”,不是双方意见的交融,而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说服”,“说服”不了往往便演变成“打服”,连“打服”也不成了的话,那就只有气呼呼地“弃服”,彼此不再说话。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成就了孩子学习为人处世、解决问题的第一课。张冲最后会剜掉别人的眼睛,父亲张红旗的“功劳”不小。更何况,他还经常给儿子吹嘘,曾经他是如何勇猛,用镰刀把别人砍成了跛子。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的烦忧?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血统里有着太多类似坚硬的东西。私爱是坚硬的,私刑也是坚硬的。孩子不是我们的私产,他没有义务去完成我们“未成的事业”;孩子是和我们平等的个体,我们没权力对他拳打脚踢。
      少年张冲的烦忧,也同时来自学校的老师,来自他们那“选择的、功利的”心态和目光。善“抽”的小学老师上官英文,有自己思想但最终妥协的中学老师李勤勤,以及凡事都往考试上靠的袁老师……从小学到中学,张冲一直都是一个成绩不好的,态度有问题的,令人遗憾的学生。而在我看来,真正的遗憾是少年张,中在沉重的私爱压抑下,却并没有被教育救起,而是眼睁睁地被放弃了,甚至是被恶意地驱逐了。
      放弃不应该是教育的行为,而世俗的“成功”也不该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本应该将孩子――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老教师李庭光,临终前留给同为教师的女儿李勤勤的遗书颇让人思量: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不爱念书的学生……像张冲那样的学生,他们得到的都不该是他们得到的,从家庭到学校,到老师,到社会,给他们的是什么?不是爱,是爱的名义。是鄙视,鄙弃。不是么?鄙视是坚硬的,放弃也是坚硬的。在坚硬的夹缝中,张冲们能做什么?是不服,是反抗,最终,是失足。

    推荐访问:烦忧 少年 少年张冲之烦忧 少年张冲六章免费阅读 张冲将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