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文本研读 [浅谈如何细致研读文本]

    时间:2020-02-25 07:31: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这样说过:“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要先钻研、理解教材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做到心中有数。
      一、研读教材之“四要”
      即要对研读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
      首先,阅读了解全册教材总说明,做到“胸中有丘壑”,从整体把握,才能做好全学期教学的准备。其次,依据教学任务和学生情况规划学习目标,体现目标的全面性、整体性、适度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努力使三维目标在实践中得以体现。最后,钻研全册教材的重点、难点、每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及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效益才会出在课堂生成上,本领才能显在质量提高上,能力才能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上。
      二、研读教材之“三点”
      1.把握课文特点
      编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各不相同,可谓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不论是阅读教学最初的切入,还是渐进的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师都须紧密联系课文的特点,尽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做到富有针对性、灵活和机动的引导,以便学生的阅读学习既能有所侧重,又能把握文章特色,以此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如《半截蜡烛》一文,反复研读教材后,我发现这篇课文具有以下特点:(1)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2)语言平实,却耐人寻味;(3)故事短小,却给人留下很大的思维空白。在此基础上,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定为:(1)在语境中深入体会“生死攸关”“绝密”“从容”等词语的内涵;(2)结合故事情节,展开合理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并续编故事;(3)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来的勇气、智慧和爱国情怀,并受到感染;(4)结合教师板书,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情节曲线。
      2.品析语言特点
      学习语文其实是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研读文本时,一定要把那些含义丰富的词句找出来,反复品味,达到准确理解词句内涵,深刻理解文本的目的。如《最大的麦穗》一文,文章重点描写了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品读时,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些词句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从两个“看看”和“用心地挑挑拣拣”,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的态度。从“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的眼界不够开阔,视野狭小,所见有限。从“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体会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同时也失去了许多机会。从“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体会弟子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把本应该完成的目标往后拖,不能把握住“现在”,一再错失良机。这样,学生才逐步深入到文本的内心世界。
      3.填补空白点
      许多文章在叙述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间。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思考空间,利用这些思考空间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学习《半截蜡烛》时,借助空白,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
      (1)伯诺德夫人心中暗暗祈祷:上帝啊,告诉我该怎么办?不行,我不能紧张,我得赶紧想办法。孩子啊,镇定,可千万别露出马脚啊!
      杰克苍白着脸:______________
      杰奎琳手足无措地望着妈妈:
      (2)伯诺德夫人不禁忐忑不安:时间不等人啊,要是蜡烛再继续燃烧,德军就会发现秘密,我该怎么办?天啊,杰克,杰克,你在干吗?你干吗站起来?
      杰克看着重新点燃的蜡烛:______________
      杰奎琳的心怦怦直跳:______________
      (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烛焰啊,请你慢点燃烧吧,求你了,求你了……
      杰克默默地生着火:
      杰奎琳看看妈妈,又看看哥哥:______________
      在这个创设的情境中,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就不难走近课文中的人物。
      三、研读教材之“三环节”
      即议、思、写。议,包括交流和讨论,在备课组的“议”中,使得教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本学期上的同题赛课为《半截蜡烛》,六年级全体教师集体备课时群策群力,对课文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有教师提出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在上课时可以紧扣这“半截蜡烛”的熄与亮来展开;有教师提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引人入胜,应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在集体备课的讨论中,教师的教案趋于完美。
      思,包括分析和反思,即将从研读教材中所获得的相关材料与原有的认识进行比较,判断其正误优劣,找出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改进教学的措施。如教学完《最大的麦穗》后,我发现学生对文中的“最大的一穗”“眼前的一穗”理解不透,或者是虽心里明白但表述不清。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苏格拉底一段话中,第一个“最大的”是指整个麦地里确实存在着一穗最大的麦穗,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而言的;第二个“最大的”指的是弟子们在麦地里所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穗最大的麦穗,它是主观感觉的,是相对而言的。而弟子们的一段感悟中,“最大的麦穗”指的是远大的理想,而“眼前的一穗”和“颗粒饱满的麦穗”,指的是眼前的机遇。再联系课文内容和实际体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人生哲理。
      写,包括写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写能把议、思过程中所产生的点滴认识条理化、层次化和系统化。可以写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可以写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等。教师要及时记下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让我们潜下心来研读文本,研究学生,用教学智慧感染学生。研读文本,方知“淘尽细沙始得金”!
      (责编 陈剑平)

    推荐访问:研读 浅谈 细致 浅谈如何细致研读文本 文本研读 小学英语文本研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