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政治【浅析高中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时间:2019-05-16 03:29: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全球化世界变局影响下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特别需要回溯、审视、分析、选择方向与策略的关键而特殊的时期。中国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历史和现实及未来发展的思考,为培养既具有现代风格,适应时代需要,又具有民族气质,丰富学养的创新型人才进行着不断的探索。本文主要从社会变革中的教育创新需求,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阐述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社会变革中的教育创新需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过去漫长的变迁期与短促的生命期的交汇使人们有充分的时间来适应缓慢变迁的社会。而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短促的变迁时距和较长的生命期使人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学教育的创新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迫在眉睫。
      社会大生产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生产力的基本动力。新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各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引起了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加快,各种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发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农业经济时代向后看的经验知识特点和工业经济时代着重于眼前的现实适应性的知识特点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人必须不断地面向未来,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前所未有的实验性的,有多种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以创新为动力的新的社会。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国家创新竞争力日益凸显。为有效保持经济发展,美国不断改革大学体制,提高教育质量。日本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而我国在知识创新方面后劲乏力。“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9%。代表国家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从1998到2002年连续四年空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从1998-2004年连续六年空缺。”①为了改变中国缺乏经济竞争力的现状,党中央提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两个转变”要求科技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领导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在经济中的紧密结合。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成长靠教育。”“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他强调,“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培养同时代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大批人才,不断开拓新的科学研究领域,是关系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国家地位的百年大计。”②胡锦涛提出了在15年内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提出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五大创新体系。这充分体现出教育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创新型国家建设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知识创新,关键是人才起决定作用。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90年代以来,中国主要通过对高等教育进行变革来培养创新型人才。“985”工程建设、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这种培养人才的举措获得了突出成果。但是,社会对人才的普遍需求使人们意识到这种培育高端人才的方式只是一种应急选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任务,更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使命。高中教育在这个培养体系中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二、平凡的创造: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发现高中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创造力呢?
      1.关注知识的有效积累
      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培训。高中生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了较完备的创新思维和有关领域要求的技能。存量知识的质与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中阶段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可能。首先是存量知识的丰富性;其次是存量知识的有效性。
      我国的应试教育压制了学生对知识的自由追求,到了高中尤甚。存量知识的积累受到严重约束。第一是无休无止的应试训练在时间上的约束;第二,考试方向约束了学生吸收考试内容之外的知识。第三,僵化的考试制度大大减少了学生存量知识的积累。
      目前的教育中,学生积累的仅限于书本知识,在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面前无济于事。存量知识的有效积累需要科学的方法,“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任何一种习惯都有其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脑神经网络。学习过程就是形成脑神经网络的过程。根据目前对脑的认识,不同的学习过程会形成不同的脑神经网络,从而决定了不同的思考与行为习惯。”③显而易见,高中阶段的应试教学方式中太多的重复性、标准性训练使得学生一再再现那些考试知识,在获取更高分数的同时,也强化了与这些知识相关的范式,使得学生失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求异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在广义的知识概念中,这种知识的丧失使得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大大削弱。
      2.关注普通学生和平凡的创造
      近年来,中学教育纷纷引入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这些方案都非常高端,如北京市教委启动的“翱翔计划”,是一个在高中生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项目,被选拔出来的学生可师从高校教授和基地校学科教师,走进北大、清华、等在京高校的近50个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进行信息技术、生物、物理、化学和地理等方向的研修。其选择面是,示范高中每所可推荐5名学生,非示范高中每所可推荐1名学生参加选拔。这反映了我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基本认识:只将高端的科技人才当作创造型人才而忽视了那些在艺术、人文、社会等领域中同样有着高度的创造性人才,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一种普遍的能力。事实上,许多学业平平的学生表现出神奇的创造天赋。例如,在绘画,舞台或其它需要特殊知识和技巧的领域。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在联合国的《内源发展战略》中,创造力是“独立思考和研究自己的困难,并主要依据自己的力量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外界。”④创造力的培养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在学校教育中,有经验的教师在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可能,不但重视知识点的教学,还努力尝试发现知识点背后的整体思维训练的价值。
      3.关注个性需要
      创造力是一种对原来框架的突破与发展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标新立异,不受传统习惯、规则规范和“应该怎样做”和“我们总是怎样做”等固定知识的干扰。个性与创造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创造者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创造力既包括流畅灵活性、独立精细性,也包括积极的评价、分析、综合、变通能力和使用直觉、预测结果、抵制早熟封闭、逻辑思维等能力,还包括幽默感、好奇心,对艺术的兴趣天赋、自发性等个性特点。此外,在社会、科学、商业、艺术领域内也有着不胜枚举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对相关领域内的创造思维都极为重要。
      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是创造力的重要来源。只有重视不同的个性需求,才能激发人创造的欲望和激情。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在事业中能否投入激情、享受工作的乐趣、创造性地打开局面;能否对所选择的事业具有持久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只有形成这样的生活观、工作观和人生态度,才有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当注重在发掘个性需求的前提下培养其专业献身的精神。
      由此可见,注重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注释:
      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69.
      ②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9-19.
      ③ 刘昊.北京“翱翔计划”本月在全市高中海选尖子生[N].北京日报,2009-02-12.
      ④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5.
      作者简介:
      吴诗翔(1972-),男,重庆市九龙坡区人,重庆市电厂中学高中教师,专业:数学教育,职称:中教一级。

    推荐访问:浅析 中创 培养 高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