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当下校园中的迷茫现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校园迷茫现象的思考】

    时间:2019-05-04 03:16: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大学生校园迷茫现象主要表现为政治意识弱化与理想信仰的迷茫,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社会公德与校纪校规意识淡漠并且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情感,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或对自己所学习内容产生迷茫。克服大学生校园迷茫现象基本途径和方法是:积极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积极有效地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多元文化;迷茫现象;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76—02
      一、大学生校园迷茫现象的具体表现
      1 政治意识弱化,理想信仰的迷茫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文化背景下,外来的价值理念以空前的规模涌入,多种文化之间彼此相互冲突、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格局,身处中西强烈的文化碰撞中的大学生接触到多样的甚至矛盾的价值观,必然给他们带来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思想解放理解的相对肤浅,加之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一度出现了一种片面强调自我价值、全盘否定传统价值观和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倾向。另外,由于大学生所处年龄、心理等方面因素具有反传统的叛逆性格,因而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其潜意识往往会背离传统的价值理念。
      2 社会公德与校纪校规意识淡漠化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同感有所降低,知行背离。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认同分离,大学生对“诚实、守信、助人”等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很淡,有些大学生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却缺乏从自己做起的责任意识;认同诚信价值理念,却考试作弊、弄虚作假,认知与行为反差强烈、知行不一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缺少社会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缺乏责任感,甚至行为失范。
      3 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情感
      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和自身的个性发展存在不和谐的现象。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集体主义精神被忽视,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在人与人的关系或人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过分强调竞争、排斥,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一些大学生甚至为了评上各种先进、奖助学金、入党、学生干部的选拔而相互间展开不正当的竞争。
      4 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多数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变时期,而这一时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应激问题以及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等。主要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在考试焦虑、成绩不理想,对专业不满意、对教师授课有意见等方面;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单元助、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及技能等;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而苦恼、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性自慰行为产生的焦虑自责等。除了恋爱问题导致的心理困惑,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与求职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与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等;还有家庭关系、经济问题、个性发展、人生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困惑或苦恼。
      5 对自己所学习内容产生迷茫感
      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明白做事的目的,面对浩如烟海的学习内容,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学习动力,定位不准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缺乏计划性。有些大学对自已的学习毫无计划,被动地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部分专业课程设置陈旧,结构明显不合理,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分化,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实践,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二、克服大学生校园迷茫现象的途径和方法
      1 积极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发挥社会教育作用,也就是社会环境对人的价值观念产生的作用。(1)必须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2)必须坚持党的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舆论阵地,牢牢把握舆论工作的主导权,切实提高舆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重要舆论阵地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3)必须把净化社会环境和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活动的管理,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2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培养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鼓励大学生注重社会公德修养,在学校里做好学生,到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树立文明礼貌光荣的理念,在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说话和气,尊重他人,相互礼让;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他人的正常活动等。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还应培养大学生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多为他人着想,这不仅是个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在需要,也是一个社会形成美好人际关系的根本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教育,让大学生做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社会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对周围的人应该倍加关心。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是为了使其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因此,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必须立足实践,在广泛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遵循行为准则,强化社会公德意识,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成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合格公民。
      3 积极有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
      集体主义观念是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意识,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大学生应该培养集体归属意识。归属意识是指大学生把集体作为自我成长学习发展并不断获取上进动力和力量的一种认同意识。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大学校内外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给学生提供集体主义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性、自我意识较强,为集体及他人服务的意识相对较弱。因此,需要有目的地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大学生应该通过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方法、恰当表达自我情绪的方法、有效影响他人情绪的方法等,并理解人际沟通应遵循平等、尊重、关心、信任、真诚、共识等原则。
      4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的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潜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自主学习是大学课程学习的特点,也是大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等,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它具有主体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大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当努力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因此,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努力达到“博学”与“专学”的统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学习,解决“不会学”的问题。

    推荐访问:迷茫 现象 思考 校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