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人类心灵的镜子_一面心灵上的镜子作文

    时间:2019-04-22 03:29: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莎士比亚的《奥瑟罗》以悲剧结局而震撼人们的心灵,但这出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试从人物性格内因角度分析悲剧造成的成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一面心灵的镜子。
      关键词:奥瑟罗;悲剧;心理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威廉·莎士比亚开始他的创作是从喜剧开始的,他曾乐观地歌颂人性的真、人性的善,赞叹人的美和力量。他写过许多用聪明才智战胜生活中各种矛盾障碍而获得幸福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的斗争,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展现给人看。但随着莎士比亚对生活观察理解的日益深入,他发现他接触到的社会现实远比想象的更残酷,社会种种罪恶丑行,使他震惊。当时英国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人民备受压迫,正义得不到伸张;谋杀者被披上合法的外衣,扶摇直上,阴谋家以伪善装扮自己。反映在创作上,这一时期的作品对现实表现得更深刻,批判性更强,感染力更大,更能震撼读者和观众的心弦。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人们习惯称《奥瑟罗》为爱情和嫉妒心理的分析剧,其实它更可以成为关于罪恶的心理分析剧。在剧中,莎士比亚探讨了罪恶的心理根源问题,通过剧中的两个犯下罪行的主要人物,即奥瑟罗和伊阿古,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人类犯罪心理的透彻分析。读莎士比亚的悲剧会使人在心灵上感到震动,引起强烈共鸣。重读《奥瑟罗》,或许对我们又有新的启示。以下是对奥瑟罗人物性格的分析:
      一 表面现象
      幕布一拉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点像个鲁莽、缺少智力的孩子般的奥瑟罗,他让并不十分高明的伊阿古牵着鼻子,俯首帖耳。我们都知道伊阿古是个肮脏的坏人,而奥瑟罗是个高尚的好人,坏人干再坏的事也不会让人意外,而现在闭门杀人的却是众所赞誉的好人,对此我们只能瞠目结舌。表面上看,轻信是奥瑟罗行为上的特点,在苔丝狄蒙娜的贞操问题上,奥瑟罗对谁都信不过,包括心爱的妻子苔丝狄蒙娜,忠心的侍女艾米莉亚,得力助手凯西奥,甚至他自己——平时的观察判断统统不起作用,而伊阿古破绽百出的计谋和花言巧语就如灵丹妙药,随时随地,立竿见效。他为什么这样轻信呢?为什么平时“正直、坦率、宽厚”的品质,在这个时候一下子变成了猜忌、无知和愚昧?这是莎士比亚在《奥瑟罗》中给我们留下的疑问,解开这个谜是理解奥瑟罗性格,从而进一步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的关键。
      二 现象背后的本质
      1 嫉妒
      我国评论界一直有一种将奥瑟罗性格理想化的做法,一般不承认奥瑟罗有嫉妒心:他爱苔丝狄蒙娜,爱凯西奥,爱人世,但苔丝狄蒙娜竟和凯西奥私通,爱情被出卖了,友谊被出卖了,理想被出卖了,人世污秽不堪,社会过于黑暗。他爱得太深,不能容忍丝毫的亵渎,故而轻信。他嫉恶如仇,杀死妻子在主观上不是因为私恨而是为了维护理想和正义。
      有外国评论界将奥瑟罗的轻信的原因归之于嫉妒,因为嫉妒才轻信伊阿古,才对苔丝狄蒙娜起了疑心,感到自己受了欺骗,并发展成恨,最后为维护尊严而杀死了妻子。还有人认为,奥瑟罗头脑简单、智力低下、思想贫乏,是他轻信的原因。
      其实,以上评论只是单从外部环境寻找根据,忽略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分析,有人为赋予作品内涵之嫌,而失之偏颇;也有人简单抓住奥瑟罗的心理特征——嫉妒,把嫉妒归于人的天性,认为奥瑟罗不过是被伊阿古激起了这种不健康的情感,并且无法克服而已。然而,对奥瑟罗的嫉妒深入挖掘一下便发现,嫉妒并非人的天性,而是与人的身份地位和他所处的特殊环境有关,嫉妒者对被嫉妒者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处心怀怨恨。所有人在某些方面都有不如人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嫉妒,作为一种不健康的情感,它源自更深的心理动因。
      回顾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的结合:这个摩尔人将军又老又黑又丑,是他的奇异身世、冒险经历、神勇武功打动了那位热爱幻想的少女的芳心,苔丝狄蒙娜式的爱情是空中楼阁式的,因为她着迷的是奥瑟罗身上的传奇,而对奥瑟罗的品质缺少真正了解。幻想给了她勇气,她投向了摩尔人的怀抱,不惜背叛家庭。奥瑟罗十分清楚,他们的结合不为世俗所容:种族、相貌、年龄相距何止千万里,如果他年轻英俊,如果他是个威尼斯公民那又会怎样?奥瑟罗嫉妒的实际上不是凯西奥的才能、名誉和地位,在这些方面,奥瑟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后者;也不是苔丝狄蒙娜对凯西奥的感情——除了捕风捉影他没有任何证据,何况苔丝狄蒙娜在日常生活中与他朝夕相处,温顺体贴,只要稍有头脑,就不难看出她情之所钟。既然凯西奥的才能、地位、名誉乃至感情境遇并不足以引起他的嫉妒,那么奥瑟罗究竟嫉妒的是什么?那只能是他所欠缺的东西——青春俊美和种族身份!
      促使奥瑟罗嫉妒的是他深深的自卑。他们是多么不相称啊:“一个俊美多姿,爱好交际,口才敏慧,能歌善舞,弹得一手好琴”,一个“生得黑丑,缺少绅士们温柔风雅的谈吐”,并且“年纪老了点”;虽然幻想给了苔丝狄蒙娜勇气,但再好听的故事重复多遍也会使人厌倦,琐碎的实际生活终会消磨她的新奇感,使她清醒过来面对现实。深深的自卑,使奥瑟罗在得到苔丝狄蒙娜的爱情的同时,已经产生了这样的心思:她迟早要背叛自己。
      2 轻信
      怀着这种阴暗心理,奥瑟罗对伊阿古恶毒的暗示简直一拍即合,异乎寻常地轻信。《奥瑟罗》第三幕第三场完全是一出双簧戏:伊阿古欲擒故纵,奥瑟罗愿者上钩。当伊阿古躲躲闪闪地中伤苔丝狄蒙娜和凯西奥时,奥瑟罗不是心生反感、斥而退之,或不以为意、一笑置之,反而像久旱逢甘霖,如饥似渴地追问详情。伊阿古故意一再声明自己的想法:“也许是邪恶而卑劣的”、“我是个秉性多疑的人”、“你要留心嫉妒啊”。奥瑟罗则是如鱼儿见了香饵,紧追不舍:“我一定要知道你的思想”、“我永远感激你的好意”、“要是你还观察到什么,请让我知道”,并且就在自己还似信非信时,就已经下了可怕的决心:“果然有了确实的证据,我就一了百了,让爱情和嫉妒同时毁灭。”伊阿古似乎对奥瑟罗的心理了如指掌——联想到剧中伊阿古一直怀疑奥瑟罗与自己的妻子艾米莉亚有奸情,我们认为这毫不奇怪——他毫不费力地唤醒了早已潜伏在奥瑟罗心中的猜忌。现在奥瑟罗开始寻找“确实的证据”了,可惜他不是去打消猜忌,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猜忌是对的。   奥瑟罗对伊阿古说:“我想我的妻子是贞洁的,可是又疑心她不大贞洁;我想你是诚实的,可是又疑心你不大诚实。”他真是这样想的话,就应该去搜集两方面的证据,可事实上,奥瑟罗感兴趣的仅仅是苔丝狄蒙娜不贞的材料,只相信伊阿古的一面之词,而对苔丝狄蒙娜和艾米莉亚的申辩置之不顾,这太反常了!奥瑟罗的行为,不过是为了证实“妻子迟早会背叛自己”这一潜在心理的可靠性而已,于是对不利于这一潜在心理的证据视而不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是种“有选择的疏忽”现象。
      人们常将奥瑟罗的轻信归于太单纯,热情压倒了理智,或者头脑简单、智力低下等,其实这是不确切的,试想一个智力低下、头脑简单、缺少理智的人,单靠勇敢,如何能成为千军万马的主帅呢?“有选择的疏忽”才是他轻信的实质。
      为什么奥瑟罗会形成“有选择的疏忽”?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有选择的疏忽”是压抑的结果。在奥瑟罗心中,最需要压抑的就是他的自卑。这位摩尔人将军既已形成了具有伟大的性格、高尚的人品、值得骄傲的地位的公众印象,而且他自己已经给自己这样定性,当他在苔丝狄蒙娜和凯西奥面前出现自卑时,他又怎么能承认呢?在奥瑟罗将尊严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不允许受到丝毫伤害的外表之下,隐藏的是一颗卑微而阴暗的心。
      3 掩饰
      奥瑟罗的问题不是轻信引起嫉妒,而是嫉妒导致了轻信,而嫉妒的原因是阴暗的自卑情绪。人们之所以简单地认为他是轻信导致了杀人,是因为看不到他随时进行的虽然不太高明但还算成功的掩饰。
      高贵的奥瑟罗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阴暗心理,而现在,苔丝狄蒙娜和凯西奥使他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自卑。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话,那他奥瑟罗身上让众人仰慕的光环岂不成了肥皂泡,他伟大性格与完美女性结合的婚姻岂不变成了笑料,他自己岂不成了又老又黑的跳梁小丑!即使这件事不是真的(它总有一天会成真),奥瑟罗已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真实形象。与其这样活下去,还不如死了好。
      奥瑟罗那高贵一时的心灵已经被黑暗占据,严酷的心理事实已摆在那里,现实中的事实如何,已退居次要。奥瑟罗要证明自己是不可侵犯的,哪怕这种侵犯是臆想中发生的,但只要产生了烦恼,奥瑟罗就要起而复仇了。
      手帕问题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那块手帕是苔丝狄蒙娜要为奥瑟罗扎头时,被心烦意乱的奥瑟罗拂落在地的,当时他还说过:“你的手帕太小了,随它去……”,如果不是“有选择的疏忽”的话,他应该有所记忆。但奥瑟罗迫不及待地举起他的复仇的利爪,甚至不愿意让妻子多活半个小时!
      为了不让人们看出他是个自卑的懦夫、嫉妒的丑角,奥瑟罗必须要掩饰自己,做出伪装,以为失去平衡的心谋求补偿。极端自卑和极端自尊自大便作为一种补偿形式出现。他要做的就是,将邪恶的罪行装扮成正义的惩罚,让人们觉得奥瑟罗即使做刽子手也依然伟大:奥瑟罗在维护社会道德和个人尊严!
      真相很快大白了,他仍然为自己辩解,掩饰着自己,他说:“我是一个正直的凶手,因为我干的事,都是出于荣誉的观念,不是处于猜忌的私恨。”在他自刎前,甚至以审美态度来评价自己,认为自己本是个“不容易发生嫉妒的人”,由于爱得太深,热情似火,感情超过理智,无法约束自己,因此变得愚昧,上了敌人的当。所有道义上的责任被推得干干净净,罪恶被升华为激情、转化为审美。奥瑟罗巧妙地维护了他巨人的雕像,灵魂中黑暗渺小的另一半,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堂而皇之地溜走了。
      三 人类心灵的折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悲剧的主要原因不是外在的环境,他们战胜了家庭的反对、种族的偏见、世俗的压力,这说明外来的命运是可以对抗的。为什么面对伊阿古破绽百出的阴谋却无能为力呢?通过对奥瑟罗心理的分析,我们发现伊阿古不过是个“潘多拉”,他放出了奥瑟罗身上的“心魔”,对于这些来自内心的更强大、更可怕的敌人,他们只好引颈就戮。
      奥瑟罗的悲剧性就在于,他不单是这出悲剧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不单是牺牲者,也是罪犯。莎士比亚不愧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他总是不动声色地从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中,剖析他们的心理奥秘。在奥瑟罗(包括伊阿古)的形象中,莎士比亚要告诉我们,罪恶源自于一种怎样的心态:罪恶之产生并非由于人类天性邪恶,就在我们称之为人之常情、看似可以谅解的情绪中,潜藏着一些阴暗面,充满了激烈的矛盾运动,一旦不能正确认识、加以约束,就有可能如同肿瘤般恶性发展,产生质的变化。奥瑟罗在爱情问题上的嫉妒本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情绪反应,但是他不能正视自己的自卑感,不去约束因此而产生的极端的自尊自大,任由极端的自尊自大恶性膨胀,从而引发了暴力行为,酿成了罪恶。人类的罪恶,往往是一些普通的不良心态发展而来,对此,人们往往缺少足够的警惕;更可怕的是,在这种心态下作恶的人,并没有罪恶感,而旁观者总爱把廉价的同情心献给他们。
      莎士比亚给我们展示了心灵辩证法的丰富内容。人类的心灵就如一团骚动不安的火焰,它既可以放出灿烂的光辉,也可能导致可怕的灾难,这是人类逃避不了的宿命。《奥瑟罗》悲剧结局留给世人的不仅是感慨,而且是教训;不是历史,而是现实与未来!
      奥瑟罗是人类的一面镜子,因为他照亮了我们心灵最黑暗的角落。
      参考文献:
      [1] 卞之琳:《莎士比亚悲剧论痕》,三联书店,1989年版。
      [2] 张国强、朱涌协、周祖炎译:《莎士比亚悲剧》,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3] 威廉·赫士列特:《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作者简介:
      赵玲洁,女,1969—,河北行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部。
      赵彦荣,女,1970—,河北晋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外语部。

    推荐访问:镜子 人类 心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