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针药结合从肝论治杂病3例体会】杂肝

    时间:2019-04-22 03:23: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 调肝法; 内科杂病; 中医药疗法; 针刺治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62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肝有着深刻的认识。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主藏血,调节血运。若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经脉不畅,从而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可以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王旭高曾提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的说法。调肝法既调理肝脏功能的治疗方法,包括平肝、疏肝、清肝、温肝、养肝等。肝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见肝阴、肝血的不足,实证则是气火有余,或为湿热等邪气所扰。风阳内动上扰之证,则属本虚标实之证。因此,肝病的治疗,有疏有清、有补有养,凡此等等,皆离不开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之治疗大法,调肝者,即使肝疏泄有度,气机调畅,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血证论》所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就是这个道理。笔者在临床学习实践中遇到从肝论治的杂病三则,在其调肝法这一总的治疗原则下,根据不同的证候,结合舌苔脉象,辨证施治,分别运用疏肝散结法、滋阴养血法、清肝泻火法等不同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疏肝散结法治疗乳癖
      刘某,男,65岁,2011年6月5日初诊。患者一个月前自觉双侧乳房轻微发胀,并未及时就医。近半个月以来双侧乳房有膨隆感,胀痛明显,并伴有头晕目眩,胸胁胀满,纳少,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舌苔白,脉弦细等。查体可见,两侧乳房乳晕处隆起,以乳头为中心,可触及圆盘状发育肥大的乳腺组织,边界清楚,活动度好,质地稍硬,局部红肿压痛,肿块直径约3 cm,乳头色暗无溢乳。患者平素性格孤僻,心情忧郁。诊断为乳癖,证属肝郁气结,痰湿凝滞,兼有瘀血。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方药以柴胡疏肝散为主化裁,方药:柴胡、白芍、香附、丹参、浙贝、郁金、元胡各15 g,云苓10 g,当归、夏枯草、青皮、川芎各9 g,枳壳12 g,生牡蛎20 g。水煎服,每日一剂。针刺以肝俞、期门、太冲、阴陵泉等肝经俞穴为主,针用泻法。隔日一次。针药治疗十日后乳房红肿明显减轻,但乳头处微痒仍发暗。继续治疗半月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男子乳房发育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现代医学常使用激素进行治疗。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疡科心得集》指出,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薛立斋曰:“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男子房劳恚怒,伤于肝肾,妇人思虑忧郁,损于肝脾,皆能致病。”患者因心中不舒,肝气郁结,气滞痰凝;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痰、湿互结,淤结成块,阻于乳络而成乳癖。这里肝郁气结,痰湿凝滞为主要病机,木不疏土,肝郁脾虚,脾湿生痰,湿阻痰凝,气滞血瘀,久郁化热而引发,故方中用柴胡、香附、郁金疏肝散结,元胡、青皮、枳壳疏理肝气,疏通乳络;以云苓健脾利湿,培土疏木;配以当归、白芍以养肝血,肝体阴而用阳,补肝体则疏泄之气可行;加入生牡蛎、川芎、浙贝、丹参、夏枯草等祛痰散结,从经络上来看,足厥阴肝经行至乳下,胃经经过乳房,脾经行乳外,若情志内伤、忧思恼怒则肝脾郁结,气血逆乱,气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脾失健运,水湿内阻,则痰浊内生,气滞痰浊阻于乳络则为肿块疼痛。取肝俞、期门俞募配穴,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共为主穴;辅以肝之原穴太冲,胆之合穴阳陵泉,助主穴疏肝利胆,行气解郁。气行则血行,使乳络通畅,则壅者易通,瘀者易达,结者易散。
      2 滋阴养血法治疗肢体麻木
      金某,女,51岁,2011年5月6日初诊。患者出现不自主双手抖颤,手指麻木加重3个月。伴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心烦易怒,口燥咽干,潮热汗出,时有心悸,胸闷,夜寐多梦。情绪抑郁时加重,舌红赤乏津,苔白,脉象弦细。颈椎X片正侧位摄片、心电图及脑部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因长期心情抑郁,郁久伤肝,阴血暗耗,肝血亏虚,血不养筋之肢体麻木证。治宜滋补肝阴,养血柔筋。方药用一贯煎合补肝汤加减,方药:沙参、白芍、当归、生地、木瓜、钩藤、川芎、枸杞子、龟板、柴胡各9 g,麦冬12 g,炒枣仁、熟地各30 g,炙甘草10 g,生牡蛎20 g。水煎服,每日一剂。配合针刺肝俞、曲泉、肾俞、太溪、三阴交。以上方法配合调治月余,诸症明显减轻。
      肝主疏泄而藏血,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证治准绳》谓:“颤,摇,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胜火……”。患者年过七七,平日情绪不佳,思虑伤脾,脾失健运,后天精血生化乏源,不能充养肝血;肝郁日久,阴血内耗,导致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故见肢体麻木,手臂颤抖。肝阴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面而见眩晕,阴血亏虚,不能上荣于目则目涩、视物不清;血虚不足以安魂定志,故见潮热、心悸、夜寐多梦。方药用一贯煎合补肝汤为主加入生牡蛎、钩藤等育阴潜阳,养血柔肝。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挛之疾;少佐柴胡、香附等疏肝之品,顺肝木条达之性,使补而不滞,以疏为养,血脉得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有镇静及抗惊厥作用[1],熟地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能改善失眠、头痛、头晕、手足麻木等症状[2],取肝俞与肝经合穴曲泉相配为主穴,以养肝滋阴;肝阴不足,多为肾亏所致,故取肾俞、太溪,以补肾而滋水涵木;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穴,且能养血健脾,故以之为佐,调通肝肾,滋补阴血,使气血生化有源。针药合用,养血滋阴,柔肝舒筋,故疗效良好。
      3 清肝泻火法治疗肝胆实热目赤便秘证
      唐某,女,26岁,2010年6月10日初诊。患者3日前暴怒后自觉口唇发热肿胀,随后即感双目热肿,赤痛,伴见大便秘结不通,小便赤涩,头胀,胁肋部攻冲作痛,口苦咽干,唇色较红,舌质红,苔黄略厚,脉弦数,服黄连上清丸等药物后效果不佳,遂来就诊。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喜食辛辣,素体阳盛,此次暴怒之后,肝之疏泄失常,气郁化火,火热之邪循经上扰,引发诸证。证属肝胆湿热上扰。治宜清泄湿热,疏肝利胆,泻火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为主,加入丹皮、青黛清肝泻火。方药:龙胆草、当归、青黛、黄芩、丹皮、柴胡、大黄(后入)、青皮,黄连各9 g,炒栀子12 g,草决明、车前子(包)、生地各15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一剂,并配合针刺期门、太冲、侠溪、阳陵泉治疗,1次/d,每次20 min。中药针灸配合治疗三日,诸症消失。
      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喜食辛辣,素体阳盛,此次暴怒之后,肝之疏泄失常,气郁化火,火热之邪循经上扰,引发诸证。根据肝的病理特点,肝气、肝阳常有余,又适逢大怒,肝之疏泄无权,肝失舒畅,气郁化火,“气有余便是火”,火性上炎是其主要症状。火热之邪循经上扰,肝经开窍于目,火热上攻于目,则双目热肿,赤痛,火性上炎则见头胀,口唇发热肿胀;肝经布胁肋,肝气横逆,气血壅滞肝络,故见胸胁部为聚为痛;肝热传胆,胆气循经上溢,故见口苦而干;热盛津伤,故见尿赤便秘。治疗以龙胆泻肝汤为主,加入丹皮、青黛清肝泻火。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龙胆草具有显著镇静、保肝利胆作用[3-5]。兼以生地、当归养阴血;以防肝经郁热,耗伤阴血。火郁而发之,故配柴胡、青皮疏理肝气。期门为足厥阴肝经募穴,与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太冲相配,清肝泻火而为主穴;胆与肝相表里。故辅以胆之荥穴侠溪,合穴阳陵泉,以泻胆火而利肝气。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从而使肝得濡润,肝气条达,标本兼顾,有利于火热之邪的清利。方证合契,针刺得法,循经所发诸证相应而愈。
      上述三证,证侯表现虽各不相同,但都是以肝之失和、疏泄不利为主要病理过程,临床上应紧紧抓住调理肝木这一总纲,“纲举目张”,抓住主要病机,就能在治疗过程中得心应手,因势利导,遣方用药,挥洒自如,以期达到治愈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斌.柴胡的临床应用及配伍规律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25-227.
      [2] 李卫民.方剂中熟地黄配伍规律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7(12):2810-2812.
      [3] 刘静.龙胆草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探析[J].中医研究,2011,24(4):18-20.
      [4] 杨娟英.降脂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陕西中医,2011,32(6):747-749.
      [5] 刘魁英.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7):38-39.
      (收稿日期:2012-04-25) (本文编辑:连胜利)

    推荐访问:体会 肝论治杂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