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家喻户晓_有一种好不是家喻户晓

    时间:2019-04-22 03:20: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有一种好是家喻户晓,但还有一种成功是博得某一类人的深厚喜爱,埃文属于后者,主流观众不知晓她,但小群体影迷对她顶礼膜拜。  五月本来要在中国上映的《总统杀局》,最后遭遇滑铁卢,从国外电影引进的计划表上消失。于是,某些小众影迷很喜欢的一个犀利派女演员无缘登上国内的大银幕,她就是骨子里有一股妖邪魅惑之气的埃文·蕾切尔·伍德。
      主流观众对现在的埃文·蕾切尔·伍德不会太了解,因为她所演的片子决定了她的知名度,她的作品从来不是为票房而生,都是认真讲故事的好电影,因此一些沉闷、深奥、边缘化的元素,就拉开了她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去年和影后级人物凯特·温丝莱特同演的《欲海情魔》,不输于1945年琼·克劳馥版的同名电影,并且,饰演自私无耻女儿的埃文,可以说,比原版的女儿更出彩。没办法,美若天仙的埃文演起恶人来,那股刻薄劲儿、狠劲儿实在是让人颤栗,似乎演员天生就是这样的“坏角”。
      其实,童星出身的埃文·蕾切尔·伍德小时候在电影中的形象是很可爱、健康、单纯的。她童星时期的电影普通观众可能会看过,比如曾经在电影频道播出过的《西蒙妮》,该片汇集阿尔·帕西诺、薇诺娜·瑞德、索菲亚·科波拉等大明星,而15岁的少女埃文饰演阿尔·帕西诺的女儿,戏份不多,但足以看到偶像成长的痕迹。
      再推到更久以前,铁血粉会看到小埃文的大银幕处女座《真爱赤字情》,11岁的埃文就担当起主演,并且演技比现在还要惊艳,不禁感叹她天生就是吃演员这碗饭的。
      再说2001年的超级小清新的电影《小秘密》,饰演女孩艾米丽的埃文,把这样一个拿着罐子到处收集小伙伴秘密的小姑娘演得多生动、讨人爱,所以当她不小心从窗台跌下去时,看电影的人都会惊呼:“不会吧,这么可爱的女主角就这么摔死了?”
      看过埃文现在片子的人再看她小时候的电影,都会感叹埃文小时候真是好清纯啊!究竟她是怎么演变的,或许就是从她第一部成名作,也是第一部反叛到底的《十三岁》开始的。
      演成名作《十三岁》时,埃文16岁,但她那漂亮白皙又嫩得出水的面庞让人毫不怀疑,她就是个13岁青春期的女孩。虽然当年引起轰动的《十三岁》,剧本由另一主演妮基·瑞德所写,但并不阻碍埃文的表演成为片中最精彩的那个,她演活了堕落少女特雷西,完美地呈现出一个乖乖的读书女孩如何从羡慕校园风云人物艾维,到与坏女孩艾维为伍,成为最坏的学生、最让家人担忧的女儿的过程。她的堕落过程让人唏嘘,让人想到自己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时的状态,一不小心,可能就走上了歪路。
      是的,埃文自此走上了“歪路”。这条路指不同于同样童星出身的克斯汀·邓斯特,后者成为好莱坞主流电影明星,去演大众喜闻乐见的商业片《蜘蛛侠》(虽然她也有不俗的文艺片《忧郁症》)。而埃文却是一直拍小众才喜欢的电影,那些边缘的、怪异的人或者太过艺术化的片子。
      她和童星实力派阵营的达科塔·范宁也不同。13岁时的范宁演了“猛片”《猎犬》,小范宁擅演让人倍感沉重的题材的片子,而13岁之前的埃文在银幕上还是“乖乖女”。青春期的范宁暂无佳作,埃文却慢慢“变坏”,不仅饰演起犀利的角色,戏外她也做出很多叛逆的举动。
      经常演一些犀利的角色,也跟埃文叛逆的个性有关。2008年埃文·蕾切尔·伍德成为以怪异、变态美学出名的音乐人玛丽莲·曼森的女友,让人不禁感叹埃文的重口味。可见她心中有一股坏坏的气息(或许很想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演起“贱人”来更痛快(如《欲海情魔》里一直折磨母亲的女儿、《美丽坏姐妹》中制造阴谋毁掉大家生活的高中生)。有影迷觉得埃文只是玩玩,迟早会离开曼森,但或许正是踩在厉害的怪咖肩上,埃文学习得更快、更多,为今后饰演各种角色打下了基础。
      埃文的桀骜不驯,还表现在接受采访时那种口无遮掩:她承认,她曾和女性约会,是个双性恋者。相比对自己私生活遮掩的艺人,她真是太“坦白”了。不要怀疑她故意把自己塑造成那么酷、那么叛逆不羁的形象,看看她在舞台剧版《洛奇恐怖秀》中的表现,再统筹她接片的和选男友的口味,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人,叛逆、潇洒、大胆、有主见、坚持自我。她不需要伪装,因为这样的她已足够满足我们对偶像的期许。
      成年之后,埃文·蕾切尔·伍德演了很多值得一看的片子,几乎没有一部作品可以称之为“烂片”。不过这也预示了她不会演什么大制作的商业片,至今为止她最容易被各种类型的观众看到的电影,大概就是乔治·克鲁尼自编自导自演的政治商业片《总统杀局》。
      埃文·蕾切尔·伍德在片中只是扮演了引发矛盾的实习生,没有太多发挥余地,但对于如饥似渴的影迷来说,能看到偶像与瑞恩·高斯林对戏就很激动了。特别是,埃文不再仅仅是《夹缝求生》里那个边缘美女,而是可以演“正常”剧的全能演员了。
      22岁她成为伍迪·艾伦《怎样都行》的女主角,能被伍迪·艾伦看中,已然证明埃文的潜力,这种器重代表她能在电影圈走得更远。在《怎样都行》里,她演头脑简单的漂亮女孩,没有太多想法的人演复杂的角色会演不出神韵,但复杂的埃文演蛋白质女孩倒不困难,戏中我们只看到电影中的角色,不会看到埃文的影子。
      《加州之王》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也是部没有被重视的好电影。片中埃文演迈克尔·道格拉斯这个一心只想找宝藏的老爸的女儿(话说埃文可是多次饰演没有得到完整父爱的女儿,而且这些老爸都来头不小,另一个“老爸”是《摔跤王》中的米基·洛克)。老爸疯疯癫癫,埃文就只能自立自强,这对去超市挖宝藏的父女真是乌龙组合,让我们看到埃文演起亲情戏来也令人动容。
      另一部父女档电影《摔跤王》,米基·洛克演的摔角明星父亲一次一次让埃文饰演的女儿失望。当抛弃女儿的父亲来重拾这段感情时,充满戒备的埃文脸上慢慢有了笑容,但当他失约,哭泣、愤怒的女儿再也不会原谅他。埃文在片中十分脆弱、敏感,深色的眼影让她美丽的眼睛更显忧虑。这些片子磨练她的演技,虽然她本来就很有实力,但与经验丰富的前辈飙戏,无疑进步得更快。
      在以32首甲壳虫乐队的歌曲贯穿起来的“概念化”青春片中,埃文饰演的女主角不需要太用力去表演,凭她那张适合拍MV的脸,本色出演这样的音乐剧就行了。   真正让埃文出彩的片子还是《欲海情魔》《美丽坏宝贝》这些演反面角色的电影。不得不说,埃文演起反面角色来简直是一流。在《欲海情魔》中,虽然她演令人恨之入骨的贱女儿,但对这个人物精准的塑造使她达到了表演的巅峰。她那张美到极致的脸一旦傲慢、自负、刻薄、卑鄙起来,绝对让人一边欣赏美学构造,一边想抽她几耳光。
      《美丽坏宝贝》中,她不算完全的坏角,而且最后她也成为自己阴谋的受伤者。从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埃文饰演的金伯利不简单,想要掌控一切,当她喜欢的男孩成为闺蜜的男友,她就把所有人拉进她设置的游戏里,报复朋友,自己也想成名。这部电影,不认真看就很难入戏,还会有点看不懂。而埃文的表演又一次撑起了整部电影,她是电影里的罪人,因为她的报复伤害了很多人,甚至她自己,这令观众有点无法抽身,认为埃文的角色就像她本人一样,太过蛇蝎美人,厉害得有些恐怖,让人很容易就把她饰演的坏女人的特质当成演员自身的脾性。
      如果你不喜欢《十三岁》、《摔跤王》、《怎样都行》、《欲海情魔》、《夹缝求生》、《美丽坏姐妹》这些电影,那你也不会知道埃文好在哪里。有一种好是家喻户晓,但还有一种成功是博得某一类人的深厚喜爱,埃文属于后者,主流观众不知晓她,但小群体影迷对她顶礼膜拜。表面上前者看似更风光无限,但受众只是一时追捧,明星红得快遗忘得也快;但后者有着坚定的影迷群,无论出名作《十三岁》、贱得彻底的《欲海情魔》、戏份不多的《摔跤王》,还是小时候演的清新《小秘密》,埃文的影迷都会追着看完,并且越发喜爱这位有实力又美丽还有个性的偶像。
      她不像克里斯丁·斯图尔特那样广为人知,也不像布莱克·莱弗莉那样靠绯闻上位,她的魅力只会秒杀天生为她疯狂的文艺影迷,她的价值体现在那些独特的、小众的片子中。她不需要马上赢得大家的喜爱,当她修炼到一定程度,恰好演了一部雅俗共赏、票房口碑皆好的大制作时,大家才会发现“喔,天哪,原来她演了那么多好电影,以前都没注意到她!”那时她的铁杆粉则会轻描淡写地表示:喜欢埃文很久了,在大家都还没有爱上她的时候就看到她的光芒了,埃文一直很优秀,只是不是典型的好莱坞风格女明星。
      不管埃文是小圈子影迷喜爱的埃文,还是不再犀利变得“正常”的埃文,她都是独一无二的埃文·蕾切尔·伍德。小妮子有美貌在,有演技在,还是性情中人,相信她今后一定会有更多不同类型的佳作问世。终有一天会成为电影界的女王。
      1830年成立的James Smith & Sons,以制作优质精良的雨伞和手杖著称,一直都坐落于伦敦布卢姆斯伯里区新牛津街一座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里。在那里,撑开一把伞就像来到另一个时空,以手杖轻触地板就能将眼前的场景切换为一张黑白老照片。如今James Smith & Sons依旧维持着19世纪以来在店内手工制伞的传统,店铺不仅是展陈商品之地,也是每一把伞与手杖诞生的原点。雨伞在这群坚守老派传统的人们眼中,不仅只是用以对抗阴雨的实用对象,也是成就英伦风格的必要符号。伦敦向来被视为出产最佳绅士伞与手杖的城市,而James Smith & Sons则让这座城市引以为豪的传统产业得以延续。(摄影:Peet Simard )
      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造出了第一辆蹬踏式自行车,近两个世纪后,他的这项发明依旧被英国人所钟爱。据统计,伦敦每天约有55万人次的出行是借助自行车完成的。2011年底,伦敦推出一项大规模自行车出租计划,通过全伦敦多个地区设立的315个站点向市民出租近6000辆自行车,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鼓励人们多骑自行车实现“绿色出行”。酷爱骑自行车的伦敦市长伯瑞斯·约翰逊则希望,在2012年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伦敦观看奥运比赛时,能够骑车前往各大比赛场馆。
      泰晤士河、维多利亚时期的红砖房、大本钟、伦敦桥、特拉法格广场早已成为人们眼中一成不变的明信片式风光,这些大多位于伦敦西区的经典建筑和景点每天都被趋之若鹜的游客、学生和业余摄影师无情地拍摄着,人们只顾着合影留念或沉浸于陈腐的传统主题取悦眼球,关于这座仍保留着丰厚文化但又变幻莫测的老城,鲜有人像美国街头摄影师Garry Winogrand拍摄纽约那样用个人化的方式去记录它。
      摄影师David Solomons拍摄伦敦西区已有近10年的时间,他委身于喧嚣的都市,像猎人一样穿梭于公园街道、酒吧夜店、商店剧场和一切有人迹可寻的地方,凭借敏锐的视角和一台老式胶片相机搜寻并记录发生在伦敦街头日常生活中的鲜活一瞬。他拍摄西区最光鲜和最阴暗的角落,直击伦敦的灵魂,用充满现场感的画面剥开声色犬马和光怪陆离的城市表皮,只留下最接近本质的幽默与荒诞。
      从16世纪末,英国出现第一家露天剧院开始,聚集着皇宫教堂、名流贵族的伦敦西区就逐渐成为英国戏剧的代名词。在西区海马克特街和沙福兹伯里街两个方圆不足1平方英里的街区里,密密匝匝汇聚着40多家剧院,如此高密度的剧院分布,在世界上只有纽约的百老汇可与之媲美,但追究历史传统,西区则要比百老汇显赫得多。
      时至今日,西区依旧显露着一番贵族的模样,只是比以往更加拥挤和充满刺激。这个每年为英国带来60亿英镑消费额的城市“心脏”,召唤着无以计数的奢华游客、雅皮士和艺术家,也坦荡地接受着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它早已不再“属富人专有”,在每条独占的街道,能看到过往行人衰弱、痛苦的脸,在深夜的街头,依旧有年轻的妓女在诅咒。
      1987年,几名身穿复古巴洛克风格服装的年轻人在伦敦西二区的哈默史密斯大街上消磨时光,离此不远处坐落着由装饰派建筑设计师Robert Cromie 设计的Hammersmith Apollo 音乐厅,20年前,名噪一时的披头士乐队曾在这里演出,那些室内现场无法容纳的巨星,在走向露天球场前,都来Hammersmith Apollo练过手。这条柯南道尔笔下发生过无数怪事的大街如今成为另类文艺青年聚集的圣地,在诺丁山闲逛后,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看看是否有感兴趣的演出。

    推荐访问:有一种 家喻户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