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陶源居:宜兴均陶堆花的传承与开拓者 宜兴紫砂职称查询官网

    时间:2019-04-06 03:26: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宜兴均陶是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宜兴陶源居均陶艺术中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使古老的均陶艺术焕发了青春,并涌现出一批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师及一批青年技术人员,作品得到了许多藏家的欣赏和喜爱。
      均陶以其特有的“均釉”和“堆花”著称于世。均陶釉色“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有霁蓝、甜白、墨绿、天蓝、乳白、金黄、古铜等几十种,最大特点是釉面醇厚、清雅,并在烧成中产生奇异的窑变现象,使釉面斑烂璀璨、五彩缤纷。
      均陶堆花原称贴花,是用异于坯体的其他泥料,粘贴在陶器坯体表面形成图案或图形的一种装饰手段。早在西晋时期宜兴地区已有堆花陶器,到唐代又有所发展,陶器上堆贴人物、楼阁或龟、鱼、蛇、犬等动物,陶胎大都为红色,外涂一层极薄的金黄色釉。
      南宋时,陶工开始采用白泥在缸器的表面堆贴半浮雕形图案,因施赭色釉,光泽不甚鲜明。至明初,堆花陶器堆贴的画面讲究工整,边框纹饰稍有立体感。如容水量约有600公斤的堆花大缸,其外壁堆贴菊、莲、梅等花卉,枝叶茂美,釉色也较莹润。永乐年间,宜兴窑场出现“大拇指堆花”法,即在陶器的坯体上运用右手大拇指,堆贴各式花卉人物、飞禽走兽图案。
      清顺治十一年,宜兴汤渡窑户“林十万”承烧御用大龙缸。该缸容水量1000公斤,缸体需堆贴“龙戏海涛”图案,并施金黄色釉,由于器形庞大,缸坯装窑时,窑门需拆除砌宽,烧成难度很高。官府规定,如果烧不成,要承烧的窑户照官府所估的高价赔偿。林十万虽竭尽全力烧成,终因赔累过大,几乎倾家荡产。康熙年间,堆花陶器的品种日益增多,花缸类有花缸、龙缸、寿缸、荷花缸、金鱼缸;花绿缸类有龙四石、龙三石、小龙三石、龙申放、腰圆;花坛类有洋坛、龙坛、粮坛;其他有罗盆、挂盘等器。堆贴的画面不仅有人物、花草、龙凤、走兽,而且有书法、款章。有一件康熙甲辰年菊月制作的寿缸,堆贴的颜体楷书端庄古雅,韵致清绝,堪称佳作。雍正六年,景德镇御窑督办唐英,特地到宜兴窑场观察大龙缸的堆花和烧造技术,并采办样品运回景德镇仿造。
      清光绪年间,宜兴窑场相继出现专业从事堆花的艺匠,或子承父业,或拜师习艺,艺徒都须先行习练书法、绘画等基本功,因而“拇指堆花”的技术日益精进。
      大拇指堆花是均陶独特的装饰手段,堆贴的画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纹饰,如龙凤、云龙、云雷、回纹、海涛纹等;另一类是花鸟、山水、人物以及以宗教为题材的图案。堆花的工艺手法有“搨、搓、行、撕、按、堆”六种,这些手法在装饰过程中互为关联,交替运用。
      堆花工艺不仅注重堆贴画面与坯体造型的和谐统一,而且注重色泥的选择和小工具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拇指堆出大景致,竹尖点出龙虎睛”。
      如果说宜兴均陶走到今天还具有生命力,那是因为她深深植根于传统。凡是优秀的作品,要么在形式上模仿传统,而精神是现代的;要么精神是传统,而形式是现代的。今天的均陶技艺员工正是在弘扬中传承,借鉴吸收木刻、砖雕、石雕、玉器、漆器、青铜器等其他民间工艺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更加绚丽的釉色,更多姿的造型以及半浮雕堆贴、立体浮雕堆贴等新的堆花技法,去展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我们坚信,宜兴均陶之花将长盛不衰,香飘四海。

    推荐访问:宜兴 开拓者 传承 陶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