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坛经》与《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的实证解脱观比较】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时间:2019-04-06 03:11: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从实证解脱的视角来说,《坛经》和《新世界》在生命本心论,人生迷执论,智慧显现论上,都有相同的结构模式及内涵。当然,《坛经》的宗教智慧性无疑是《新世界》所不具备的,而两者对问题的具体处理程式也存在差异。但《新世界》却抓住了宗教智慧破除小我,升华生命的本怀,即宗教智慧的人间性。这一点上,《新世界》恰好是《坛经》的现代阐释,运用及发展。
      关键词:《坛经》;《新世界:灵性的觉醒》;实证解脱观;比较
      2005年,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以下简称《新世界》)在美国出版,一时间引起心灵界的轩然大波,到2008年4月底,全球销量达700万册。2008年6月,该书由台湾张德芬翻译入中国并出版。从这些基本信息来看,似乎《新世界》与《坛经》并无关联。但该书要义,与《坛经》精神出奇地相似。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坛经》精神的现代诠释和运用。该书的内容主要如下:分析生命的灵性,即“意识”的存在;描述“小我”与“痛苦之身”的本质与表现形式,及其在人类生命发展中的构成过程,及对生命自身的伤害;并显现以人类生命本性的唤醒状态——“临在”这一觉性的存在发现与运用价值。对于《坛经》,它固然是中国佛教大智慧的结晶,具有宗教智慧的特性。但面对芸芸众生的生命现状,《坛经》的智慧,需要表现出现代精神的阐释和运用。《坛经》是提纲挈领的禅宗经典,从摩诃智慧,自性的确证等方面阐释。鉴于现代思维的特点及众人的生命状况,且因很少有人实际参修,领悟到禅法的精髓,故而并没有多少人可以实际体验到《坛经》智慧的显现。而《新世界》,虽然并不是宗教系列的经典,但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诠释方式,从人生问题的具体细节入手,清晰地剖析了“生命的构成”,且提供了一些解脱方式。故而,比较两本著作,实可为《坛经》智慧的阐释,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拟予着力的,是“自性”与“意识”的生命本心论,“迷人”与“痛苦之身”的人生迷执论,“智慧观照”与“临在”的智慧显现论三方面。以《新世界》为借鉴,探讨人类的生命窘境的突破,期冀汲取且光大《坛经》的生命大智慧价值,以有益于现代生命品质的提升。
      一、“自性”与“意识”的本心论存在
      “自性”对于《坛经》来说,有多层含义,如指含藏识,指真如佛性等。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归纳为五种,分别是:清净性,真如性,智慧性,空寂性,含藏性。①这里,因涉及本体论层面,就取“真如佛性”之意。例如“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②中之自性,即是此意。但实际上,《坛经》中所讲的本体,已经转化为“本心”。
      《坛经》智慧体系的展开,都是围绕着本体“自性”进行的。有自性作为最彻底的终极存在,才可能为生命的安顿提供终极依据。《坛经》认为,生命从自性而生,最终复归于自性。当自性显现,就是生命个体与本体力量的对话的产生,即所谓“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③。
      《新世界》中,托尔提出了一个新的本体性概念,即“意识”(consionsness)。这个意识的含义,与六识中的“思维意识”是不同的。“六识”意义上的意识,指人类思维的作用。与时下“意识”概念运用所指的思维活动也不同。而托尔所用的该概念,恰好是穿透思维意识后的那种本体性存在。他说:“意识是已经有所觉知的,它是未显化的,永恒的。然而,宇宙只是逐渐地形成觉知。意识本身是无时间性的,因此不会进化,它从未诞生,也不会灭亡。”④“未显化”,“永恒”,“从未诞生”,“不会灭亡”,这些都是本体的特征,《坛经》中所描述的自性的存在。
      严格意义上讲,《新世界》并没有在人类的旧有文化构架上,再重新创造一个理论体系,它是人类既有文化的重新整合与阐释。当然,这种整合与阐释,包含着中西方的生命哲学智慧,尤其是东方的佛教智慧。最明显的一点,即在于对本体的定位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认为,涅槃佛性是这样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染不净,不增不减,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⑤也就是说,尽管一切著作中花了无数的经历来描述这个宇宙本体的存在,但这个本体实质上是没有规定性的。这些“描述”,或云“特征”,是这个本体发生作用以后,体现出的一些属性。《坛经》更是多次描述了这种本体的存在。“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⑦《坛经》对它的描述,旨在告诉别人,这个本体不能够“被规定”。只有如此,它才永远是一个可以显化出一切生命形态的终极所在。
      《新世界》所提供的关于本体的描述,并没有特别强调它作为“创生本源”的宗教神性。而是从它作为生命的究竟境界而进行的。托尔在《修炼当下的力量》中说:“在受制于生死轮回的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之外,有一个永恒的、常在的至一生命。很多人用‘神’这个字来描述它,但是我叫它本体(Being)。本体这个名词并没有说明任何事情,‘神’这个字其实也是。然而本体却又一个优势:它是一个开放的观念。它没有把那无限的、无形的,化约成一个有限的实体。”⑧
      在关于本体这一点上,尽管从哲学层面来解读,这是两种文化体系中的本体范畴,但从生命的本质存在层面上来看,其实两者的认知是一致的。都是指称破除人类障碍之后的不受局限的领域。如果要强加说明二者的区别,在于两个地方。
      第一,《新世界》中的本体缺乏宗教的形象。但是这一点,正是托尔想做的突破教派的尝试。不过,这与佛教作为宗教存在,是分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应该说,佛教的体系,包含有关于生命的终极形态问题,这也是宗教价值的核心,只是宗教作为一种独特体系,它的某些功能并不是作为学术的生命阐释方式可以取代的。但托尔的所作,确实抓住了宗教以及一切文化体系的重心:它们都是以各种形式来阐释生命的存在及价值。他一再说明:“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你的心智再增加一些新的咨询或信念,或是试图说服你相信什么,它是为了要带来意识的转化,也就是:觉醒。”⑨

    推荐访问:新世界 实证 灵性 觉醒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