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水体自净机制 [微博谣言的成因及“自净”机制]

    时间:2019-04-01 03:14: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伴随着微博信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微博中谣言的大量传播也引起了很多人对微博信息真实性的质疑。那么微博真的会成为谣言的寄身之所吗?本文从微博谣言的成因和微博自净功能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博谣言 谣言成因 自净机制
      一、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
      在微博还没有诞生的时候,我国传统媒体中就已不乏虚假新闻,而微博平台与生俱来的特性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更为便捷,另一方面,谣言经过微博平台的推波助澜,往往会产生巨大影响。
      1、微博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多媒体化
      “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微博以其简短的特点迎合了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发布简单、成本低、无需审核,这些特性自然也成就了谣言的低成本与高频率的特性。
      在140个字以内的限制下,微博注定不能像博客或传统新闻那样,全面客观地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只能借助只言片语提取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微博经过网友的转发和评论后,早已面目全非,与作者的原意大相径庭。
      微博的另一个特征是多媒体化,图文并茂。在网络“有图有真相”的语境下,谣言借助文字和图片、视频良好的伪装后,可信度大大增加,被不明真相的网友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大。2011年10月,一则微博称“南京一小三儿被捉奸裸体跳楼”,同时配有一组号称“实拍”的照片,引来了网友的疯传和评论。后经各方求证,发现此微博是虚假的,所配图片其实来自一年前发生在某地的“旧闻”。原本是一条荒谬的假新闻,经过造谣者对图片巧妙地移花接木,就摇身一变成了一条耸人听闻的社会新闻,让众多网友信以为真。
      2、商业利益影响微博信息的真实性
      “粉丝超过10万个,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亿个,恭喜你,你是CCTV。”从网上流行的这个段子可以看出,微博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博主吸引的粉丝的多少。传媒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只有最大限度地吸引到人们的眼球才能带来相应的财富。据媒体报道,国内有600万粉丝的微博,发广告信息的价码可达2万元/条。于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微博用户便大量发布具有刺激性的信息和图片,不惜以歪曲事实的方式来博取粉丝的注意力。
      此外,随着微博用户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商战延伸到微博领域,甚至有企业雇佣网络水军散布谣言,恶意损害同行声誉,打压竞争对手。2011年7月,新浪微博的许多评论里出现恶意刷屏,有不少“僵尸粉”发布内容相同的微博——针对某移动运营商的“抱怨”,可以想见,雇佣水军恶意攻击背后的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对微博信息真实性的巨大危害。
      3、微博用户表现出的“乌合之众”特性助长了谣言的传播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群体的思想累加在一起呈现的不是智慧而是愚昧,自觉的个性消失了,无意识的人格得势,思想情感因暗示和相互传染的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情绪极其夸张与简单,专横偏执,充满想象力。同样,网络生态中也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乌合之众”,微博的匿名性消解了网民在现实中的责任意识,使得他们一旦发现富有刺激性的讯息甚至是个别敏感的关键字,(如“官二代、富二代”等)便无意去辨别真伪,不加思考地转发评论,甚至任意攻击他人。在这一过程中,围观的力量借助网友极端情绪的相互传染而迅速爆发,偏激的言论,结论式的语言成了不实信息传播的催化剂。
      2012年5月初,一则微博席卷网络,称“日本拍的《贞子》3D将于5月12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和国难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大量的转发和评论掀起了博友高涨的反日爱国情绪,后经证实,这则微博中存在着大量虚假信息和常识性错误,网民在传播中却不自觉地扮演了“乌合之众”一角。
      二、微博的“自净”功能与机制
      随着微博的逐步发展,微博本身的“自净化”功能逐渐被人们认识。正是由于微博的自净化功能,微博谣言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从“张国荣复活”的虚假传言到“郭瑶假冒高铁遇难者家属”事件,都在一天之内被微博自身证伪。
      1、微博“自净”功能的概念
      “自净”一词来源于生物领域。在自然界中,受污染的水体自身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逐渐下降,一段时间后便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
      而微博的自净功能是指:不实信息在微博中传播的同时,由于相关权威信息的不断发布和微博用户自发的辨识和质疑,虚假信息的影响力不断下降,直至真相得到有效传播,谣言最终失去生命力。学者陈力丹认为,“微博是个多元的舆论场,一些不好的微博信息出现的同时,通常会伴随着各种批评性的其他意见”,“比起传播谣言的能量,微博的纠错能力和自净化能力更为强大。”
      2、微博具有“自净”功能的原因
      (1)微博“自净”功能是由其社会化属性决定的。微博的自净功能从根本上来说,是源于其高度的社会化属性和用户互动的便捷性。微博谣言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是因为谣言的源头或转发人背后庞大的粉丝团体及其相应的转发评论力量,微博用户在发布或转发微博信息时,无疑成为了事实上的把关人。由于博友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微博互动的方便快捷,虚假信息很难让所有参与到传播过程中的人都不加怀疑地引用,在不断的互动和交流中,谎言最终将会被揭穿。喻国明教授将这一过程称为“无影灯效应”:每一个人的观点都有不全面之处,就好比每一盏灯都有“灯下黑”。但是,当所有知情人的观点汇聚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一种互相补充、纠错的关系,实现真相的再现。
      (2)微博的“自净”功能得益于微博自身便利、迅捷的传播特点。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设备、无线网络的普及,微博的发布变得越来越快捷和便利,许多用户已经实现了随时随地、几乎“零时差”地发布微博。
      微博传播中用户间的良好互动、参与者数量的众多、低门槛的发布条件以及信息反馈与更新之快共同为微博辟谣提供了一个优良且低成本的平台。谣言流传的同时,质疑和匡正虚假信息的微博也会借助迅捷的微博平台,凭借其更加权威的信息源头和合理的解释,迅速覆盖传谣的微博,从而使得事件真相大白。2010年12月,“金庸去世”的假消息在微博上发布后仅22分钟就被揭穿,便是明证。

    推荐访问:自净 成因 谣言 机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