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里情思放飞] 情思课堂

    时间:2019-02-12 03:25: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个性品格的陶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离开了自由的天地和自主的空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本文提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四点策略:唤醒动机,激发自主学习的内部活力;开放时空,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氛围;交往互动,建立自主学习的调控机制;渗透人文精神,构建自主学习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自主 发展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教育的真正条件,而且是教育本身的内在规定。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能妨碍和阻止学生的发展。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个性品格的陶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离开了自由的天地和自主的空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重视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组织,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一、唤醒动机,激发自主学习的内部活力
      
      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要用自己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品质、张扬个性。
      1.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的头脑犹如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要想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独具匠心,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这些图片的美,然后急转话锋:“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片真是一种享受,可是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为什么这么美吗?”这样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内在需要,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剪出美丽的图案,找一找对称轴。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
      2. 创设师生活动的“情感场”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难以创设充满情感的课堂;一个没有情感的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充满激情的学习。可见精神活动是教学双边活动的情感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探究佳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运用教材,精心设计,巧于引导,把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运用寓于充满情感的精神生活中,让学生心情愉快、心灵自由、情思放飞。一位教师对“圆的认识”教材的处理颇为独特,在呈现习题前问学生听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吗?猜一猜这里的“规”和“矩”指什么?接着教师又抛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方形能变成圆形吗?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教师将正方形变成圆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进行生动的演示,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圆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处理,让习题不再仅仅是习题,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方法、一种对生活的提炼,它所带来的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亲近和喜爱.。
      
      二、开放时空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创设具有接纳性、支持性和宽容性的课堂氛围,创设富有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做到动眼、动手、动耳、动口。
      1. 开放教学时空,放飞学生思维。
      从表面上来看,教学内容是抽象的、枯燥的,实际上它来源于生活,是“可亲可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本来的样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使教学内容动态化、情境化,使课程与教学由一系列事件来整合、贯通,并不断产生张力,为学生创造出学习和探索的时空,自主学习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课前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程度收集生活中的角,体会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课始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几何图形;课中准确地找出物体表面的角。通过三次有序的活动,使学生对角的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同时深深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2. 开放心灵时空,张扬学生个性。
      现代教学理论倡导师生之间是互动的“对话”关系,“学生式的老师”与“老师式的学生”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有的角色。对话昭示民主、平等,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舒展生命、表达内心的空间;对话,张扬个性,生发灵性,让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是一个协助者;在学生有分歧需要讨论时,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在学生有疑问需要指点时,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在学生有成功需要分享时,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在教学对话中,教师要有的放矢地选择话题,灵活有效地拓展空间,适时适度地进行点拨,还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评价。在这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多向交流关系。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做到精神愉快、直抒胸襟、真诚对话。
      
      三、交往互动建立自主学习的调控机制
      
      自主学习是一种潜能释放的学习,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教学情境更充满张力和复杂性,更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
      1. 宽松的环境是互动的必要前提。
      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境放松的场所。而这是以和谐的气氛、宽松的环境为前提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教师要转换角色,变“权威”为“伙伴”,变“俯视”为“平视”,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对方的思想、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和观念。
      2. 有效的控制是互动的有力保障。
      教学互动应该是有序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握“自主”与“自流”、“放开”与“放任”的界限,有效地实施自主学习中的调控,以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现象。课堂教学能否有序进行,教学互动能否顺利展开,均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有效调控。当学生进入感兴趣的预设教学情境后,所产生的必然是好奇与激动,往往会造成整个课堂走向失控。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即将出现的“乱”的局面及时进行调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如提醒学生“不用着急,一个个说”“我们先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然后可以补充自己的意见。”等等此类的话语。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调控可以保证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有序状态,有序才能有效。
      3. 交流合作是互动的最佳状态。
      生生互动是学生相互学习的一种活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用12个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验证学生猜想的体积公式是否正确。学生自愿结合、小组讨论。每拼一种,及时记录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这种以学生自主、自愿、自动为原则的互动方式,可以使学生互传、互帮、互学,始终处于互动的最佳状态,充分体现自主性。
      
      四、渗透人文精神构建自主学习的精神家园
      
      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也是推动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标准》赋予数学以文化的价值,很有前瞻性。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演绎数学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感悟探索的精神;在了解数学的现代文明成果中激起为社会服务的使命感;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发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探索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求真的精神。
      1. 介绍数学史料,激发探究兴趣
      例如通过七巧板的史料、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了解“空间与图形”有丰富的历史渊源,认识我们祖先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介绍与天气预测和保险业有关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概率问题的现实来源和历史上的统计工作,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现实背景;介绍一些有关概率论的起源、掷硬币的试验与几何概率等历史事实,以及统计与概率在密码学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对人类揭示随机现象的历程有一个了解,更能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2. 关注生活世界,给予人文关怀
      可以组织学生就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世界进行统计调查。例如在组织学生调查统计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的活动中,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统计结果:
      
      
      
      二(1)班同学每天睡眠时间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让学生分析:从表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有什么建议吗?在此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10个小时,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明白了保证睡眠时间的重要性,从而也充分发挥了数学育人的功能,赋予学生以人文的关怀。
      总之,自主学习的课堂,才是学生情思放飞的天地,只有“自主”才能让学生学有发展、学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2]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情思 放飞 课堂 自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