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一个美丽的梦境 美丽的梦境

    时间:2019-02-07 03:26: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1985年3月《中国作家》第2期上发表了莫言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小说通过一个奇特的意向―― “金色透明红萝卜”来传达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小黑孩的敏锐的感觉和他在滞洪闸的情感经历。小黑孩的内心世界非常敏感和丰富,他通过听觉、视觉、幻觉来感知感觉着这个世界。对黑孩来说,他的朦胧而美好的憧憬,更突出地凝聚在对那个“金色透明的红萝卜”的珍视和迷恋上。在这里,“透明的红萝卜”成为一种美好梦想的象征,一种对生活理想和人间温情的朦胧憧憬和向往的象征。
      [关键词] 黑孩;红萝卜;情感分析;感觉描写
      
      A Beautiful Dream
       ――The Sentiment Analysis on the Black Boy in The Transparent Red Carrot
      
      MOU Yu-zhen
      
      Abstract: Mo Yan"s novelette The Transparent Red Carrot was published in Chinese Writers (No.2) in Mar. 1985. Through the peculiar interest of "the transparent golden carrot", the novelette conveys the intention of the lonely little black boy and his keen sense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s in detention gate. The black boy"s inner world is very sensitive and rich, and he perceives the world through hearing, vision and illusion. As for the black boy, his dim and beautiful vision condensed in the value and fascination of the "transparent golden carrot" more prominently. Here, "the transparent golden carrot" is a symbol of a beautiful dream, and a symbol of the dim vision as well as yearning of an ideal life as well as human warmth.
      Key words: the black boy;red carrot; sentiment analysis; sensory description
      
      20世纪80年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不仅使中国作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自身的文化传统,并开始注重中国人自己的思维向度、文化品位和精神意向,而且为中国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 1985年是当代小说最具有标志性的年份之一。在这一年,涌现出了马原、扎西达娃、残雪、莫言、徐星、刘索拉等一大群才华横溢、致力探索的文学新人,驰骋中西、捭阖纵横。他们带来的博尔赫斯式的魔幻叙事、加缪与萨特式的存在主义观念、弗洛伊德式的无意识世界的精神分析,还有准嬉皮士式的反讽与玩世情绪。一时之间,写实的、写意的、象征的、感觉的、荒诞的、魔幻的、浪漫的、抒情的……应有尽有。使得传统的、封闭的小说观念突破了,单一的、僵滞的创作方法扬弃了,小说艺术仿佛一下子进入到她自身的青春活动期。在这些作家中,莫言的小说是借助奇异的感觉描写来取得魔幻效果的。他的代表作《透明的红萝卜》推出了一个奇异敏锐的感觉形象――黑孩,推出了一个奇特的意向――“金色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它书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黑孩是一个有怎样命运的孩子?“红萝卜”究竟是什么东西?又何以会“透明”? 带着这些疑问,来对这个已经问世二十多年的小说做一个分析――我认为它所写的是一个“儿童性意识”的曲折表达,形象一点,可以说是一场“少年的爱情悲剧”,这是一个美丽的梦境,一种特别的幻觉。正是这样一个隐秘的内容,支持了它丰富的心理意蕴,使之生发出了敏感而多解的意义与内涵。这个中篇小说反映的是“文革”期间的一段北方农村生活,主要写一个名叫黑孩的小男孩在滞洪闸劳动工地上的经历和感觉。它借助黑孩奇异敏锐的感觉写出了艰难时事中使人感到压抑的生活在其心灵的折射,同时幻化出了一个明亮温煦的童话世界,与沉重的现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既在淡化了的政治背景上再现出特定的农村生活的整体范围,又构造出了一个凝聚着作者独特追求的感觉世界。
      首先,作品通过对主人公黑孩的描写,表现了“文革”时候农村的贫穷、落后(如秋天,大人们都穿上夹袄,而黑孩却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他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及其所导致人的心理畸形(如小铁匠性爱的扭曲而形成的畸形病态),生存的沉重与磨难,使黑孩身上显现出一种与年龄(十岁)极不相符的忧郁心态,心理灰暗到了竟以沉默来应付世事。其次,在黑孩身上也体现出了在那个畸形的时代,在那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中,仍不失其某种对生活、理想和人间温情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菊子姑娘、小石匠与黑孩的关系,一是黑孩的沉默方式中的不屈服和抗议意味,以及他对“红萝卜”的珍视和迷恋。黑孩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爹去了关东三年毫无音信,后娘每次喝醉酒他就要挨打、挨拧、挨骂、挨咬。所以这是一个需要爱的孩子,需要母爱的孩子!正是他不幸的身世诱发了菊子母爱的本能,使菊子姑娘对他格外的同情和怜悯。而菊子姑娘的年龄正处于期待爱情的青春期,她的无意识中有一种体验做母亲的愿望和冲动,这就是菊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黑孩的原因,所以她处处关爱着黑孩。比如她关切的对他问这问那,让他和自己一起砸石子,当黑孩的手指被砸破的时候(黑孩思想开锚所致),用自己的那张绣着月季花的手绢替他包扎伤口,和小石匠一起去桥洞下探望黑孩,等等。但是黑孩不想从菊子那里取得母爱的温暖。相反,菊子的母亲般的爱往往遭到黑孩的拒绝,因为黑孩眼里的菊子不是母亲的形象,而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大女孩形象。其实,黑孩第一次见到菊子时,就被她的美丽打动,虽然黑孩的年龄尚不知情为何物,但在无意识中他已经对菊子姑娘产生了一种朦胧的异性喜爱。这样,菊子的母爱本能与黑孩的异性喜爱之无意识本能在被习俗伪装的“姐弟”关系中出现了巧妙的错位,并造成了冲突。菊子被黑孩咬了手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因为菊子对黑孩的爱是一种带着霸道意味的母爱,比如,菊子见黑孩拉风箱太紧,她不管黑孩是否愿意,拖着黑孩,提着黑孩,让黑孩打着坠。同时话语又疼又骂:“小傻瓜,小拗种,好好跟我走”这种霸权母爱与黑孩的后娘的霸道是很相似的,这是黑孩咬人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黑孩内心对菊子的期待不是母爱,而是一种没有现实意义的异性的爱,这种异性之爱与母爱在道德和习俗上是水火不相容的。于是,这种感情的内在冲突,使菊子母爱的行为遭到黑孩本能的拒绝和反抗。黑孩咬了菊子之后,情绪很低落,这是黑孩内心世界里的一种痛苦和失落,而这种失落不是能用语言来直接表达的,它是生命中最黑暗的一种感受,尤其是面对一个语言几乎失落的小孩,作家只能通过黑孩对菊子的那一条绣着月季花的手绢的珍视和他对被菊子洗过的那根红萝卜的幻觉来曲折地表现这种内心的痛苦和失落。黑孩在砸石子时砸破了手指,菊子掏了一块绣着月季花手绢给他包扎,黑孩默默地坐着,目不转睛地盯着手绢上的红花儿,这条手绢对黑孩有着特殊的意义,黑孩把这张手绢藏到他精心考察的无人可及的桥墩与桥面相接处的石缝里,自己才觉得放心。显然,那条手绢里寄托着黑孩心里不可告人的秘密,这种秘密中一定含有羞愧意识,所以他才藏的那么严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非常珍爱这张绣着月季花的手绢,在他生活的年代,乡下人往往把手绢当做是爱情的信物,所以小说中反复出现黑孩眼里的月季花,显然,在黑孩眼里,月季花已成为菊子的象征。当黑孩在遭到小铁匠的辱骂时,他以自己的倔强挑战小铁匠,钻子像一只知了在黑孩手中“��啦啦”,鼻子里也嗅到炒猪肉的味道,他却若无其事地把钻子抓到小铁匠跟前,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男人。还可从小石匠、小铁匠、菊子 和小黑孩的关系来看,当争风吃醋的小铁匠和小石匠打起来的时候,小黑孩居然帮助小铁匠打平时关心他的小石匠。沿着前面的逻辑分析可知,黑孩和小铁匠都是情场的失意者,而小石匠是情场的得意者,因此小石匠得到了菊子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情敌。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什么红萝卜在黑孩眼里是透明的了。那天晚上,老铁匠凄婉哀怨地吟唱着情歌,感染了菊子姑娘,她温柔地靠在小石匠的肩上,菊子和小石匠亲热的场面惹恼了小铁匠,使他妒性勃然。当然也刺激了黑孩。黑孩看见炉火中有两绺不同颜色的火苗,一绺蓝色的和一绺黄色的,在煤结上跳跃着。他试图用一只眼睛盯住一个火苗,让一眼蓝,一眼黄,可是总办不到,他没法把视线分开,黑孩这一视觉现象富有象征意义。那蓝色代表他的理性,那黄色代表着他那无意识的妒意。理性告诉他,他愿意让菊子爱上小石匠。在意识中,黑孩压根儿不会想到自己可以像小石匠那样爱菊子,并且以后娶菊子为妻。所以,他在接受小石匠和菊子的爱情同时,他无意识的性本能又使他产生妒意,于是这两个层面的心理冲突就造成了他的心理困境。当他把目光从火上移开,左右巡睃着,突然定在炉前的铁砧上,红萝卜躺在巨兽般的铁砧的怀里,金色的光芒被青幽幽蓝幽幽的光冷冷地揉抱。美被丑拥抱着,这不就像菊子被小石匠抱在怀里一样令人失望,这种美对丑的牺牲严重刺激了黑孩对菊子的感情,使黑孩对菊子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这种感情的作用下,黑孩的感觉和视觉产生了变异。于是本来不透明的红萝卜因为被菊子洗过,现在变得透明了,颜色也变成了能充分表达自己感情特征的金色了。黑孩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对菊子的感情挪移给了红萝卜,在黑孩心目中,铁砧上的那根金色透明的红萝卜象征着菊子。所以,黑孩才会两次不顾一切地把它从小铁匠嘴里抢回来。当那根红萝卜被小铁匠扔出桥洞掉进河里后,黑孩一夜没睡好。第二天早上,他冒着严寒与生命危险下水找红萝卜。菊子不知道黑孩心里的这个秘密,小铁匠、小石匠也都不知道黑孩的这个秘密。生活中没有人知道黑孩的这个秘密!
      当红萝卜被小铁匠扔进河里消失了,当百灵鸟叫起来菊子就会坐立不安,当黑孩看见黄麻地里的紫红头巾轻轻地飘落在黄麻杆上,红格儿上衣也飘落在地上时,菊子姑娘也掉进了小石匠的情怀里。失落的小黑孩把另一根红萝卜放在铁砧上,拨亮炉火,变换角度,红萝卜就像蒙上了一层暗红色的红布,难看极了。他沮丧了,他睡不着,老是想着那个红萝卜,到处找,到那片萝卜地里拔去一大片,把萝卜对着阳光看,但还是看不到像那根隐藏在河中的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的红萝卜,他拔一根萝卜,心里多了一层失望。他拔一片红萝卜,心里就有一大片失望。揭开了透明红萝卜的神秘面纱,发现黑孩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但在现实生活中,在世人的眼里,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十多么的简单,多么微不足道的生命存在!
      小黑孩以一颗顽强不屈的抗争的心灵迎接着,承受着种种磨难和摧折,他用“沉默”表示着对自己生存权利的侵犯者的抗议。他在昏暗荒谬的时代政治意志(以“刘太阳”等为代表)、失去庇护的冷酷家庭生活环境(以他后娘为代表)以及外界的戏弄和歧视(以小铁匠为代表)中,默默地维护着一个弱小生命的延续及其自身尊严;他在贫困交加的物质环境中,在种种无端的凌辱和虐待中,顽强地求得自我生存的权利和条件。同时,在现实世界中沉默和隐忍的黑孩,心灵却退回到了一种独特的感觉世界中,不正常的身世似乎赋予了他超常的感觉,外部世界在他心灵中发生的调整和变异,构成了他丰富的感觉世界,形成了各种各样怪异的情绪,幻觉和意向。比如他能看到阳光是蓝色的,他能听到头发落地的声音(菊子那条紫红色头巾里包的窝窝头上沾一根头发被黑孩的眼睛看得细致入微。那长长的发梢儿发黄的样子,甚至菊子用两个指头拈起头发,轻轻一弹,头发落地时声音很响,黑孩都有听到了。)甚至热铁攥在手里时��啦啦的响声,他仿佛成了一个小精灵 。对黑孩来说,他的朦胧而美好的憧憬,更突出地凝聚在对那个“金色透明的红萝卜”的珍视和迷恋上。在这里,“透明的红萝卜”成为一种美好梦想的象征,一种对生活理想和人间温情的朦胧憧憬和向往的象征。
      
      
      参考文献:
      [1]田中阳.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版).长沙:湖南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4.
      [3]杨扬.莫言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4]莫言.创作前后.上海文学,
       2006,(8).

    推荐访问:一个美丽 梦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