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思考_新课改中对教辅书使用的思考

    时间:2019-02-03 03:22: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学生到底要不要看教辅书?如果一味地看教辅书,学生是否就会形成惰性?教师不应被教辅书所左右,要学会使用教辅书。追问可以促使学生活学活用教辅书,让追问使我们变得更加睿智,使课堂更加生机勃勃,精彩纷呈。
      一
      困惑一:教辅书是否会培养学生的惰性?
      “三案六环节”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市推行一年了,“先学后教”已蔚然成风。但这种“先学后教”模式也给一线老师带来了一些困惑:“学生手中的教辅书比老师的教参还详尽,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在教辅书上都能找到。这样老师就不能在课堂上‘卖关子’了,学生也不用思考了。学生到底要不要看教辅书?如果让学生一味地看教辅书,则是否会形成惰性?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岂不僵化了?”
      困惑二:老师哪儿去了?
      我校教研员张老师在给我们培训时说,他到一所中学去听课,这所中学是最先实行这种模式的。教室四周都是黑板,每块黑板上,课前由每组安排一个学生负责抄写学案上其中的一个问题和答案。课堂上让每组学生轮流到黑板前讲课。学生一会儿到这块黑板前听课,一会儿到那块黑板前听课。看上去热热闹闹的,一堂课掌声不断。四五个学生轮流讲完了,也就下课了。老师自始至终只是一个旁观者。张老师听完课深感忧虑:这样的课学生能学到什么?只是把教辅书上的答案念一遍,就表明学生会了?老师哪儿去了?要老师干什么?我深有同感。这样的课不只是在这一所学校存在,而是较普遍现象。
      学生只要课前把学案抄好了,不管课文看没看,就可以头头是道地照着答案讲出来。本来埋怨老师“一言堂”,现在却变成学生“一言堂”了。看似学生是主体,是在交流互动,是在展示自己,但我认为那是假动,学生只是嘴在动、位置在动,而思维没有动。还有只是学生在动,老师没有动,老师的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出来。老师被学生和教辅书牵着鼻子走。
      二
      对策一:学会使用教辅书。
      我认为学生应该看教辅书。这不但不会培养学生的惰性,反而会帮助学生更系统、深刻地理解课文。过去教参是老师的专利,老师先把教参的内容消化过滤,再“喂”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再者,在老师消化过滤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信息难免会丢失。所以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是那么系统的。教研室印发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指出:“激发、利用学生的本能,促使学生通过学案的引导,以备课的态度去自学,去思考和质疑;以讲课的姿态交流、互动;以质疑的心态(批判心态)来听课。变一人备课一人讲,为人人备课人人讲,重课后练为课前学。”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老师一人看的收获哪有学生人人看的收获大?前几年,我到杜郎口中学去学习,看到那儿的老师直接把教参放在教室里,任由学生看。
      教辅书不宜过多过滥,要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教辅书。课堂上最好不要看,要课后看,要在预习时看。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教辅书用好了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拐杖,用不好就是束缚我们思维的绳索。
      对策二:追问可以促使学生从肤浅走向深刻。
      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可以在一问之后再次提问,可以是顺向地问,也可以是逆向地问,可以从不同角度地问。教研室印发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指出:“课堂如打牌,教师和学生是对家,学生出小牌,教师出大牌或是炸弹。”我认为好的追问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学案上的问题允许让学生从教辅书上寻找答案,但课堂交流时,要摆脱教辅,形成师生互动。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善于追问,检测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我上《孔乙己》这课时,课前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预习课文,只是照着教辅书把答案拿过来抄抄就算了。学案上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的主人公是孔乙己,通过阅读,你认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轮到第五组回答时,其中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很快就说出来了:“他是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人。”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我没有让他在掌声中回去,而是追问道:“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概括出他的这些特点的?”他课前没有认真预习课文,所以不容易回答这个问题。而预习好的同学从课文中旁征博引,你一句我一句,开始讨论交流,说得较好。我又找回答较好的同学继续追问这一题:“我觉得教辅书上给的答案并不全面,难道孔乙己身上都是缺点,竟没有一点优点吗?”学生又开始争论起来,最后学生明白了:“孔乙己教小伙计‘茴’字有四种写法,还有把茴香豆分给孩子吃,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他也有善良的一面。”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学生终于自己整理出了答案:“孔乙己是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人,但同时他还有善良的一面。”
      这一次次追问是要让学生明白三点:(1)不看课文,光抄教辅书的答案是不能蒙混过关的,老师的追问会叫你无处藏身。(2)教辅书的答案也不一定全面,不要一味地迷信和依赖。(3)要学会深入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觉得课堂追问是随机的,但不是随便的,它是灵动的智慧。它来源于课本和教辅,却又高于它们;它来源于师生的互动生成,是师生共同的智慧结晶。所以面对浩如烟海的教辅,教师不要担心,不要被教辅书所左右;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教辅书;要学会追问,变得更加睿智,使课堂更加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一版.
      [2]“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建议.本市教育局,2010.3.
      [3]周红卫.课堂教学艺术.中央民族出版社,2008.7,第一版.

    推荐访问:中对 新课改 思考 教辅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