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跳动在学生手指尖上的智慧_手指尖能感到脉搏跳动

    时间:2019-01-08 03:19: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那么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使他们能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呢?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我发现如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其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但探究需要问题的“参与”。“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又是探究的动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故缺乏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获得正确的认知。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也能充分地展现。
      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形象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功能占优势。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能够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实践操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得知识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种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创造和自我展现的机会,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就能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操作、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这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会印象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的过程。
      三、实践操作是学生思维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教师要进行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进行“凑十”,然后让学生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学生在操作9加4的进位加法活动中,教学程序分三步。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4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4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算呢?第二步提问: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再添1个)那么1个从哪里来?操作:把盒子外面的4个分成1个和3个。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到盒内(学生说:9+1=10),老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3个合并(学生说:10+3=13)。这样教学,体现了对学生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操作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而且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获取新知发展思维。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也没有动手做实验给他们看。而是引导他们想象圆锥的体积应该与我们学过的圆柱体积有一定关系。让他们回家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先把圆锥盛满水,倒入圆柱中,看看要倒几次圆柱才可以盛满。学生通过这样的操作,发现倒3次就可以倒满圆柱。于是就很轻松地得出了圆锥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关系。再“逼”着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这样学生在思考中操作,并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实践操作是学生勇于创新的支撑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要使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在教学“认识厘米和米”时,由于“认识厘米和米”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如教学完“圆柱表面积计算”一课后,可以出这样的几道题:求有底有面的油桶的表面积,求有底无面的水桶的表面积,求无底无面的烟囱的表面积。这样,由浅入深,逐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发展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要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让他们在教师和自己设计的学习情境中,自主地“学”和“做”。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推荐访问:生手 在学 指尖 跳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