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小学生数学计算老出错【对当前小学生计算出错的一些思考】

    时间:2019-01-03 03:33: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年来,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比以前多了不少:有看错数字的,有漏小数点的,更有数字算错的。计算是人们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而且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就出错原因来说,部分家长、教师与相当多的学生都惊人相似地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计算中暴露出的错误,可以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因此,对计算错误进行心理分析,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纠正运算错误,而且可以使教师掌握运算过程的心理规律,为教师制定防止错误的具体措施提供心理学依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对学生计算出错的分析
      (一)从客观上进行分析
      1.训练不够。与以往相比,新教材降低了计算的复杂程度,特别删除了大数目的笔算内容,同时也适度的降低了对计算速度的要求。教材在编排计算内容时也减少了篇幅,教学课时相应地也减少了,这必然导致相应的巩固练习时间和练习量的减少。
      2.教材把握尺度不同。教师使用新教材的经验,对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也存在一些偏差,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计算教学的效益。
      3.计算技巧指导不够。我们平时的计算教学总是为教而教,缺乏方法指导,尤其缺乏计算技巧指导、技能的培养。
      (二)计算出错的心理分析
      1.对概念、法则不清楚。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运算推理才会合乎逻辑,概念不清便会引起计算错误。如有些学生计算:,就充分说明学生对于分数概念与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不清楚。
      2.注意不稳定。小学生的注意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这两方面的心理特点也是计算容易发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3.对数的感觉比较模糊。要进行计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粗糙,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与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特别是中年级学生,其思维特征正是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学生在计算时,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易产生混淆,还有一些运算顺序和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易被假象所迷惑,如:25×4÷25×4=100÷100=1;=0,等等。
      4.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先入为主”,有时也会起副作用而干扰学生的计算过程。如让10名三年级学生解答如下四道试题:①5×3+2;②7×6+4;③3×8+6;④6+2×7,①、②、③三题都计算正确,第④题竟有50%的学生算成6+2×7=8×7=56,但让他们回答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时都能正确说出,可见这是前三道题的思维定势干扰所致。
      5.受负迁移的作用。就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迁移主要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如果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能起促进作用与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作用则称为负迁移。负迁移的主要表现为老方法、旧法则干扰新法则。如这种错误受整数加分数计算的影响。
      6.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检查的习惯,检验的习惯。由于学生的这些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因此容易造成错误。当然,学生有些不良的学习态度如马虎与粗心,懒惰与厌恶也是造成学生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减少学生计算出错的措施
      (一)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及计算法则。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教师需要详细解释和说明,必要时设计针对性练习,直到理解和正确应用为止。对错误之处进行分析,可使学生明确错误是如何发生的,对计算正确的学生也是有积极影响的。
      (二)帮助学生强化首次感知。
      学生首次感知新材料时,感知材料所呈现的程序、结构,以及刺激物信息程度会对大脑皮层刻下深深的印记。因此,抓好新知的教学,强化首次感知,对预防学生计算错误也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创设情境等方法帮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作好铺垫。
      (三)加强学生对计算题规律的寻找和总结。
      对学过的简算题一定要牢记特点,掌握规律,熟练运用,这是计算题中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亮点”,教师应利用好这个亮点。在计算练习时,如果能记清一些特殊数的数值,将会使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大大提高,如一些特殊分数对应的小数、百分数。在计算中,我们还有必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运算技巧,并加以灵活运用,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避免思维定势的干扰。
      首先要强化审题意识,可训练学生采用自问自答检索:“题抄对了吗?”“是什么运算?”“先算什么?”“有没有括号?”等等,其次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创造克服思维定势的情境,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五)减少负迁移影响。
      在进行计算练习时,我们应针对易错、易混的题加强对比练习,使学生不容易出错。对一些常见的特殊数字计算规律则应进行发现、总结,会给计算带来很大方便。另外还要加强对比训练,把新、旧知识对比,安排对比性练习和变式练习,等等,促使学生在计算中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相互联系,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六)培养学生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做完题后检验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即使你做题时再细心,也难免会出错,而检验则是对计算结果再次确定。可以要求学生从题目人手,一步一步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搬错、抄错,再进行认真的演算,看结果是否一致,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重新把题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来查找问题。还可以教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先根据数值的大小来估计一下,结果会在哪个范围之内,可以初步估计出计算的正确性。这种方法速度快,但准确度比不上前两种方法,故应灵活处理。在教学中,只有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总之,数学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计算伴随着人的一生。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之一,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同时,培养好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只有我们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实际情况,从细处入手,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出错 小学生 思考 计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