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小学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移民择校问学校哪些问题小学

    时间:2019-01-02 03:28:4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择校问题”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在社会上有强烈反响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择校”愈演愈烈。本文就地方广泛存在的“择校”现实,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家长对独生子女期待值过高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等多方面原因,并提出了针对问题的策略: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加大国家投入、实施区域的资源共享、加大政府行政力度和加强对家长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 小学阶段 择校问题 原因 策略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一次次的教育改革的课程改革,目的无疑是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水平,而对当代的中国教育而言,实事求是地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朝着理想的教育目标迈进,但通往完美、理想的教育的这条路走得并不平稳,一路总有障碍崎岖,如教育乱收费、教育公平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困难重重等问题,都在磕绊着教育完善化进程的脚步,有些问题甚至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其中,小学阶段激烈的“择校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最强烈的教育问题。
      一、小学阶段存在择校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产生“择校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择校问题”的产生根源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择校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何谓“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呢?在了解“不均衡”之前,先要明确“教育的均衡”。即指一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城镇、农村之间的均衡发展;三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四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就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经费不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样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必然结果,从而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即使是在同一地域内,由于历史、制度的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很大,有些学校成为大家追逐的热门学校,有些学校则是“门前冷落车马稀”。
      导致这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因素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地方重点学校的重视,对非重点学校的漠视,使得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且忽视这种差距,对重点学校越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越导致好的学校发展得越好,不好的学校越来越不好,使得家长不得不选择学校。
      正是因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学校才有好有坏,进一步导致本应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教育公平性出现不公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择校”的出现,导致教育的不公平。但家长们希望公平,如果现实是不公平,那么家长只有靠自己的方法去追求现实中仅有的公平了,那“择校”的产生便不言而喻,而“择校费”只是限制人们都追求最好的学校的一种手段罢了。这又进一步致使教育不公平,一步步地恶性循环下去,使教育公平只剩口号,存留下的只有越演越烈的择校现象。
      (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划分导致的择校。
      虽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分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但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并没有将教育经费均匀地用于各个学校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而是出于快出人才的特殊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发展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至今这种现象并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在家长心目中,依然存在着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很显然,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会让孩子重点校就读呢?这也是产生“择校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家长高期待值。
      现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同时,能有更多的余力关注孩子的教育,谁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让孩子一路顺利,念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高中直至最好的大学,这种心理是盲目的,是导致“择校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小学阶段择校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均匀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上的差距,是缓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矛盾的治本之策。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家长之所以择校,是因为本学区内的学校不好,而其他学区的学校好,所以,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尽量缩小学校间的差距,学校间的差距不大,家长也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念其他学区的学校了。而加强基础薄弱学校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的帮助,更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学校需要在地方政府的带头帮助下、重点学校的扶持下,从领导班子到教师队伍、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水平,在合理的规划下,进行整体提高。
      1.实行校长流动制。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形式作风会融入到学校的行政建设中,成为学校的风格特色,所以一位优秀的校长是成就一所好的学校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好的学校必有一位好的校长。为了缩短学校间的差距,从领导做起,就要实行校长流动制,以此缩短领导水平之间的差距。
      2.实行教师流动制。师资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优秀学校的保障。实行教师流动制,让优秀的教师到一些发展得不好的学校授课,带动那些发展得不好的学校的教师,学习优良的教学经验及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二)加大国家的投入力度,保证公办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政府投入是学校教育经费的主渠道。当地政府要加大对地方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承担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比例,所以,政府要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程度,切记不能对学校的发展有偏向,尤其对那些发展得不好的学校,更应该加大力度投入,有力地带动较弱的学校的发展,使地方的各个学校均衡地发展。另外,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是整个国家发展的现状,所以政府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用于学校的发展,如政府可以动员企业对于教育的投入,教育捐款等;而学校在自己能力的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自行进行产业化管理以增加学校的经费来源。
      (三)加大政府的行政力度,严格控制“择校”现象。
      在目前的状况下,“择校问题”是不可能被完全消除的,但是各级政府可以加大行政力度,制定相关规定,以控制现在择校愈演愈烈的状况,防止择校的进一步泛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有步骤地削弱择校现象,争取做到抑制择校的出现。如于2002年开始对择校生实行的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虽然并未消灭择校现象,但却使得日渐猖獗的择校现象受到了有效的抑制。
      值得注意的,在制定硬性规定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做到定期检查,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出现,并且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加大惩罚力度,以控制“择校”现象。
      (四)加强对家长的思想教育。
      家长对儿女的期待值过高,是导致择校现象的另一原因。所以,当地政府应针对这种现象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使家长明确,选择学校应适合孩子自身的发展,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还要让家长明白,进入好的小学就读并不是考入大学的决定性因素,孩子学习的水平决定因素是取决于孩子自身,这样从家长入手,让家长端正态度,进而减轻择校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志军.关于择校问题的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3).
      [2]严云芬.中小学择校问题的理性思考[J].教育学原理,2005.
      [3]李融.当前中国择校问题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6,(4).

    推荐访问:择校 阶段 小学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