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语文课堂如何激趣【语文课堂激趣法探讨】

    时间:2018-12-27 03:26: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优化导语、借用电教、巧妙设问、角色表演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激趣法 策略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国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学就会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才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一、优化导语,激起学习的兴趣
      
      如果将一堂课比作一部电影,那么课前导语则是这部电影的序幕,好的序幕可以一下子吸引观众,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导语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但总原则是要切合课文内容,符合文体特点,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
      如教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先播放《懂你》MTV,让学生说说当时的感受,接着趁机说:“大家喜欢这首歌,正因为它歌颂的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在天地间激荡的母爱,谁不为人儿女?谁又没有沐浴过母爱的光辉呢?现在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母亲。”一番交流过后,我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一起去认识这位在封建社会压抑下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学生对母爱的感受是深切的,这样的导语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又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总之,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材”设计。
      
      二、合理借助媒体,以电教激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语文教师过去的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设备将取代纸和粉笔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色彩鲜艳的动画、生动美妙的音响、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的优势,使课堂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场所之一。它使学生视、听、触及思维联合行动,使文章中的艺术形象更活,大步“跨入”学生的脑际心间,较快地把学生的心神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讲授朱自清的《春》时,我用多媒体动态展示了“绘春”中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并配上优美和谐的乐曲,给学生营造情境氛围,在学生陶醉其中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说话,进行听说训练,描绘这一幅幅充满活力的春景,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再如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我为学生展示了众多苏州园林的图片,进而使他们感受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图画美”,再加上各景点的文字说明,学生就能更进一步了解有关苏州园林的知识,大大开拓眼界。
      
      三、巧妙设问,活跃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段落等,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如我在教《曹刿论战》时,紧紧抓住“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文眼”,启发学生探究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的具体表现。我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播放电视连续集《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片段“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后问学生:梁山好汉中,最能与歌词相符的人物是谁?从而引出课题,再扣住“拳打”两字,围绕歌词设计以下中心问题:为什么出手?什么时候出手?怎样出手?我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文章主题的多元性(在“是否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上众说纷纭),我没有按部就班、逐段赏析,而是以“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生活情景,你认为哪儿的生活更有趣?”这一主题“投石问路”,引导学生探究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结果自然是“公婆论理”,莫衷一是。我抓住意见分歧的契机与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按见解的对立冲突将全班学生分为“百草园派”和“三味书屋派”两大阵营,让学生陈述各自的理由,说说你认为有趣的人与事,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赏析精彩语段的内容与写法。待双方的唇枪舌战结束时,我适时诱导,请学生辨析刚才双方提出的趣事,并想一想哪件事真有趣,哪件事细细想来是没味的。这样的探究,没有限制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学生均能畅所欲言,为自己所持的观点寻找理由,从而深刻地、多角度地理解了“文本”。
      
      四、通过角色表演,增加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强的特点,这为语文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提供了条件。据此,结合初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的形式,使语文教学融形象、生动、鲜活为一体,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表演活动,寓抽象的教学内容于实践的情境之中。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不仅可以活跃课堂,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在上《父母的心》一课时,正值学校举行课本剧表演比赛,于是我们师生齐动手,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然后在班里海选好演员,由手巧的学生自己动手做日本和服,经过几遍排练,在课堂上表演时,居然打动了全班同学,有些同学都感动得流泪了。还有哪种分析讲解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教师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或主持裁决,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活动中学生担当、扮演角色的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学生兴奋不已。学生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教学过程随着学生的活动推进,再利用角色效应进行,课堂教学比起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就丰富多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角色扮演,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既然如此,教师要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突破教材难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
      总之,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

    推荐访问:探讨 语文课堂 激趣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