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教不越位]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时间:2018-12-27 03:25: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教不越位,是实现课堂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的引导怎样才能既到位又不越位呢?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矛盾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离开了条件讲矛盾的转化,就是主观唯心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但“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因此,课堂上的“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要学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
      课堂上创设情境,一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从而激发主动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讲不等式概念时,先问学生,你们看过“幸运52”的节目吗?今天老师来做一回李咏,让你们猜一猜我手里这部手机的价格。然后说明规则,让学生猜手机的价格。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参与感油然而生。教师用“高了”表示所猜价格大于手机真实价格,“低了”表示所猜价格小于手机真实价格,“对了”表示所猜价格与手机真实价格一致。然后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学生带着兴趣与问题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二是要“妙”,上课引题时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不等关系”时,教师以讲故事引入。故事内容:森林里住着一只老虎和一头狮子,由于好几天没有猎物,二人发生了争吵,各不相让,都说对方占了自己的领地,无奈去找智者,智者想了想说:“我分别给你们一根长度约为L米的绳子,你们二人用这根绳子把自己的领地围起来,这样就可以互不侵犯了。”老虎、狮子恍然大悟。老虎拿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狮子围成了一个圆形,你们觉得它们谁最聪明?这样导入新课,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互相讨论合作、自主探究实践的愿望,教学氛围宽松、民主、平等、互动,学生情趣交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实现了“我要学”的目标。
      
      二、质疑问难,让学生会学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习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课堂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有异议的地方,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几道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教师重在授法,学生贵在领悟,学习渗透于教法之中。例如:讲“线段的比”这节课,一开始出示一幅照片,照片中小颖在一棵大树下看书,树不远处是一片大海,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提出,你能根据这张照片估测一下树的高度吗?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与现实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进一步提问:(1)如果把大树和小颖分别看成两条虚线AB、CD,那么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为多少?(2)已知小颖的身高为1.6m,大树的实际高度为多少?(3)你能说说你进行计算的依据吗?(4)若将此图片放大100倍或1000倍,AB、CD两线段的比值也会扩大100或1000倍吗?由此得出,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智慧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培养。
      
      三、点拨精巧,让学生乐学
      
      学贵有思,教重在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然掌握知识。教学中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在学生有困难,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在讲分式“通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讲了通分概念后,马上给出题目:3/a+1/(4a),有学生把分母通成4a,有的学生把分母通成4a2,而最后结果是一样。当学生犹豫不决,不知选择哪种方法去做上述题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简单方法的公分母与原分式中各分母的因式是有什么关系?然后自然而然得出最简公分母的概念。可见,课堂上的灵活点拨是一种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点睛的话,那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巧点拨就是“点睛”了。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技术的使用,都应从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来考虑,让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推荐访问:越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