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

    时间:2021-07-15 16:05: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专题五: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是课标“实施建议”的主要部分和重要内容,是在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系列教学实施原则,对于具体的教学操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1版音乐课标根据课改十年实践积累的经验及信息,对“教学建议”作了许多重要修订,特别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增写了“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等同音乐教学密切相关的具体建议,对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意义明显。同时,亦对教学媒体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这是音乐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2011版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因此,音乐教学应该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
      音乐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听觉是其基础条件,音乐的意义与音乐的音响自然融汇,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教学中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获得音乐的理解。对于音乐学科教学来说,倾听音乐是最为重要的,任何脱离听觉感知或漠视倾听音乐的教学都是不符合音乐学科特征和音乐教学规律的,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聆听,教师讲解和视觉演示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特别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学会倾听音乐的方法,提高倾听音乐的能力。然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脱离倾听、脱离音响,采用概念化、文学化的方式来解说音乐的现象,导致教学片面追求音乐以外的东西。因此,音乐课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首先就要把听的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直接的、完整的音乐感受。音乐课要贯穿一个原则:多听,少讲。只有多听音乐,学生才能感受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才会进入音乐审美的境界。
      在音乐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2011版音乐课标的特点之一。课标提出:“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应该认识到,在教学建议中增加“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在审美过程中体现音乐的教化作用,而不是机械地对应音乐作品中的功利性教育目的,特别是在方法上更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和灌输说教,因为“讲道理”、“以理服人”并非音乐课所长。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心灵的声音,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渗透,“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才是音乐教学的正确方式。有一个《红旗飘飘》课例,将《红旗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音乐作品放在特定社会生活场景去感受和理解,伴随着音乐音响的是义勇军和敌人作殊死搏斗的场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场景,是天安门广场阅兵、奥运会赛场颁奖、学校校园升起国旗的情景等,没有过多的讲解,没有枯燥的说教,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作品的生活距离,帮助学生把握住了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应该说,这类课例匠心独具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寓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于音乐教学之中”的特点。
      二、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2011版音乐课标新增加的内容。为什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研究与设计?因为音乐课程价值体现在音乐课程目标上,而音乐课程目标则体现在音乐教学目标上,音乐教学目标则具体地体现在学段、学年、学期和学时等目标上。因此,必须重视音乐教学目标的潜效应,认真研究与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紧密围绕目标来设计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音乐教学中,形式服从于目标,方法取决于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高水准的音乐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更在于教学形式所隐含的鲜明意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设计目标应该注意三个维度的整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课改之前的音乐教学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因此教学目标过多地围绕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这显然是一种偏颇;然而,当前则又有走向另一偏颇的倾向,那就是无知识要求的“情感态度”,或无目标达成的“过程方法”,这两种不良的音乐教学状态都需要引起关注。有些课例中体现的教学现象,集中反映了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问题,都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鲜明的指向性与达成性设计的问题。还有一些音乐课,教学内容过杂、太乱,知识无序,教学过程鲜见有机的组合与连接,教学形式与方法过于外在和花哨,往往与教学内容脱节,师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缺乏目的性。比如,一首歌毫无目的地唱了一遍又一遍,其实,“重复”的美学意义在于“创造”,在于明确的指向性和达成性;又如,将分组学习完全形式化,变成为了合作而合作,这类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和目的。
      就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来说,教师应该重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方面,要注重对音乐作品的直接体验,努力形成对音乐音响的感悟,使自己真正走进音乐,这是产生教学目标的内容基础。另—方面,则要注重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兴趣、需求、状态和基础,使音乐教学目标能够适合学生的特点与需要。
      三、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课标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互为依存的关系。音乐教学内容虽然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不同领域,但体现在教学中却是一个整体。因此,不同教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听觉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共同发展。
      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例如“感受与欣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诸多内容,而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听觉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展示音乐创造力的过程。反过来看,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具体到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里,可以有一两个主要的内容,或者两个内容相互结合,或者与其他内容相配合,形成以某些内容为主的综合课。

    推荐访问:里程碑 课程改革 音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