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毛泽东人格魅力探源

    时间:2021-07-12 00:00: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20世纪世界最具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的时代巨人之一。他在受到全中国各族人民敬仰和热爱的同时,也赢得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广泛的崇敬和爱戴。毛泽东何以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无穷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在于毛泽东个人的特点和优点,在于毛泽东的品格和功绩,在于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壮志凌云,抱负远大;注重调研,务实求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无私奉献,一心为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见远识卓,功丰绩伟;意志坚强,百折不挠。
      关键词:毛泽东;人格魅力; 探源
      中图分类号:A7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0—0240—03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20世纪世界最具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的时代巨人之一。他虽然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斗转星移,岁月更替。他离开我们已有33个春秋,共和国人民对他这位开国领袖依然深怀景仰和爱戴之情。毛主席纪念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炎炎烈日下排起了长龙,几乎每人手上都拿着一枝黄菊花,他们要把花献给安息在这里的一代伟人。自1977年毛泽东纪念堂落成并对外开放以来,32年间,先后有一亿七千万人来到这里瞻仰缅怀伟人。毛泽东何以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无穷的人格魅力?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在于毛泽东个人的特点和优点,在于毛泽东的品格和功绩,在于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壮志凌云,抱负远大。毛泽东一九六五年五月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中曾用“久有凌云志”[1]以直抒胸怀。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立志把“改造中国与世界”[2]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1910年,毛泽东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他改写了日本诗人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3](西乡隆盛的原诗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为了适应自己的情况,毛泽东特将原诗中的“男儿”改成“孩儿”,将“死不还”改为“誓不还”。)在长沙一师学习时,毛泽东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学,粪土当年万户侯”。[4]毛泽东青年时期和朋友们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5]这种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的大志,始终激励着毛泽东去拼搏,去奋斗,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因此,毛泽东得以在他中年之时评点他青年时期曾经十分仰慕的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6]此时的毛泽东相信他所追求的事业正将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勃勃生机,而他也将因此建立超乎古人之上的丰功伟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这是何等的鸿鹄之志!“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8]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注重调研,务实求真。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就经常利用假期,走出校门,到农村去考察风土民情、了解社会,尤其是了解广大贫苦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情况。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他的足迹已不限于农村,他曾多次深入到安源煤矿和长沙的泥木工人中间去,走到工地、宿舍,与工人师傅促膝谈心,实地调查工人的劳动生活状况,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深入农村调查中国农村的阶级关系,考察农民运动,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以后,他一面指挥打仗,一面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开展土地革命。在延安时期,他曾多次邀请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到家作客、拉家常,了解实际情况;经常与基层单位的干部、群众接触,调查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合作社、军队、学校等生产事业,为正确制定陕甘宁边区一系列财政、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日理万机、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多次到全国各地视察,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到工厂、田间、工地、连队、学校、街道了解情况。为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6年4月,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1960年6月,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一文中说,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要以十年时间去调查研究它。1961年1月,在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读书欲望愈来愈强烈。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笔记小说,几乎无所不读。后来,即使在最艰苦最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他也总是不忘读书。到陕北以后,毛泽东通过各种渠道,尽一切可能,从国民党统治区购买各类书报。到了延安,他的书逐渐多起来,并有专人替他管理。全国解放后,毛泽东读书的条件好了。他总是跟书籍形影不离。在他的卧室里,办公室里,游泳池休息室里,北京郊外住过的地方……都放着书。每次外出也带着书,在外地还要借一些书。杭州、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庐山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毛泽东借书的记载。他读书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著作到西方资产阶级著作,从古代的到近代的,从中国的到外国的,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各种杂书。他最重视、最喜欢阅读的是马列著作、哲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学。晚年的毛泽东,身体衰老了,视力减退了,但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不见低落。1973年,他大病初愈,就同科学家杨振宁谈物理学的哲学问题。1975年他的视力有所恢复后,又重读《二十四史》[9],重读鲁讯的一些杂文,还看过《考古学报》、《历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等杂志,并且提出给他印大字体的《化石》杂志和《动物学杂志》。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还向给他管理图书的徐中远要《容斋随笔》。正是由于博览群书,才使毛泽东成为学贯中西、思想深邃的渊博学者。
       无私奉献,一心为民。毛泽东既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创立者、倡导者,又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体现者和实践者。他一生渡过83个春秋,从青少年起,就四处寻求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为探索出一条使人民走向新生的光明之道,他几十年如一日,费尽心血,受尽苦难,终于使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达到有机地结合,同他的战友们一起创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至此,全国人民才得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28年的卓绝斗争,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从而结束了近百年来世界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结束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他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史册,他的思想还将产生长久的影响。这些都是有口皆碑、有目共睹的。但他不做李自成,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人民毫无索取。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一贯严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信条,勤恳奉献,终生不辍。1937年1月30日,他给徐特立60寿辰的祝信中,称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实则也是对他自己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崇高精神的写照。他一家曾有六口人(“亲爱的夫人”杨开慧,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长子毛岸英,三子毛岸龙和人们都叫不上名字的两岁的小女儿)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当人们谈起这些,毛泽东却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死得其所。至晚年他重病缠身,还是念念不忘国家大事。这真称得上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推荐访问:探源 人格魅力 毛泽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