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解放初期的社会转型及其现实启示

    时间:2021-07-11 16:04: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我国在这个七年时间的过渡时期内成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失误和偏差。深刻分析解放初期社会转型中的经验和教训,借以指导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能够使我们在转型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好地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关键词】过渡时期;社会转型;科学发展观;中国实际;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刘建华,河南城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讲师,法学硕士,河南平顶山467036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7-0089-04
      对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中的社会转型共有三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共和;第二次是自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第三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改革开放,也是当下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认真分析第二次转型即解放初期社会转型的经验与教训。对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一、解放初期社会转型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1953年12月形成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其实质和核心是“一化三改”。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毛泽东曾强调指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生产关系层面的“三改”是紧紧围绕着生产力层面的“一化”而展开的,生产关系要积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允许破坏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到1956年底结束,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同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均提前完成。经过“一五”期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形成。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是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办法,按照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进行改造,而不是一举过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由于手工业者同个体农民一样,也是小私有的独立劳动者,因此,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用的是和平赎买的方法,采取的步骤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这是典型的和平方式。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对于手工业的改造和农业的改造大致相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的是和平赎买的方法。
      二、解放初期社会转型的失误与偏差
      (一)在生产关系变革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由于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对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足,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使生产关系没有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没有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当时对于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考虑得不够成熟,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真正搞清楚,没有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三)在社会发展模式上没有充分从中国实际出发。照搬苏联经验。虽然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上提出要以苏联为鉴,但是解放初期,基本上是以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过渡。我们不但把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模式作为蓝本模仿,而且连实现过渡所需的时间预测也是借鉴苏联的经验,从而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三、解放初期的社会转型对当今社会转型的启示
      郑杭生等学者对“社会转型”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综合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层次:一是指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体制转型。二是强调社会结构是社会转型的主体。社会转型作为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的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单项发展指标的突破。机制转轨、结构转换、观念转变和利益调整也是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时期都会发生嬗变。社会转型体现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动。三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与发展的社会形态变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是极其深刻复杂的,必须慎之又慎。基于解放初期社会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当下的社会转型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既大力发展生产力。又重视生产关系的完善。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只有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有可能实现社会转型,才能不断发挥人的各种天赋和潜能,使人的需要和个性得以不断提高和丰富,人同对象世界的全面而丰富的关系才能得以构建,从而使广大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关系本身的普遍占有这一状况得以实现,使人类在必然王国的前提下迈向自由王国。“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和包括扬弃了人的自我异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矛盾进而得以真正解决。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及一种社会形态从民族性或地域性到世界历史性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归根到底,现实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的东西只能是生产”,换句话来说,社会形态的变迁与发展也就是社会转型必须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只有建立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转型。马克思说:“在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惟一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中,这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人间的联系,而经济前提、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和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等三个方面是这种个人间的联系的典型表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物质生产力尚未高度发达并且只经历了七年的过渡时期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来说,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社会生活中必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他各种矛盾都受这一最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在这一最主要矛盾的体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是其中的次要方面。正是由于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决定了我们当前在进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时刻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注重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推荐访问:初期 启示 解放 现实 社会转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