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试论新时期经济新闻报道思维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1-07-11 16:03: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新时期经济报道如何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增强经济新闻的时代性、理论性、前瞻性和思辨性,需从三个方面转变报道思维方式:由国内视角向国际视角转变,由工作视角向受众视角转变,由微观视角向宏观视角转变,以小见大,增强贴近性;高屋建瓴,增强权威性;从而改变以往经济报道中存在的“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上”的尴尬局面,较好地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征。
      [关键词]经济新闻;报道;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陈友胜,湖南省湘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记者,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新闻采编与电视文化,湖南湘潭,411104
      [中图分类号] G2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9-0184-000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经济新闻的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报道仍然存在着主题重复、数字堆砌、过于专业化等问题,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难以准确全面反映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征。究其原因,关键是新闻工作者受到了常规思路的束缚。经济新闻缺乏时代特征,缺乏思辨色彩,缺乏思想深度,形成了一种“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上”的怪圈,因而难以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笔者认为转变经济报道思维方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探索。
      
      一、由国内视角向国际视角转变,用世界的眼光来审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现象,用发展的眼光理性考量前进中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当今社会,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息息相关。我国经济在发展中融入全球经济,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合作中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经济报道就要改变传统的观察视角,把经济领域各种问题放在全球化这个新坐标中加以重新认识和定位,才会有更多新发现。即使是经常要报道的微观经济,也应将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发展放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来理性分析,避免坐井观天式的微观经济报道。
      湖南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单个生产电解二氧化锰产品的最大企业,是为国内外电池生产厂家提供原料的上市公司。我们在报道思维方式上进行调整,首先,由以往的国内视角向国际化视野转变,如该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上市以后,如何进行资本营运,为扩大生产能力、回报股民作出了哪些努力;其次,当电解二氧化锰产品遭遇欧美反倾销调查时,我们报道湘潭电化如何应对,积极应诉,直至打赢国际官司;再次是该公司改进生产工艺,与世界接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环保产品等方面,避免了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一厂一品、一企一策、一事一报等人云亦云,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的单一化、绝对化思路。加入WTO以后,高额关税等有形壁垒减少了,但无形的技术壁垒等依然存在,如今欧美国家对进口商品都设定了“技术门槛”。又如“绿色壁垒”中的食品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中的含铅量,纺织品的染料指标超标,汽车排放标准等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较大冲击。转变经济报道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告诉受众,今后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是适应国际标准和具备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这样的经济报道立足全国,放眼世界,从全球的高度来考量我国当前经济领域中的经济现象,那么我们的报道就有理论深度、思想深度。
      新华社中东分社记者黎信在介绍做记者的经历和感悟时说到这么一件事,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到39美元一桶,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抛出了一些石油储备来平抑世界的石油价格,后来海湾战争期间一直维持在27、28美元一桶。当时新华社重点关注的是打仗方面的消息,但黎信感到石油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血液事关重大,没有石油,这个国家就死了,看到当时这个国际石油情况就想到我们国家的石油安全问题,并在作了大量的研究后写了一篇内参发到新华社总社,提出中国从现在起应该要有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这篇报道从国际视角来关注中国的能源安全,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近20年的建设,我国现在已建立起了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石油战略储备。这样的经济报道渗透着前瞻思维,有思想深度。无独有偶,在“奔腾III”芯片长驱直入我国市场,上上下下一致为这种新一代处理器叫好时,《光明日报》一位记者在报道中发现,“奔腾III”处理器中用以识别用户身份的序列码,无异于变相邀请别人窥视自己的机器,用户泄密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这一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信息产业部提请国内IT企业注意关闭有关序号功能,同时建议国家政府机关慎用“奔腾III”。这样的经济报道突破了那种充满狭隘民族主义情结的常规思路,而是用放眼全球的国际视野来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读来发人深省。
      《环球时报》在迎接党的十七大报道中,刊发《30年,世界如何看中国改革》一文,综合了驻外记者的联合报道:第一个十年:外界增加对华兴趣;第二个十年:全球肯定中国模式:第三个十年:中国具有了世界意义。从外国人的视角报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打开了现代化的政策绿灯,取得了辉煌成就。新华社国际时评《世界重读中国》在评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全球目光,震撼了世界这一重大事件时,也巧妙地引用了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从造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的中国元素,到传说中的飞天与现实中的宇航员,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世界读出了中国对发展的渴望,读出了中国的开放和包容。英国《金融时报》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中国在奥运会开幕式中赢得了“金牌”;法国《费加罗报》用“仲夏夜之梦”来形容这一盛典;德国《世界报》甚至认为,奥运会从未有过如此辉煌的开幕式;美国《新闻周刊》形容开幕式“美得令人窒息”。视角的变化,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新闻社会化的经济报道深邃精辟,具有举重若轻、高屋建瓴的效果。
      
      二、由工作视角向受众视角转变,从微观切入,以小见大,用老百姓的眼光来增强贴近性,反映出大主题
      
      人们常说经济报道是“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上”,引发这对矛盾的根源主要是从工作角度出发来报道经济工作。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去搞经济报道,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受众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的急剧增多,促使大众媒介对经济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注,读者也越来越关注。人们越来越多地喜欢从经济报道中感悟政策的变化趋势,寻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这就决定了经济报道要转变常规思维方式,面向受众,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具体说就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择报道视角。
      (一)从消费者的角度报道商品
      什么样的经济新闻可以赢得大众的喜爱呢?笔者认为必须强调经济新闻的“消费指导性”,意思是从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去写新闻,把商品价格的变化、品种的换代、市场的预测等实用信息告诉读者。如商品是否适用于家庭,有什么特点,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同类产品的价格、款式怎样,增加读者的亲近感和指导效果。受众对经济新闻的选择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传递的信息的有用程度。由于认识水平、信息来源和习惯视角的局限,人们对许多情况和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这就要求传媒利用自身信息、人才方面的优势,通过新闻报道,及时把有关的情况和问题告之于众。相反,作为经济新闻记者,如果不去研究市场变化,不关心老百姓想什么,而老是把目光盯在某某企业一年获了多少奖,一年创了多少产值、破了几个纪录、挣了多少外汇,那么他写的新闻就会少人问津。没有读者关心的新闻怎么能说有生命力呢?

    推荐访问:新闻报道 新时期 思维方式 试论 经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