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抗日战争胜利的“文化软实力”密码解析

    时间:2021-07-11 12:00: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提要]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文章主要从思想理论引领力、民族团结凝聚力、精神信念支撑力、文化宣传鼓动力、文学艺术感染力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和解析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文化软实力”密码。
      [关键词] 抗日战争;文化软实力;密码解析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胜利果实来之不易。抗日战争暴发时,中国是个弱国,日本是个强国,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根据资料显示: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这种局面直至抗日战争结束也没有改变。因此,单从硬实力指标来看,中、日双方的实力确实相差甚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道,“日本方面:它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而“中国方面,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因此依然保留下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9页。但是,这场战争的结果,却恰恰是我们这个从各方面硬实力指标不如敌人的弱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之所以如此,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文化软实力”在这场抗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解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文化软实力”密码。
      一思想理论引领力
      抗日战争能够取得最后胜利,关键是拥有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战争开始时,我们党虽然名义上还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提法,但在实际的革命中,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了我们的指导思想。因此,抗日战争之初,党与人民思想上达到的高度是中华民族过去几千年来所从来没有的。在这个伟大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从思想境界上就已胜日本万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兵民是胜利之本。应该说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自古有之。孟子早就有“民为贵,君为轻”的观点;唐太宗也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但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历史的主人的,只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用群众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9页。实践证明,日本帝国主义正是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
      二是持久战。毛泽东明确指出“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2页。 古今中外,又有谁能像毛泽东这样准确地预判战争的进程与胜负呢?正是因为有了“持久战”的论断,有了毛泽东作战思想的指导,有了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才团结一致,鼓舞信心,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
      三是作战战略。把游击战争上升到战略高度是毛泽东同志的创造性发明,更是以毛泽东为领袖的共产党人的高明之处。毛泽东指出:“敌人在我们这个大国中占地甚广,但他们的国家是小国,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下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并且由于中国的进步,就是说有共产党领导的坚强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于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等一全套的东西都发生了。战争的长期性,随之也是残酷性,规定了游击战争不能不做许多异乎寻常的事情,于是根据地的问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等等也发生了。”“这就是抗日游击战争虽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仍然处于辅助的地位,但是必须放在战略观点上加以考察的理由。”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2页。又指出,“你们不要看轻这‘游击战争’四个字,这是我们十几年艰苦奋斗中得来的法宝。游击战争是什么呢?它就是在落后的国家中,在半殖民地的大国中,在长时期内,人民武装为了战胜武装的敌人、创造自己的阵地所必须依靠的因而也是最好的斗争形式。”
      《毛泽东年谱》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毛泽东认为,游击战争发展的规模越大,其根据地所处的位置越重要,威胁敌人的战略基地和交通要道越大,敌人对于游击战争及其根据地的进攻也将会越厉害。所以,凡属敌人进攻游击战争越厉害之处,就证明那里的游击战争越有成绩,对于正规战争的配合也就越有作用。
      二民族团结凝聚力
      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战争不但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2页。,而且“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种团结和凝聚具体体现在:

    推荐访问:解析 实力 密码 抗日战争胜利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