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高中教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编写刍议

    时间:2021-07-05 20:04: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官僚政治,新政管理制度和技术,世界文化贡献
      [中图分类号]K23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3-0005-07
      
      阎步克(1954-),男,辽宁沈阳人,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中古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史。
      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
      主要译著有:《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
      2000年以来的主要学术论文包括:《仕途视角中的南朝西省》《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从稍食到月俸——战国秦汉俸禄等级制新探》《浅谈中国古代的品位和官阶》《魏晋南朝位阶制度探索》《品位与职位——传统官僚等级制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品位与职位视角中传统官阶制的五段分期》《北齐官品的时间问题》《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宦皇帝”》《从(秩律)论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横向扩张》《由“比秩”论战国秦汉间禄秩序列的纵向伸展》《西汉郡国官秩级相对下降考述》《汉代乐府(陌上桑)中的官制问题》《断想:王朝体制的延续性与周期性》《诗国:王莽庸部、曹部探源》等。
      我仔细阅读了三种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部分。这三本教科书是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要求编写的,前者包括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后者强调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下面作为中学历史教育的外行,我仅就时代性和基础性,冒昧谈谈阅读感想。
      
      一、重点、线索与概念
      
      传统政治制度史头绪繁多,对高中生来说课时有限,只宜简单扼要讲授若干要点。那么如何确定要点,提供哪些相关知识,用什么线索串起来,显然最费斟酌。
      课程标准要求讲宗法制和分封制;始皇帝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其影响;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第一点宗法制、分封制,用以凸显周代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第二点突出了中央集权,第三点较为宽泛,第四点突出了皇帝专制。
      三种教材(以下简称甲本、乙本、丙本)的具体处理有同有异,感觉都经精心推敲剪裁。甲本四课,分别是“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乙本四课,分别为“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丙本四课,分别为“一、从内外服到封邦建国”“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四、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秦以下的中国王朝,从政治学的分类看,属于“官僚帝国”(可参艾森斯塔得的《帝国的政治体系》),其政治架构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行政。除了专制集权君主外。复杂发达的官僚组织也是其主要特点。“专制”当然不必定与官僚政治相关。不过从历史看,发达的君主专制,一般有发达的官僚组织和一大群官吏,像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都是如此。官僚行政也是中央集权的基本保证。三种教材,对秦以后政治制度,均以“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主线;对各种行政制度的评述分析,往往都归结到这两点上去了,云其“强化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君主专制”。这是否全面反映了传统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呢?这主要是针对“官僚政治行政”不够突出而言的。
      官僚行政本身应被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要点或线索,而不是仅仅看成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附属物。官僚组织的基本特点,是以分科分层的方式配置事务、职责、资源和权力,充分利用文书档案和严格遵守法律规章,以及择优任用的专业文官制度。参照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论述,可以说官僚行政体现了一种“理性行政精神!,即采用可计算、可预测、运用合理技术的手段以达到目的。就此而言,官僚组织是具有某种“现代性”的。艾森斯塔得认为,官僚帝国之中,除较不发展和传统的政治体系的因素外,还存在着更发展、更分化的政治体制因素,所以这类政权所面临的某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已与某些现代化中的新兴国家(new state)相似。
      中国传统官僚制,同样体现了“理性行政”精神。除维护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外,还可以从国家管理技术的视角观察它:其“分官设职”体制,兵刑钱谷诸事务的管理手段,及法制、考课、监察、选官、品级、培训、俸禄等制度,有很多复杂精巧的设计,在前现代社会中居于前列。从上述官僚制三特点看,传统中国的政府组织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美国历史学家顾立雅认为,中国秦汉时就建立了可与20世纪的超级国家约略可比的大型政府,其管理水平超过了同期的罗马帝国,“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远不止造纸和火药的发明,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台湾地区的“中国文化新论丛书”,其“制度篇”题为《立国的宏规》,明有褒义;新近一部中国文明史读物,采用“制度文明”提法,视之为“文明”而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列,这些处理都值得参考。只围绕维护中央集权、维护皇帝专制来叙述传统政治制度,略显狭隘了。
      以科举为例,甲本有一段叙及科举,但评价上“负面”色彩较浓。在乙本、丙本中,科举未被叙及。我以为,不妨给科举更适当的地位。各传统社会大都存在着森严等级,传统中国也不例外;但传统中国的特点在于,它同时又显示巨大的社会流动性,而且是规范化、制度化的流动。通过文化考试完成的竞争性流动,给了多数中国男性这样一个机会:知识改变命运。早在7世纪中国就建立了这样的制度,这是同期其他任何社会都无法比拟的。据孙国栋、柯睿格(E.A.Kracke)、何柄棣等人的研究,宋明清进士来自非官员家族者,可以占到进士的1/3甚至更高。这种社会流动率,已约略可与现代相比了。今南京贡院博物馆,就是当年的江南乡试考场,它拥有多达两万多个号舍,可以容纳两万多人同时考试。即便今天,两万多人的大考场也不多见吧。除了中国,你在其他任何传统社会都找不到这样大的考场。不妨说它也是一个奇迹,一个制度文明的奇迹。卫三畏曾评价说:“中国政府中文武管理所产生的这种著名的考试制度,虽在古代的埃及或有类似制度,但在古今任何一个大国中,都可算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制度。”科举是否能选拔真才实学,此问题暂置不论。至少它使学士文人成为官僚的常规来源,从而构成了“士大夫政治”的支柱。钱穆先生称传统中国政府为“士人政府”。何怀宏先生又揭著了“选举社会”的概念,以期显示传统中国社会的独特性。罗兹曼等学者的《中国的现代化》,

    推荐访问:刍议 中国 政治制度 编写 古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