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高校国际合作:中俄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重要推动力

    时间:2021-07-03 12:01: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学界普遍认为,人文交流、公共外交与争夺国际话语权、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密切相关。近年来,中俄两国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围绕主体、对象、方法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基于雄厚的语言人才培养与储备,依托国际化教学科研平台,作为国家间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的重要行为体,高校担负着在国际合作方面实施国家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战略的重要使命。此前的研究多从宏观或个案视角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问题。本文从高校国际教育合作入手,探讨高校在国际教育合作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实践中的定位、路径、策略与方法等问题,为中俄两国国际教育合作推动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和案例。
      一、高校作为公共外交行为体的角色定位
      一般而言,人文交流包含三个层面的交流,即人员交流、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其目的是促进不同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与认识,从而塑造区域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最后达成区域政治合法性的支持。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人文交流是仅次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的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的第三大动力。人文交流与公共外交相互促进和补充,与文化外交、民间外交等相近,但人文交流不等同于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简言之,公共外交是由一国政府主导(主体),以他国民众为对象(客体),通过国家形象塑造与文化传播(内容)增进国家间理解与认同,获得国家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国际关系行为。
      公共外交是对传统外交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在公共外交中居于主导地位。人文交流则是由政府和民间双向推动,其范围更广,手段更丰富,对象更多元,对双边关系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随着公共外交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其行为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作为公共外交行为体的加入,使公共外交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网络化发展的态势。公共外交场域由早先的政治经济逐步扩展到人文交流领域,公共外交的问题领域、议题设置、媒介与路径正经历着历史性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中俄两国高校作为非政府组织公共外交行为体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其在公共外交实践中的地位、作用、路径、策略与方法。
      中俄两国高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公共外交主体的历史责任,成为推动公共外交-人文交流的文化先行者。
      (一)多语种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基地
      公共外交以他国民众作为对象,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多语种人才的支持。目前,以非政府组织作为行为体的公共外交实践,急需各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其中,满足公共外交需要的多语种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成为公共外交实践中的一块短板。中俄两国高校应当依托多语种人才培养优势,成为公共外交外语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基地与储备库,探索公共外交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与公共外交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课程体系,拓展以公共外交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中俄两国国际合作。
      (二)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内容提供者与实施者
      中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及孔子学院承担着境内外汉语人才培养与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公共外交、人文外交的重要抓手,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日益发挥着推广中华语言文化的重要作用。俄罗斯俄语中心及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承担着俄罗斯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职能。中俄两国高校凭借多语种优势,应在两国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发展语言教育,促进文化传播。目前,以国学、中医等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体育文化,以及以戏剧、舞蹈、民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艺术,正在走进孔子学院课堂,或以团组出访模式深入驻在国社区,受到各国民众的普遍欢迎。俄罗斯电影、芭蕾、油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受到中国民众的广泛欢迎。最近两年,俄罗斯红色旅游线路受到中国旅行者的青睐。中俄两国高校应继续强化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的角色定位,发展两国间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公共外交与人文外交服务。
      (三)公共外交国际化平台建设者与维护者
      公共外交实践需要国际化平台。国际化平台建设是高校发挥公共外交行为体作用,进行公共外交实践所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依托中俄两国教育部和地方政府,中俄高校国际化平台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如中俄语言文化中心、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中俄青少年国际交流基地、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研究中心、孔子学院、俄语中心等。中俄两国高校参与建设的这些国际化教学科研平台已经成为两国公共外交实践的重要基地。如何发挥平台公共外交功能,维护基于公共外交实践的平台运行,是中俄两国高校作为公共外交行为体的重要任务。
      (四)公共外交-人文交流主渠道之一
      与官方外交重在政治经济领域不同,公共外交关注政治经济利益,更重视人文交流。作为公共外交行为体,高校在人文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国际教育合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行为,与公共外交-人文交流的跨文化对话具有共通性。高校有着一支数量庞大的高级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外语流利,同时具备专业知识,有着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显著优势,从而成为公共外交-人文交流的主力军。在中俄教育国际合作中,两国高校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互派访问学者、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实行联合培养人才计划、合作建设国际化平台等活动,推动公共外交跨文化交流,通过影响对象国的政治文化精英及公众来影响决策层,制定有利于自身的政策,构建友好合作的基础。公共外交-人文交流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跨文化对话,增进双方的理解与互信,努力扩大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实现国家软实力输出。中俄两国高校作为两国人文交流的主渠道,应该讲好中俄故事,传播中俄声音,争取有利于中俄双方国家利益的国际舆论,提升两国软实力。
      二、高校作为公共外交行为体的路径选择

    推荐访问:推动力 国际合作 中俄 外交 人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