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发展瓶颈及对策

    时间:2021-06-28 16:01: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z/hbjz201204/hbjz2012042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z/hbjz201204/hbjz2012042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z/hbjz201204/hbjz20120422-3-l.jpg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模式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以绿色信贷为主的碳金融业务。与国外商业银行开展的碳交易业务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碳交易业务方面存在制度环境缺失、自身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等问题。巩固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和有力的政策环境支持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交易业务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碳交易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4-0068-05
      一、研究背景
      1992年,世界各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上155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该框架公约下的参加国制定并通过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其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世界各国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框架下,开始积极建立碳交易市场,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英国排放权交易市场、芝加哥气候交易市场以及澳大利亚国家信托市场先后建立并进行碳排放权的买卖。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业也开始积极探索碳金融业务。以荷兰银行、美国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碳交易业务,分别推出“低碳加速器”基金和十年环保倡议计划[1]。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已经推出包括直接投资、中介服务、碳理财及其衍生品、碳交易风险控制、碳基金和信用评级担保业务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碳交易业务[2]。
      我国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业务单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内来看,2009年11月26日,哥本哈根会议上公布我国减排承诺,即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3],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从国际形势来看,我国作为非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国家,在2012年以前没有减排义务,所以我国目前主要的碳交易内容就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交易。但是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期限即将到期,新的规则体系又没有建立,即使建立也可能出现断档。这些因素给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交易业务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的发展将是我国建立碳交易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发展现状
      1. 业务范围。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交易业务的基础是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程度,由于我国未纳入京都议定书的框架,即没有强制减排义务,所以我国碳交易市场主要是指基于CDM项目的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主要围绕CDM项目展开,并涉及少部分碳理财产品。
      2. 业务种类。我国的碳交易业务种类涉及CDM项目的投融资服务、交易结算服务、中介服务、质押授信业务、低碳信用卡业务、购售碳代理服务及与碳相关的理财产品业务,其中,中介服务又包括交易咨询服务、财务顾问服务和委托代理服务[4]。
      3. 业务产品分类。我国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产品比较单一(见表1),主要是与低碳相关的初级理财产品及低碳银行卡,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共同推出的“二氧化碳挂钩型”本外币理财产品和中国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产品[5]。
      4. 配套环境设施。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交易业务的配套环境设施相对薄弱,2010年12月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办理二氧化碳减排量等环境权益交易有关外汇业务的通知》发布,为境内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碳交易业务提供了支付交易基础。
      5. 业务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参与碳交易业务存在风险。一方面是由于内部配套政策措施缺失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不可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国际流行的“损失分担”机制管理碳金融风险。2008年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先后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了《损失分担协议》,以保险形式对碳金融业务的可能风险进行分担[6]。
      6. 主要参与银行。我国参与碳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主要有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银行等,涉及的交易结算、项目融资和中介服务等业务领域(见表2)
      三、国外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发展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迅速,2005年2月16日在《京都议定书》框架机制推动下,全球碳交易的配额市场和项目市场发展迅猛,截止到2012年初,全球碳交易的市场容量达到1 400亿欧元,在发展碳交易业务方面国外银行已先行一步。
      (一)“赤道银行”
      2002年,国际金融公司与荷兰银行在伦敦召开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提出了一条重要的企业贷款准则——赤道原则,其核心思想是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企业贷款时,要考虑环境风险和社会影响,对其进行必要的综合评估。随着2010年5月摩洛哥外贸银行正式加入赤道原则,全球现已有40多家国际型商业银行加入了该原则,这标志着国外商业银行已开始积极探索碳交易业务。
      (二)政策支持
      国外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发展的关键力量。西方国家的政府对碳金融给予了充分重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碳金融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有力促进了碳金融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协助交易机制设定和交易平台的搭建,也通过设立政府碳基金的形式直接参与到碳金融市场中来。欧盟在碳交易的制度创新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除内部排放权交易外,还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与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建立了市场链接,为全球范围内的碳交易搭建了重要平台。日本政府通过设立温室气体减排基金,为碳交易业务提供基础性金融工具。英国政府通过设立金融激励措施,推动碳交易业务的发展,苏格兰银行等大型按揭贷款机构纷纷承诺提供碳金融按揭贷款产品。
      (三)市场基础
      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把碳排放权转化成可以直接交易的商品,使金融机构可据此研发出碳排放掉期、期权期货、碳排放信用、碳排放证券等金融衍生工具,促进碳交易业务的发展。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涉及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列支敦士登和挪威共29个国家,有巴黎Bluenext碳交易市场、荷兰Climex交易所等8个交易中心。美国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由企业发起的碳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作为以温室气体减排为目标和贸易内容的专业市场平台。除此之外,英国的英国排放权交易制和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国家信托市场发展也比较完善[7]。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瓶颈 业务发展 对策 我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