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民族地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探析

    时间:2021-06-27 08:00: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政治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政治文化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农村的和谐与现代化。为此,我们需要搞好民族生态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完善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开展舆论宣传,增强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治认同和信任;以人为本,培育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主动吸纳借鉴世界政治发展中的先进政治文化资源。综观当前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的路径,可以看到我们是任重道远。
      [关键词]政治文化;生态经济;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卜桂花,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6;郭建甲,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022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4-0033-06
      
      一、搞好民族生态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政治生活总是以一定的经济生活为基础的。经济状况不仅能够为政治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也促使人们通过政治活动来争取和实现更多的物质利益,农民只有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富裕了,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政治、参与政治。试想,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农民,肯定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生存问题,哪会去想政治呢?因此,搞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途径。
      鉴于东部沿海地区及国外的发展经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应注重对生态学理论的借鉴,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生态学,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本着呵护生态、珍爱环境、节约资源的宗旨,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改变了传统产业经济对资源的疯狂掠夺,大大缓解了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同时也缓解了与该资源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生态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格外关注环境承载力的临界线,摈弃单线性发展,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由于自身地域和发展程度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之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受破坏的程度要轻微一些。在这个时期,政府用现代化的生态经济理论加以引导,建构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经济模式所遇到的阻力将趋向更小,也就更容易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民族地区的禀赋,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执行合理的公共政策。民族地区应对本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首先,可持续农业就是新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佳选择。目前,民族地区耕地过于分散,农民拥有的耕地面积太小,不利于农田基本建设;而且技术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发展不一致。所以发展民族地区可持续农业的目标正是要求民族地区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经济,实行农业产业化,完成生态经济的整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协调发展,使资源开发能够有序进行、永续利用,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另外,我国民族地区是药材的重要产地,如云南的云木香、三七,西藏的虫草,广西的罗汉果、田七等中草药,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我们可以把这些打造成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的文化品牌,借助多元化的宣传工具进行民族文化生态宣传,形成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规模经济效应。
      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绿色产业也是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民族的才是最宝贵的,原生的才是最有价值的。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具有独特性,交通的改善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譬如新疆的天池、火焰山,青海的塔尔寺,内蒙古的昭君墓、成吉思汗陵,四川的九寨沟,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广西的桂林山水、德天瀑布,云南的大理三塔寺、蝴蝶泉、西双版纳密林、石林等都是民族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若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极其有限的,而且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投资少、收效快、积累率高的特点。同时,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强,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一条脱贫之路。
      只有搞好民族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从而农民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政治,参与政治,促进政治文化的发展。
      
      二、完善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进行制度创新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制度创新史。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诺思在考察西方社会的兴起后认为,制度在社会中起着更为根本性的作用。吴敬琏认为,制度重于技术。在国家的治理过程中,制度可以起到规范人的政治行为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形成公共事务处理的相对最优方案,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分配和促进公共利益,降低人们政治行为的成本。
      现阶段的民族地区各类矛盾突出。经济上,经济落后,与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协调;政治上,在强调与中央保持一致的同时,中央政令执行不畅,权力部门腐败突出;文化上,在倡导主流文化时,拜金文化普遍盛行,腐朽文化沉渣泛起;社会生活上,大中城市房价畸高,城乡社会保障缺失,公平正义实现度低。以上各领域存在的种种尴尬都与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完善政治制度,坚定不移地进行制度创新。
      首先,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制度建设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的成功与否。制度是否健全,是衡量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依法治村规划等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以村民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农村干部的管理、任用制度等都应包括在农村政治发展的制度体系之内。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的选举制度。毋庸讳言,民族地区选举制度改革滞后、不完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程度较低,选民本民族的情结比较浓厚,更倾向于选举本民族的干部;此外,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选举往往由于不能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而流于形式。为此,要扩大直接选举,坚持差额选举,采用竞选竞聘制,让候选人通过媒体或面对面与选民交流,使选民多方面地了解候选人,更好地行使选举权。我们认为,只要能够坚持国家的方针政策,并代表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能够带领农民走上健康的高品质的生活,这样的领导干部就可以大胆地为民族地区所用。
      再次,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推荐访问:探析 新农村 文化建设 民族地区 政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