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高校体验式道德教育方略研究

    时间:2021-06-20 16:03: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灌输性教育和陈旧式说教现象,忽视了道德教育与现实实践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本文即以高校的体验式德育为关注点,从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角度出发,论述体验教育的内涵,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进行体验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推进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体验式教育;德育;实践
      一、体验式德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
      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新任务和新问题。相关的教育界人士已经指出对思想道德教育和高校管理工作,不能片面强调统一性,要更多地包容个性,变单向输出到双向沟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实用的教育机制,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体验式德育”的概念则被提了出来。
      要想弄通体验式德育的涵义,我们首先要明确体验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源。体验教育是在哲学、心理学、美学和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理论。虽然它是近年来教育哲学和实践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但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取得了较大的理论进步。持“体验教育”理念的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不断改造和重组的过程,这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理论基础出发,我们就可以概括出体验式德育的涵义:所谓体验式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受教育者亲身经历并启动心智去感受、领悟和内省,通过这种途径实现道德教育内在感知和外在行为的统一,最大限度实现教育效果。
      二、对大学生进行体验式德育的必要性
      一是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当前的大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更加多元,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特别是说教模式效果有限。如何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主体的体验性和主动性,激发主体所产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则成为现在思教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体验式的德育方式可以让人避免接受传统说教时的抵触心理,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情感体验,继而通过这种情感体验构建道德教育的氛围,大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的道德价值观,并内化为自己的气质。
      二是弥补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道德教育活动并非传统的知识传授,可以靠填鸭式的教育进行知识的灌输,其本身是典型的双向活动,既强调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更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但在时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这种双向的模式教学很少,效果也很不明显。而我们上文也已经指出来体验教育就是一种开放的、综合的教育过程,是一种逐步体验、观察、反思、形成概念、应用于新形势的渐进性的教育模式,其本身就呈现出高度的互动性,在整个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交融,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
      三、体验式德育的路径探寻
      第一,可以通过构建体验情境,加深教育过程中的互动体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过程本身是以个体的自我意识为基础的,是必须依靠外界情境的不断刺激来达到的。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该情景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是自然方面的环境,如野外实践;也可以是社会环境,如一些热点事件等等;再或者是老师自己虚构的情景,如道德两难困境。总之,就是要根据教育内容,减少知识背景,还原教育本来就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个人更真实地投入进教育活动中去。我们上文所说的一些参观、社会实践、辩论、党团活动、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活动,都属于此类,都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道德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和完成既定的预定目标,有效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第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德育的愉悦性,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道德教育是情感教育,是需要潜移默化到自身气质当中的,因此要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目标,这才是德育应该追求的最终趋向。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毕竟实践是经验生成的基石,可以克服单纯的理论灌输,不断促进学生的实践性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发挥实践对学生心理主体的构造作用。当然,实践本身也只是手段,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之中,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也正因为此,我们强调要在德育工作中增强愉悦性,只有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本身的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意识才会形成和巩固。由此,教育者所要教育的是一种方法论,是教学生如何正确辨别社会现象、社会热点,而不仅是只去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只有是学生自己主动分析得出的结论才是学生的本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最终的自主推导答案是正确的,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是真正发自本意地正確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这才表明了我们大学生道德教育最终的建构成功。
      参考文献:
      [1]周先进.高校德育环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2-68.
      [2]寇翔.论高校体验式德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67-68.
      作者简介:
      李泳(1990年-),男,山东淄博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系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方略 体验式 高校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