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后运行机制探析

    时间:2021-06-18 20:04: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共资源属性决定了它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必然趋势,但在免费开放的同时出现了拥挤、入不敷出、环境破坏等外部不经济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免费开放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采取拓宽旅游产品链、建立排队机制、向市场主导型过渡、征收旅游税以及加强道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持续进行下去,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对红色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资源;免费;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9)06-0094-05
      
      一、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于2008年1月23日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自2008年起,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各级宣传和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到2009年,除文物建筑及遗址博物馆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的要求符合广大群众愿望,是使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全体群众共享的有力举措,是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件大好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后,游客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低收入群体、县外游客明显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名气和人气,拉长了红色旅游经济的产业链。但与此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出现了拥挤、入不敷出、环境破坏等问题,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不该实行免费,以及免费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维持生存和运作,本文尝试从公共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等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属性分析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共性——从准公共产品出发
      根据产品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种特性,我们一般可以对产品做如下分类如表1:
      按照萨缪尔森的观点,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2] 571。也就是那些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公共产品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所谓纯公共产品的概念是由马斯格雷夫(Musgrave)提出的[3] 124-145,它指的是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的产品。准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俱乐部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公共资源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
      公共资源之所以归入准公共产品:其一,公共资源的总量既定,具有向任何人开放的非排他性,这就意味着在公共资源的消费中也会出现不合作的问题,即由于每个参与者个体按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却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其二,公共资源的竞争性意味着个体消费的增加会给其他人带来负的外部效应,也就是说,在对公共资源的消费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后,也会出现“拥挤”问题。因此,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在于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后会产生拥挤。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否具有公共资源属性,可从两个方面判断:其一,增加游客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游客流量大的情况下,随着进入者不断增加,游览者感觉拥挤,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情怀的效用下降,这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消费上就有了竞争性。其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游人自由进入,这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非排他性的。
      
      根据公共经济学中的公共资源概念的界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准公共产品。从公共品的起源可以看出,公共性事物的受益范围往往是整个社会或者某一社会群体。由于其受益范围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应当通过契约的形式成立国家或者政府,以提供这类产品,所以公共品应当是由某一特定群体共同享用的产品[4] 124-127。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的公共性决定了它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益性——从红色旅游出发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红色旅游的核心载体,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最根本的特征是所依托的资源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其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由于红色旅游景区大多为革命圣地和革命纪念地,而革命圣地和革命纪念地往往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事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可以深入发掘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讴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我国普遍属于事业单位,享受政府专门拨款、定期维护维修、新闻媒体义务宣传报道、有关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等一般旅游景点景区所没有的特殊政策,从而使其不仅有良好的旅游整体形象,同时可以保证起码的客流量。正因为如此,其必须以“公益性”作为重要价值取向[5] 90-93。
      红色旅游是在原有的非营利性革命传统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创新而形成的旅游产品。其一产生就带有浓厚的政治教育色彩,同时国家对红色旅游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与措施,又使其以追求社会效益为重要任务,这样,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必然表现出“公益性”的特征[5] 90-93。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属性,决定了它不应注重在经济上赢利,而应注重在精神上“赢利”。由此,本文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取消门票是对其本质属性的回归,不仅合理而且必要。同时,为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必须对其现有运行机制进行变革。
      
      
      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后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已经开始更大程度地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旅游已经进入大众时代,而《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的下发,为人们到红色旅游景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契机。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后的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红色旅游受到普遍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影响较大的旅游活动,不少地方党委和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老区脱贫致富等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红色旅游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热点。截至2008年底,全国1 007个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观众人数突破1.54亿人次。其中500个试点单位的观众达1.18亿人次,是2007年的1.74倍。有的博物馆、纪念馆观众人数甚至增长了10倍之多。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许多旅游者前往红色圣地重温中国革命的历史,红色旅游成为2009年黄金周的一大亮点。“十一”期间各地红色旅游景区是游人如织,出现“爆棚”、“井喷”现象。
      自2007年11月5日起,江西在中部地区率先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6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1月中旬,第一批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闭馆维修)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55.6%[6]。其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在免费开放首日迎接游客达15 000多人,截至到2009年上半年,参观人次与2007年相比增幅约为20%,六七月份每天游客多达五六千人,周末最高可达8 000人。2009年“十一”期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瑞金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等集中展现中国革命历史的场所,与去年同期相比,参观人数增幅均在60%以上。

    推荐访问:探析 运行机制 爱国主义教育 开放 基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