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研究

    时间:2021-06-15 16:01: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生死观教育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西方国家,后逐渐设立为学校正规教育课程。我国生死观教育起步较晚,尚未成为各级院校的正规课程,但生死观教育是育人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随着医学人文方向的发展、新医学模式的兴起,为了适应医学生未来职业特点和改善医患关系等要求,必须从生死观教育着手,树立医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促进医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医疗服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医学生 生死观 必要性
      [作者简介]张丽红(1972-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医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姜淑兰(1968- ),女,吉林磐石人,吉林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金雪莲(1982-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医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1-0071-02
      人类自有了理性思维能力,就有了对生与死的深入思考。为何而生?如何面对死亡?人们不断追索答案,人类历史上积累了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各种思想资源,如宗教解读的生死观、无奈的宿命论、朴素唯物主义的生死观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生死观等。由对生死的自为性思考发展为自觉性的生死观教育,并日益得到社会和院校的重视。医学生因其专业学习及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对其开展生死观教育具有更加特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生死观教育概述
      生死观就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教育中不必回避死亡,因为意识到死,才能自觉的生,死亡的追问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解读。”①开展生死观教育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引导人们走出生命观的误区。在现实生活中,不珍惜生命、不尊重生命、甚至用犯罪的手段侵害他人生命的现象已经不是偶发事件。表现在青少年身上,由于心理脆弱,生命意识差,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往往出现激情杀人犯罪及自杀等现象;成年人通常表现为因工作压力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而情绪低落,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会导致伤害个人或他人生命的行为;即使老年人也会因身体健康问题、孤独问题而产生伤害生命的行为;还有为数不少的人人生态度消极,没有人生目标,缺乏追求,生活中表现颓废落后。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死亡悲剧,并不是先从生理意义上剥夺了生命,而恰恰是因为对死的恐惧而先在心理上摧毁生的希望。
      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也相继设立生命教育中心,以生存和死亡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国传统文化重视生避讳死,生命价值教育内容较为丰富,死亡教育则是生命教育的禁区,也是空白地带。即使是有关生命观教育的内容也主要呈现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教育、心理教育等诸多课程中,系统独立的生命观及生死观教育还没有形成。我国的台湾地区生死观教育起步较早,傅伟勋先生对台湾地区生死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目前台湾的小学生就开始接受生死观教育,中学则有系统化的教育内容。香港地区的生死观教育开展得也比较早,2009年香港大学推行正视生死的“善美生命计划”,已经将生死特别是死亡教育向全社会推广。我国大陆地区的生死观教育出现较晚,在教育界及其他学科领域学者们的呼吁下,逐渐受到重视,有些高校成立了相关机构,开展了生死观教育的尝试,如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次(2011年和2012年)“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会议,在生命教育研究和推广方面积累了相关经验。但仍然是采用“生命教育”的提法,而未有“死亡教育”提法,用“生命教育”包含“死亡教育”。当前,应当摒弃重视生而忌讳死的传统观念,借鉴已有的经验,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死观教育,促使人们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正确对待死亡,培养其追求生命意义的自觉性,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激发生命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目前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现状及原因
      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这一最急需生死观教育的教育领域较之其他类别的教育机构,生死观教育几乎就是空白。据笔者调查,吉林省主要的几家医学类院校(吉林大学医学部、长春中医药大学、延边大学医学部、北华大学医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几乎都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或死亡教育课程的安排。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死观教育作为新鲜事物,还没有受到医学教育者的重视。医学院校的专业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师压力、学业压力及就业压力集中体现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安排上。不管是生死观教育还是其他非医学类教育,统统要给医学专业教育让路。这一点从医学院校的课时安排上可见一斑,只有在专业课排定之后,其他“无关紧要”的课程才能见缝插针地安排。
      2.医学院校缺乏综合类大学丰富多彩的人文课程资源和人文环境。同综合性大学相比,医学院校过于专业化,师资队伍以专业教师为主,对学生的人文文化熏陶相对较少。生死观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哲学,包含一定的生命自然科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伦理知识及社会学知识,更是充满对生命和死亡问题的思考,从内容上无疑属于人文文化教育。在人文文化相对缺乏的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的缺失也就不难理解了。
      3.即使有些院校已经意识到对医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的重要性,但专业知识的替代性思维阻碍了独立生死观教育的产生。生死观教育中确实包含一定的生命自然科学知识,这就使得医学院校的教育者们认为,通过专业教育,生与死对医学生来说不会像普通人那样神秘,医学生面对死亡时比一般人要沉着冷静。事实上,当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对越来越多的死亡病例时往往会沉着冷静,但也不排除是麻木的沉着,隐含在生与死生理现象背后的意义并未被察觉,其正确的生死观也没有树立。专业知识替代性思维使得本来具备开展生死观教育优势的医学院校,当前却在这个领域呈现出一片空白。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有条件且能做好生死观教育,医学生这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也迫切需要生死观教育的指导。

    推荐访问:生死观 医学生 研究 教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