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新闻发言人制度与胡耀邦

    时间:2021-06-01 20:03: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项制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主要领导人和组织者之一的胡耀邦同志,十分重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联部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耀邦同志亲自提议建立的。他在当时还指出,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都要创造条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政治开明的表现。
      从1984年起,我任中联部新闻发言人长达十年。其中前两年多时间,我曾多次作为工作人员参加耀邦同志会见重要外宾。他的敏捷活跃思路、开放开明态度、平易近人作风、风趣幽默话语以及率直好动性格,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现在,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项制度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来看待的话,尚有许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1984年11月25日至29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内部访华。胡耀邦、邓小平、陈云等中共领导人同金日成举行了多次会谈和会见。我作为中联部研究室的负责人参加了其中的一些活动。在欢送晚宴之后,耀邦同志请钱李仁等中联部领导留了下来。耀邦同志说:这次同朝鲜领导人谈得很好,见到外界对这次访问有些猜测,已同朝鲜同志商量过,待金日成同志回朝鲜后正式发表访问消息。他说:我方可由中联部新闻发言人来发表,由此中联部建立起新闻发布会制度,你们带个头,党中央其他各部门也要搞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已有定期新闻发布会,建议国务院其他部委也要有新闻发言人。他强调,这样做是政治开明的表现。他又说,金日成的访华消息,中联部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不仅要宣读新闻稿,还要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请中联部同朝方商定一个同时发表的时间,期限在一个月之内。
      根据耀邦同志的指示精神,部领导多次召开部务会议,决定成立中联部新闻局,任命我为新闻发言人,并对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作了周详的筹划和布置。组建新闻局时,起始只有我和吕瑞金两人,后来来了胡晓,共三人。没有经验,人手少,任务繁重。我们克服困难,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准备,在外交部齐怀远和全国记协丁永宁的积极帮助和配合下,中联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中外记者提问热烈,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我们尽可能作了明确的回答,而不使用“无可奉告”这类生硬语言,努力达到耀邦同志提出的开放、开明的要求。
      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除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外,还有其他职能性的重要任务。例如:为中央领导人会见重要外宾准备参考材料和谈话备用稿;中央领导人会见外宾后向主要媒体记者进行新闻吹风;接受中外记者的专题采访;做好中外记者的电话采访,一定要有人值班,一定要对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作出答复;同中外记者进行一些联谊活动,进行非正式的交流和交谈。
      20世纪80年代初,耀邦同志提出开创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的新局面,以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为指导,积极发展同各国各种类型政党的关系。“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是耀邦同志首先提出来的。这一指导原则是耀邦同志从1980年到1982年期间分别同意共、西共、荷共和希共(国内派)等政党领导人会谈中逐步形成的。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正式确定为中共发展同各国政党关系的原则。
      1983年,在胡耀邦总书记领导下,中央批准并转发了中联部《关于进一步开创党的对外联络工作新局面的基本设想》。1984年9月,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听取了中联部的汇报,对党的对外工作做了重要指示。耀邦同志当时还指出;不仅要向外国政党和外国朋友,而且也要向国内各级机构宣传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因此,宣传开创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的新局面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成了当时中联部新闻发言人的一项主要工作。
      过去,中央领导人会见外宾的消息,通常由外交部、中联部等主管部门向新华社提供新闻稿,由新华社向媒体发新闻通稿,内容十分简单和刻板。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完善后,就由新闻发言人在领导人会见外宾后,向中央几家主要媒体记者进行“新闻吹风”。“新闻吹风”大大增加了领导人会见消息报道的内容,也成为民众了解中央政策的一个渠道。因而这项工作成了新闻发言人的重头戏。
      1984~1986年是中共政党外交转折和开创新局面的时期。各国政党和组织的领导人纷纷来华访问。耀邦同志强调:“无论是大党还是小党,凡他们的领导人来访,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安排我来见。各党是一律平等的,意见不同也不要紧,相互交流有好处。”因而在这一时期,耀邦同志会见外宾是十分频繁的。
      会见之前,我们照例要向领导提供会见参考材料和谈话备用稿。除正式会谈外,耀邦同志很少按照我们准备的备用稿来讲。他的谈话有自己的思路和风格。他多次向我们指出,同外宾谈话一定要有针对性,事先要摸清情况,谈话要有新的思路,不要千篇一律,不要老套套;你们准备的材料我都看了,你们是花了功夫的,对我很有帮助,但是你们一定要有新思路,或者提出一些新问题,不要把我上次讲过的东西还给我,也不要把报纸上公开发表的东西抄一遍给我。耀邦同志性格外向,谈锋很浓,不回避有争议性的问题,并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不仅语言生动,还配以各种手势和动作,兴奋激动时就手舞足蹈起来。
      耀邦同志有个习惯,就是在会见外宾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会见大厅。听取情况汇报和商讨同外宾谈话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他都十分准时,有时稍迟几分钟他也会说明缘由,并说声“让你们久等了”表示歉意。但有一次,当我们提前几分钟走进人民大会堂会见厅时,只见耀邦同志已经坐在那里了,而且看样子已经坐了有一会儿了。他见到我们进门即起身迎接,并同我们一一握手。这使我们很不好意思,连忙表示歉意。而他摇了摇手笑着说:“不必不必,不是你们迟到而是我早到了,我想在这里静一静,思考一些问题。”耀邦同志在我们面前既不摆架子,也不掩饰自己的情绪。通常情况下都是情绪饱满,积极乐观,淡笑风生。但有时也会沉默少言,眉头不展,不断抽烟。
      “新闻吹风”对我来说既难又易。难点在于耀邦同志同外宾谈话内容广泛,语言新鲜,时常即兴发挥。我的面前放了两份稿纸,一份做记录,另一份草拟新闻稿。这就需要思想高度集中。既要迅速又要准确,因而难度很大。但也有容易之处,就是耀邦同志对新闻报道的开放态度。当耀邦同志同外宾握别,我送新闻稿请他审批。他说:“我不看了,除了谈话中有两点(他指出这两点的具体内容)现在不便发表外,其余的统统可以讲。”他补充说,以后就照此办理。于是,我向等候在另一小厅里的新闻界的朋友们进行“新闻吹风”,遵照耀邦同志的指示精神,详尽地宣读了我记录的会见内容,并提供我草拟的新闻稿,至于具体如何报道请各位记者自定。这得到了记者朋友们十分热烈的反应。因此在这一时期各媒体发表的新闻稿可以有所不同,中新社不同于新华社,《中国日报》不同于《人民日报》。

    推荐访问:新闻发言人 胡耀邦 制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