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当代中国政党政治中的协商与竞争论析

    时间:2021-06-01 08:02: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基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协商性资源,继承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传统,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基本取向是协商性民主。但由于代议制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也自觉地推动竞争性民主的发展。这种政党政治是协商性民主与竞争性民主的有机结合,因而具有自身的特征。
      关键词:政党政治;协商性民主;竞争性民主
      中图分类号:D2;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8)09-0061-06
      作者简介:叶旺根,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生,上海市杨浦区科技园区办公室副主任;童庆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生,蚌埠坦克学院政工室教员(上海200062)
      
      政党政治是指政党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并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现象。现代民主政治在本质上就是政党政治。政党政治有竞争性民主和协商性民主两种基本模式。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探索,吸取了过去集权体制的教训,逐渐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式民主。
      
      一、当代中国政党政治与协商性民主
      
      一般来说,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公民通过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协商或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与共识。在当代中国,政党政治中的协商民主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以及各民主党派相互之间的协商。但由于无党派人士“在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实质上是有党派性的”,所以,这种协商民主也包括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协商。此外,各种社会团体也广泛参与了协商民主活动。这种协商民主的基本运行载体是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能,都是广义的民主协商。”应该承认,当代中国政党政治中的协商民主和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有不少区别。如有人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协商性民主与西方的协商民主在协商的原则、基础、体制机制和理念等方面有重大的区别。但是,从价值层面看,“协商民主的实质是以理性为基础、以真理为目标”。从工具层面看,“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任何协商民主都必须遵循这样的实质。因此可以说,中西方协商民主之间的许多差异,“有的是实质性的,但更多的是非实质性的,是不影响民主的性质的”。此外,中西方协商民主在很多基本理念和原则方面也是相通的。这些理念和原则如责任心、宽容、平等和法治等。因此,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现阶段中国政党政治中的协商民主有很大的耦合性。
      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基本取向是协商民主,这种取向主要根源于两大历史资源。一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协商性资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和”。其内在精神就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的思想体现在政治过程中就是政治需要协商。在君主专制政治下,朝廷相关的政策措施通过一种有条件的对话、讨论和辩论的协商政治来制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咨询式协商。所以有学者说,“中国政治传统是协商型:君主专制是君臣协商型”。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其中蕴涵的政治需要协商和辩论的思想无疑构成了协商民主植入中国的一大本土资源。秦汉以后,尽管皇帝专制政体成为历代皇朝的定制,但政治需要协商、讨论、辩论和批评的传统一直为历代皇朝所沿袭。历代朝廷官制中均设有言官(谏官)制度,让言官“不治而议”,批评朝政之得失。虽然“和”的思想并没有明确承认主体间平等的前提,但它对多样性和多元化的肯定以及对多元共存和发展的强调,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这种文化基础为协商政治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背景。其具体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
      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政党协商传统。近现代中国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仅仅依靠工人阶级难以成功,因此需要团结各民主党派及其所在的阶级阶层。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革命要想成功,“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抗战时期中共设计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个纲领就是要构建一个协商民主模式。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各民主党派真诚协商,政党协商关系一步步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的真正实现”。建国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传统继续发展,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组织机构也继续存续。新时期以来,这种协商民主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
      从理论上看,政党政治中的协商民主有两种基本运行方式。即“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在政党政治实践中,“协商民主形式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中,贯穿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全过程,表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有四种实现途径,即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这主要针对党派合作共事而言。“协商民主体现在合作共事中,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政协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社会基层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中的合作共事。”也就是说,这种政党协商主要是和实职安排联系在一起的直接协商。中共历来重视吸纳民主党派成员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毛泽东早就说过,“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建国后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担任了国家各级各类机关的要职。当时的协商形式主要是双周座谈会、最高国务会议和协商座谈会等。改革开放以来,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都占有适当比例,在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适当数量;政府职能部门加大了党外人士的选配力度,重点在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政府部门领导班子中选配党外人士担任领导职务,一些符合条件的还担任了正职。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班子中也注意选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各级政府机构设置情况选配了不少党外人士担任实职工作,还有不少人担任了各种“特约员”工作。所以,这种协商民主主要发生在各级人大机关、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司法部门乃至中共党务部门。“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协商”,其主要形式有“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协商会,政协党组受党委委托召开的座谈会,秘书长会议,各专门委员

    推荐访问:政党 协商 当代中国 竞争 政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