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太平洋海权角逐的传统与现实

    时间:2021-05-25 16:02: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太平洋海域一直是反映世界海权强国的窗口。谁是世界海军老大,谁就在太平洋上耀武扬威,不论最初的西班牙、荷兰还是后来的英国、日本和美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拼凑对付中国的政治军事联盟的同时,为了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盟友不要挑衅中国。美国目前在亚太部署的性质是:为万一将来开战,占据有利的前沿阵地,并用这种有利的战略前沿部署来制止中国使用武力。它既是战略态势层面的遏制,又是心理层面的威慑,也是未来可能的作战层面的前沿部署。中美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而引发灾难性悲剧,双方都应消除在敏感地方的模棱两可,变模糊为清晰,以防陷入“萨干坦盲点”。
      关键词:太平洋 海权 美国太平洋战略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4)03-0085-97
      一、1633年以来太平洋“话语权”的主角——海上军事力量
      公元1633年,明朝郑芝龙舰队与荷兰舰队(中国海盗刘香加盟其中)在金门料罗湾的决战,奠定了当时太平洋东亚地区政治、军事和商贸格局。这可能是太平洋“安全模式”最早的历史“原型”,以后都是这一“原型”在不同时代的反复展开。之所以要以1633年中荷料罗湾海战为时间起点,而非明代中日之间“露粱海海战”、以及更早的唐代“白江口海战”为时间起点,主要是以战争双方的动机和目的为划分依据。中日之战是传统的版图扩张性质,中荷之战具有东西方文明碰撞并开启近现代的商业贸易性质,而非单纯的传统领土兼并,与近现代太平洋海权之争性质相衔接。
      清军入关南下后,一度促成中国民间军事力量来到海上,控制着东亚的制海权。如郑成功军事集团收复台湾,荷兰人退居巴达维亚。而早在1574年,西班牙人刚占领菲律宾不久、中国广东民间海上力量(史书称海盗)林凤率舰队与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展开争夺,终因武器装备的悬殊,以失败而告终。明清交替之际,割据台湾的台湾郑氏几次准备夺取菲律宾,驱赶西班牙人,终因受制于大陆清廷而两次欲行又止。最终大陆地方性民间海上军事力量彻底退出太平洋角逐,清王朝水师只具把守海上关卡、缉私捕盗的水上警察功能,中国再次成为完全保守的内陆农耕国家。导致在19世纪后与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发生剧烈冲突时,拱手让出制海权,并为西方国家数度轻易从海上入侵中国种下最初祸根。
      在结束了太平天国内乱后,中国围绕国防开始了“洋务运动”,集重金组建了北洋海军,试图拒敌于国土之外的海上。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日本在太平洋崛起。之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在“对马海战”和围攻旅顺港过程中,全歼俄国在远东的海军,从而成为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强国,与英国和美国分庭抗礼,并对中国取得完全的海上优势。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海军具有海上全面封锁中国的能力,并具有在中国漫长海岸线任意一点轻松地投送陆军和参与近海地区协同陆军作战的能力。这是二战之前中国外交上屡屡丧权辱国于日本的军事原因。
      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的总吨位之比为5:5:3:1.75:1.75。这表明以海军实力确定大国标志和瓜分势力范围的国际游戏规则开始确立,在太平洋上,美国海军对日本海军具有5:1.75的绝对优势。这对以侵略他国扩张版图为国策的日本构成巨大障碍,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二战太平洋战区基本的作战模式是海军开道,陆军跟进,迅速促使政治、外交和经济版图色变。通过“马来海战”,日军动用西贡陆基航空兵击退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为首的z舰队,有效掩护了马来半岛登陆作战。在东南亚扩张中,日本的制海权由太平洋拓展到印度洋上,在缅甸作战中,海军充当了运输队的作用,将日军第56师团由海路运至仰光登陆,出其不意地攻入中国远征军后方,导致了中国远征军的全面崩溃,形成缅甸新局势。可见陆上战局的开拓和胜负,基础是制海权的掌控。
      二战的太平洋战场制海权的争夺和海军作战是关键。日本因偷袭珍珠港而一时占据上风,但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遭受重创成了战争转折点。在战术特点方面,海军航空兵成为争夺制海权的主要手段,舰对舰抗衡已迅速让位于空对海攻击。海军支撑陆上作战是太平洋地区作战的常规模式。
      二战结束后,太平洋上“星条旗”取代了“米字旗”和“太阳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台海危机都和美国制海权的绝对优势有关。例如,“仁川登陆”以及对美国陆上作战的支援,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及美国制海权优势对大陆台湾长期分裂的格局影响等等。此外,还有美国对越南迅速和长期的干涉。
      粗略梳理一下300多年来太平洋上几次重要的政治军事格局形成和演变事例,基本可以归纳出几个重要规律:(1)太平洋海域一直是反映世界海权强国的窗口,谁是世界海军老大,谁就在太平洋上耀武扬威,不论最初的西班牙、荷兰还是后来的英国、日本和美国。(2)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各种经济性因素,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政治军事势力范围因素,也有意识形态原因,如20世纪冷战时期。(3)在重大利益发生冲突时,军事对抗很难避免。(4)在太平洋地区军事冲突中,海军是决定性主角。没有强大的海军,在军事抗衡时,注定要处于绝对弱势和不利。(5)在飞行器问世后,海上空中打击是获得制海权的主要战术手段。(6)鉴于上述五个因素,海军在和平时期解决争端时,具有了可评估的威慑作用,并决定性地影响着太平洋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格局。
      二、当前两大潜在军事结盟趋向以及“同而不盟”的和平威慑作用
      当前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美日、美韩、美菲和美澳军事同盟是冷战时代的遗留物,现在功能已转向对付日益崛起的中国和俄罗斯。除此之外,还存在两个潜在的军事同盟趋向:一个是以上海合作组织为背景的中俄军事结盟趋向,一个是美、日、韩、澳、菲、印、新、越等海上军事结盟趋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大军事结盟趋向仅仅是初露端倪、若隐若现的雏形而已,或者有明显的趋势而已。目前处于“同而不盟”状态。

    推荐访问:太平洋 角逐 现实 传统 海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